论会计职能_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论会计职能_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论会计职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能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作者认为,现代会计是会计管理者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控制系统的协同性运作,实现对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关系及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系统控制的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控制活动。

20世纪以来,会计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所涉到一个十分重要问题是会计的定义问题,它至今不仅依旧是研究中的一大难点,而且已经成为对重要会计理论问题深入研究及社会对现代会计作出公正评价的一个障碍。笔者认为,如何通过所下定义正确揭示会计的本质特征,最终用一个科学的概念将其表现出来,其中首先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认识会计职能的问题,这是因为它既关系到定义中对会计本质的揭示,又关系到定义中对会计功能作用的认定,并最终影响到社会对会计工作作出公正之评价。故本文就此试从会计环境变迁之分析与历史结论之评说方面加以研究。

一、论会计环境变化对会计职能演进之影响

正如笔者在《会计环境论》一文中所指出的:“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方法,以及会计工作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会计环境对簿记及会计的影响是直接的,就簿记及会计的职能或曰功能作用而言,它伴随着诸如经济、科技、文化,以及经济体制等环境要素的变化而相应在其内涵与外延方面发生变化,会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会计的功能作用,限定了人们对簿记及会计功能作用的认识,进而也限定了人们对它的评价、限定了它在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工作中的实际地位。故必须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发展变化既取决于会计所处环境的变化,也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人们只有在认真分析与研究会计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方能对某一历史时期簿记或会计的职能作出正确评价,进而也才能对这一历史时期的会计定义作出科学之结论。正因如此,在研究会计职能与揭示会计本质时便不能仅仅把“会计”作为一个专业名词来对待,或仅仅作为一种纯技术性的工作来对待,而应当从总体上对它加以考察,即应当把它看作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在一定会计部门组织之下与在一定会计法制支配之下的会计工作,以及这种工作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技巧、会计方法相协调所形成的一体化关系的集合体。可以讲,这是研究会计职能问题与研究会计定义问题的一个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出发点。据此,以下分别考察一下历史上有关会计职能的几种不同认识。

(一)核算工具论

在人类会计发展的早期阶段,会计环境中的经济发展要素成为人们认识“簿记”职能的主要依据,它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对人们的“簿记思想”产生着重要影响,而这一历史时期又集中体现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

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在经济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生产之目的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而非积累价值,故在此阶段,经济关系尚较为简单。这时作为国家仅需要通过簿记核算其财政收支状况及其结果,为考察“量入为出”之财政原则服务,而民间商业与手工业也只需要通过单式簿记核算其收支,以便在收支相抵中求得收大于支这一所企望之结果。古代数学家正是从记帐、算帐、报帐、用帐与服务相结合的角度,作出了“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①]这一结论。这一定义仅仅表现了簿记的核算职能,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未涉及到会计的监督职能,所以它所体现出来的是这一历史时期,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核算工具论”思想,是人们最早关于单式簿记本质的认识。

(二)管理工具论

伴随着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复式簿记在早期的金融业、商业等行业的应用中渐自成长起来,并最终在核算中取代了单式簿记的地位,这时,人们对簿记职能的认识逐渐在发生变化。1494年卢卡·帕乔利的《簿记论》问世,改写了人类会计发展的历史,它标志着由古代会计进入近代会计发展时代。16世纪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使世界进入到资本主义统治的时代,而从18世纪60至8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及至到19世纪这场由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人类又进入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在此几百年间,一则,学者们通过复式簿记在公司经济管理中所显示出来的功能作用,将家计与公司簿记分离开来,并使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自此得以独立[②];二则,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支配下的各类股份公司逐步实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此时,在权益成为管理所关注目标的同时,人们已进一步认识到簿记对于公司管理的作用;三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价值决定机制、供求机制及竞争机制协同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之结果,故在公司内部管理中,逐步把加强成本核算作为加强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正是由于成本核算问题而引发,使学者们不仅明确认识到簿记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而且成本问题也逐步成为人们由簿记思想认识阶段向会计思想认识阶段演进之导因,进而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会计界为完成由簿记发展阶段向会计发展阶段转变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最后,由于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兴起及其社会性功能作用的展现,也相关联地向社会显示了簿记工作在社会经济及公司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人类的会计思想与理论由“核算工具论”转变为“管理工具论”,使“管理工具论”成为在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占支配地位的思想与理论。

把簿记看作管理的工具,认为它是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服务的观点,最初可以从卢卡·帕乔利的《簿记论》一书中看到。卢卡·帕乔利认为簿记是商业经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它在管理资产及其所有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商人欲求经营之顺利便离不开复式簿记。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学者克朗赫尔姆(F·W·Conhelm)在《簿记新法》一书中曾对簿记作出这样的结论:“簿记,乃是通过记录财产,随时反映所有者的资本全部价值及其组织部分的技法”[③]这里尽管作者依旧看中簿记之技法,并仅仅强调簿记的反映作用,然而,却明确指出簿记与体现所有者权益相关联,从这方面已体现出簿记的管理功能。此外,又有美国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福斯特(B·F·Foster)在《复式簿记解说》一书中所作出的类似结论:“簿记,乃是反映全体价值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价值方法,是记录财产的技术。”[④]这类观点对于后世出现的“技术(艺术)论”有着直接之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工具论”这一在复式簿记时代占支配地位的簿记思想,其影响极为深远,在20世纪现代会计发展中,西方会计界所产生的关于会计定义的几种主要派别,与其均存在历史渊源关系。尤其在前苏联及东欧国家中,它的影响更为深刻。在那里的教科书中明确写道:“核算是一种工具”。[⑤]“会计核算是对国民经济统一体系的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监督和领导的最重要的工具。”[⑥]在50年代,这一理论被引入到我国,以后成为50至70年代在我国占据支配地位的一种思想及理论。究其原因,“管理工具论”之所以在上述国度复兴,其根源在于这些国家所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会计实体是国家而非独立核算的企业,故在客观上,无论政府会计还是企业会计均是实行计划管理的工具。

(三)技术论与信息系统论

历经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100多年旷日持久的探索与在渐进的历史过程中进行的革新,如前文述及,终于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完成了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转变——由簿记时代进入会计时代。到20世纪30~40年代,世界又进入到以新技术革命为基本特征的信息时代,从40年代开始,“三大”(指大科学、大工程、大企业)发展态势的出现,从此“使科学研究和生产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了科学社会化、技术社会化、管理社会化、教育社会化,以及生产社会化的新阶段。”[⑦]信息化经济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在这一背景变化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决策论”影响之下,以及在经济管理界酝酿、设计与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产生了旨在揭示新时期会计本质的“两论”——“技术论”与“信息系统论”。现就两论出台的情形及其内容分述如下:

1.会计技术论

对“会计技术(Art)论”,我国不少学者将“Art”译为艺术,并依此将这一学派称为“会计艺术论”学派。事实上,从本质上考察,会计不能列入艺术之列,只能讲它在计算帐目、汇总帐目、求取平衡,以及表现在会计报表中对各科目的组合方面显示出具有一定“艺术”性态的技巧或技艺,故我们认为部分学者将“Art”译为“技术”为妥[⑧]。

1941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所属会计名词委员会的《会计名词公报》第1号《复查与提要》(Review and Resume)对会计所下定义是:“会计是一种技术(Art),是关于诚实有效和以货币形式记录、分类、汇总具有财务性质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以及说明其经营成果的技术。”[⑨]其后该委员会又于1953年发布了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ARBs)重申会计是一种技术。可见技术论仅强调会计的反映职能,并据此强调它的服务性作用,认为会计工作重点在于分析或说明财务成果。正如前文中所讲,现代“技术论”与历史上的“簿记技术论”在思想与理论上有着一定的联系,而又结合现代技术的应用扩展与充实了新的内容,最终在对会计本质问题揭示上自成一派。在80年代出版的《美国百科全书》中亦明确写道:“会计是分析和说明经济数据的技术(Art)。”同期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3卷论及会计也写道:“会计是记录、分类和汇总企业交易与说明其成果的技术(Art)”。刘炳炎教授曾指出:把会计仅仅看作是纯技术的工作是一种偏见,因为在一些美国人当中只承认纯理科学和自然科学,从而把会计只作为一种技术。[⑩]事实上,从性质上考察,“会计技术论”是以往“管理工具论”思想认识的变态,它依旧把会计的本质认定为管理的工具,仅以反映的职能作用为管理服务,在思想和理论上并没有质的变化。《美国百科全书》在阐述前文所引会计定义的同时,又作出这样的具体解释:“在企业,会计贯穿于每一活动之中,并且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而提供服务。”这便足以说明“会计技术论”学派在思想认识与立论方面之本质所在。

2.会计信息系统论

为阐明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成因,首先必须揭示“会计信息系统论”产生的历史导因,这些导因将使我们明显地看到以往对这一学派的研究所存在的片面性。

“会计信息系统论”产生之缘起大休上受到三方面的影响。首先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之启示。最初,在部分公司中计算机部门“相当于会计部门的一个延伸机构,它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工薪帐单、财务报表和总帐。”(11)其后,人们便渐自“把计算机看作公司严密管理资产的一种信息工具。”(12)这种电子计算机实践对“会计信息系统论”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其次,是公司管理部门与管理学者、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MIS)过程中的直接影响。现代经济关系的复杂化,促使科技工作者与管理工作者考虑到实现管理过程中的人机结合问题,其中自然而然涉及到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取得中的人机结合问题。正如美国商用机器公司的特德·加维伊所讲:“为了管理复杂事件的需要,我们强调建立一种信息系统计划,它也是企业计划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13)在这个计划中公司会计部门被吸收参与这一工作,从而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会计信息系统论”的产生还受到管理会计发展的影响。1950年4至6月英国会计管理考察团赴美国对50多家大中型企业及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以及几个主要会计团体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于当年10月写出了《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管理会计是以帮助管理当局制订政策和控制日常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来提供信息服务的。”(14)1965年1月,英国还将1931年创立的《成本会计师》期刊改为《管理会计》,著名会计学者莱昂德·R·艾米教授曾在刊物上指出:“向管理当局提供信息并指导其行动,至少同外部报告同样重要,而且,这个职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日益重要。”(15)这位教授还强调指出:在当时“为决策提供信息方面是会计师最薄弱的环节,但从战略上说,这是最重要的任务。管理会计着重阐述会计人员必须向管理当局提供有助于计划、决策和控制的信息。”(16)可见,从管理会计角度所提出的会计信息问题对于引发“会计信息系统论”学说,该具有何等重要之影响。

上述表明,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论”的缘起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历史导因,只有把握这一点方能在研究中不致于曲解它的本意,而另一方面也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从会计本质内容的内在规定性方面洞察这一论断的历史局限性。

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A·C·Littleton)关于会计信息方面的论述较之上述英国考察团所写报告要晚几年,他在1953年才指出:“会计是一种特殊门类的信息服务。”(17)又讲:“会计的显著目的在于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某种有意义的信息。”(18)1966年在美国会计学会所发布的《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中对会计又作出如下定义:“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既是一个经营实体一般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又是信息概念范畴中的一部分。”(19)这一提法在70年代已为相当一部分学者所认同,并为大多数会计工作者所接受。1970年,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1957年由AIA改为此名)也改变了它在40年代“会计的性质是技术”的提法,而在公报中指出:“会计是一种服务活动。它的职能是提供有关经济事项的定量信息。该信息主要是财务性质的,而且是对经济决策有用的。”(20)这份公报强调信息服务,并在信息服务与经济决策之间建立了必然之关系。至70年代,由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森(Sidny Davidson)主编的《现代会计手册》在序言中论及会计定义时更进一步讲:“会计是个信息系统——一种用来将一个企业或其他实体的有意义的经济信息传达给有关部门的信息系统。”这种观点历经80~90年代,已成为在世界会计界占主要地位的一种论说,其影响之大是史无前例的。

从总的方面考察,“会计信息系统论”较之“管理工具论”、“技术论”进步在于:一则,它迎合了时代潮流,引入“信息系统”这一科学概念,从人机结合方面突出了现代会计反映这一功能性作用;二则,它明确并且强调了财务会计信息或经济信息对于公司经营决策的有用性与必要性,并从服务方面突出了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作用;最后,这个学派从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方面来认定会计方法改革的方位,使现代会计方法体系与电子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然而,必须指出,从根本上讲“会计信息系统论”所强调的依旧是会计的反映职能,所肯定的也依旧是会计的服务性功能作用,即使在确定财务会计信息与决策的关系方面也依旧是从被动方面认定的,而未能体现会计的能动作用,所以,说到底它与“技术论”一样未能跳出“管理工具论”的圈子,仅仅体现为对以往“管理工具论”的进一步发展。美国会计学者利特尔顿在阐明“会计是一种特殊门类的信息服务”这一基本观点的同时,又直言不讳地把现代会计说成是由过去简单的工具发展成为一种“复杂的工具”。(21)这一事实便是反映“会计信息系统”依然囿于“管理工具论”圈子之内的最典型的例证。

纵观以上从古至今人们对会计职能认识的演进史,以及人们在认定会计职能的同时对会计本质问题的揭示,使人不得不作出这样一个惊人的结论:在众多会计名家及著名会计团体的笔下,会计从来都未曾摆脱过作为“工具”的命运,无论会计环境发生着多么重大的变化,会计都始终被看作是纯粹服务性的工作,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行为,从始至终处在作为“工具”的这个社会位置之上。面对这一令人深思,甚至被人熟视无睹的奇怪现象,使人不能不产生一系列的思索,产生这一怪异现象的根本性原因究竟何在?造成这一怪诞现象体现在人们思想认识与理论研究方面的误差究竟又是出自何处?在会计界之内是否有一部分人一直处在一种自惭形秽的状态之中,还是生在山中无甲子,不知世上已千年?这些正是本文以下将试图探索的问题。

二、管理经济学家眼中的会计“庐山真面目”

检索大量有关经济管理的文献,可以同样惊人地发现,那些著名的管理经济学家们从来就不从“工具”的角度来评价会计,他们的观点甚至完全与一些会计学家的观点相背离,以其所论、所云相较量,会计界中工具论者便陡然显得黯然失色。

美国著名学者克劳德·小乔治(CIaude S.George)在评述考古发现的史前“帐单”时指出:在5000年以前的苏美尔人文化中所发现的世界上某些最早的书面文件,是管理控制实践的证明。同时,他认为那些祭司向所谓的“神”提交的财物保管帐目其本身便是“一种管理控制实践”。(22)据此他还断定当时苏美尔人已认识到“进行管理控制的必要”。 (23)在这方面他与英国著名史前考古学家柴尔德(V·G·Childe)教授所作结论相同,而柴尔德教授又更进一步强调那些史前“帐单”所体现出来的意义还表现为人类知识上的一次革命,而制作“帐单”的人本身便处在管理的位置之上,他们为“管理日益增长的收入任务……必须设计出更好的办法来。”(24)在管理经济学划期中,经济学家们把第一阶段古代史(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600年)划期的首要标志确定为“通过簿记来掌握和计量个别的社会关系。”(25)并明确指出:对于管理经济学来说必须充分评价复式簿记的意义。他们认为:复式簿记与帕乔利关于复式簿记的著作“把商人的私人家政(计)与商人的经济管理分离开来,依据复式簿记使商人的经营管理独立起来。资本主义企业就是这个进程的结果。”(26)由此可见,经济管理学家与考古学家们一开始便从管理的方位上来评价原始计量记录法与单式簿记,并对复式簿记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予以高度评价,事实上,他们已经把簿记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

在19世纪下半期,在人类努力创造条件实现由簿记向会计转化的前期,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版)(27)中,以高瞻远瞩之伟大气魄对“簿记”之重要性、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的论断:“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马克思是把会计的发展与经济发展这个历史动因紧紧联系在一起加以分析并作出这一科学论断的。一方面,表明社会经济越是向更高阶段发展,生产与市场的关联越是紧密,公司内外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关系越是复杂,会计的地位与作用便越是显得重要;另一方面,则表明会计具有“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之职能,既反映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将客观经济现象如实显示出来,并作出相应的结论,而又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发挥控制性功能作用。可见,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与“管理工具论”毫无相涉之处。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一些跨世纪经济学家们的著作中,又可以进一步看出他们对会计社会地位与工作地位更切实、更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指出:“一个合理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一个附有资本会计制度的企业,也就是根据现代簿记和结算方法来确定它的收益能力的一个机构”。 (28)他还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存在最起码的先决条件,就是把合理资本会计制度作为一切供应日常需要的大工业的标准”。 (29)韦伯讲的“现代簿记”(Buchhalten)指的便是现代会计。他既强调簿记的技术,又强调规定技术操作的标准——会计制度。即说明簿记在确定企业收益中的作用,但又指出这种作用并非仅仅是技术的、服务性的,而是具有重要管理意义的。显然,这是一公正的评价,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观点。

与韦伯同时代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不仅明确把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区别开来,而且相关联地确定了它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法约尔认为,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由技术活动、营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与管理活动六大部分有机组合而成,而其中的管理活动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五大要素。(30)法约尔指出:财务活动的基本目标在于资本的筹措与应用,而会计除具有核算功能之外,还直接与管理相关,诸如会计组织、制度,以及成本控制等,它既体现了经营与管理之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在公司经营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与会计与其他活动结合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公司的管理行为之一,而这一点却正好在一些会计学者眼里出现了视觉上的误差。

与以上两位学者齐名的是美国经济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他被誉为“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这位跨世纪的优秀人物在现代公司管理中确立了“现代成本制度”。 (31)并在这一制度中充分体现了“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与实行“预算控制”的精神,以及具体进行计量、考核的基本方法。泰罗不仅从工程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方位观察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认定了进行“预算控制”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他将会计纳入公司管理活动过程之中,并开辟了由财务会计扩展到管理会计的通道。在泰罗之后,又有很多工程师在“管理会计”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1937年出版了由美国管理学家卢瑟·古利克(Luther Gulick)与英国公认管理学权威林德尔·厄威克(Lyndallf Urwick)合编的《管理科学论文集》,该书将自法约尔以来有关管理职能方面的论说加以系统化,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七大职能,在论及“预算”职能时,他们认为,在这一职能中应当包括财务计划与会计控制等重要内容,并将会计纳入整个管理活动之中,从管理的角度认定了会计的职能。

本文还要提到的是德国经济学家古藤伯格(E·Gutenberg)在《管理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于财务与会计地位之认定与作用之评价。古氏之作分为三论,第三卷为《财务论》(1969年版)。论说中把筹资、投资、生产、成本、销售、会计等关键性管理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财务与会计,尤其是成本控制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他的理论对其后财务与会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此等等,经济管理学家们笔下的会计在经济世界里显示出一种重要管理能动力,无论它在理论上的位置,还是在实践中的位置都始终与经济管理关联在一起。无论是从那荒远时代去探索会计的历史起点,还是在当今信息经济发展时代考察现代会计的状况及其发展态势,他们都把会计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确认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管理的发展始终所存在的相辅而行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随着经济之演进促使会计与管理渐自融为一体。可谓识得“庐山真面目”,旁观者清理亦清。相比之下,为何在会计职能作用认识与会计本质揭示方面,管理学家与会计学家之间认识上的差异如此之大,为何在研究结论方面存在天壤之别?在此,试从下述几方面考究其原因: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86年,美国科学管理的先躯亨利·汤(Henry Towne)发表了题为《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著名论文,作者指出经济管理与工程管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他认为工程师所具有的知识应当扩大到经济管理范围。这一思想认识影响了包括泰罗在内的许多工程师,促使他们把工程技术问题与企业管理问题,乃至与会计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这既是20世纪初工程师们得以在“管理会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们能站在全面管理的高度来观察会计,并最终确定会计在公司的管理工作中完全可以发挥能动作用的重要原因。然而,会计学者与会计工作者则往往局限于会计范围之内来认识会计、研究会计与评价会计,这样,他们更多地看到的或体验到的是会计的服务性作用,从服务方面所认识到的则只是会计的反映职能,从而忽视了会计在公司管理中的能动作用。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能站在会计与经济管理、科技管理的结合点上居高临下地看待公司管理中的会计问题,自然也就不能从全局上来确定会计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同时,现代社会,在文理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相互长入之际,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知识面便日益显得过于狭窄了,他们观察会计问题的视野已处于近视状态,依然沿着传统之路一直走下去,大体上是就会计而研究会计,以致最终导致不识现代会计“庐山真面目”之结果。

(二)单纯从“会计”词意上或将“会计”作为一种纯技术工作来认识与研究会计基本职能与揭示会计本质上的失误

会计是具有一定知识结构与职业道德素质的人的工作,尤其是进入近代社会后,是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在智能方面有着更高要求的管理者的工作。从本质上讲,会计人员本身便是管理者,他们所从事的是管理者的工作。同时,无论在企业中还是在政府部门,会计管理者又归属于一定会计组织部门,并以一定的法律、制度作为他们工作的依据与行使管理权之保障。他们的会计思想受着经济环境、科学环境以及政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历、资历与理论、技能又决定着他们的管理能力及其在管理组织中的地位。以上便是考察、研究会计职能,揭示会计本质的依据或曰出发点,如果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把“会计”作为一个名词,或将其单纯作为一个技术性工作来看待,便必然在结论上产生误差。经济管理学家们之所以能识其“庐山真面目”,其重要原因之一便在于他们总是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从会计工作与会计组织部门、会计法制、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技巧与手段相结合的一体化方位上来认识会计;而不少会计学者却总是从会计的核算技术与服务性作用方面,或是从会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方面,或是从“会计”词意方面来认识与评价会计,由此便在结论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种体现在所作结论方面的差异,是全面看问题与片面看问题的区别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者只看到现象,而前者所看到的却是本质。

(三)管理经济学家从会计与科学管理关系的一致性方面看到了会计的特殊性,而会计界的不少人只从形式上看到了会计的技术特性

从前文所引史实中可见,经济管理学家们从会计的反映职能方面看到了作为技术的会计,而同时又从控制或曰管理职能方面看到了作为一门科学的会计。会计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体,至现代社会及至未来,作为科学的属性方面,它融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日益显示出作为一门边缘科学或曰交叉科学的特征,而作为技术它又将历史上形成的方法、技术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为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同时,它又在理论上包容了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之类的管理理论,以及自然科学中的相关理论,使它又具有综合性科学的特征。那些会计学者们却一直是从会计的反映职能方面确认了它的技术性,然后又仅仅从技术性方面看到了它的服务作用,最终在服务方面走到了尽头,在终点的地方便产生了无法摆脱的“工具”的结论。

1980年,会计学者史蒂夫·洛尔(Steve Lohr)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会计过去从来没有受人尊敬的形象。”(32)过去中国的一些同行们与他有着一样感觉。在电影里、戏剧里及不少小说里所见有关会计的人物大都是些不幸的形象。这些看法虽然有失偏颇,与近年来中国人对会计的看法已大不相称,然而,记忆犹新、阴影犹在,“会计工具论”依然在全世界泛滥成灾,史蒂夫·洛尔之衷叹正是他的那些同行们造成的,可以讲,正是这支庞大队伍里的一些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损害自己的形象,降低了本职业的威望。当今,在现代会计环境这面巨大的镜子面前,该是我们认清自己的形象的时候了。我们认为,用任何方式表现出来的“工具论”理论都是不能成立的,“会计工具论”应当在世界上退出历史舞台。同时,应当看到,只有消除“工具论”在中国及在世界上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方能为现代会计正名,方能为现代会计奔向21世纪从思想上、理论上扫清障碍。

三、会计本质与会计职能问题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应当指出,世界会计界在有关会计职能研究与定义的阐述方面,也有它的杰出代表者。如英国会计学家劳伦斯·狄克西(Laivrence Dicksee)、弗朗西斯·皮克斯利(F·W·Pixley)等人在完成由簿记向会计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并在会计理论建设的最初阶段作出了突出贡献。也许由于他们通常审站在公共会计师的位置上来审视会计,并且由于他们对与会计存在血缘关系的是计有着精深研究之缘故,所以他们一开始对会计地位的评价便是客观公正的。正如迈克尔·查特菲尔德(Michael Chatfield)教授所指出的:狄克西、皮克斯利等人对现代会计思想的影响远比现在活着的任何人都大,他们正是在由会计实践发展到会计理论之时出现的人物,并且把握住了未来的会计师建立公认会计准则的历史时机。(33)此外,在德国也可以看到一些与狄克西等同时代的、齐名的会计学家,如雪尔(J·F·Schar)、伯利纳(M·Berliner)及霍格利(Fridrich Hugli)等便是,他们在会计学建设与明确会计在管理中的地位方面做出了同样突出的贡献。

从揭示人类会计思想演进规律方面来考察会计中的问题,查特菲尔德教授明确指出:“古代世界所遇到的记帐、控制和检查之类的问题,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有共同之处。……私人财富的积累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调查受托者的诚实性和可靠性的需要,使内部控制成为所有古代簿记制度的主要特征。”(34)这是从史学的研究方位考察会计问题所作出的结论。

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会计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与对会计本质的揭示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中国学者即使在引进诸如会计信息系统论之类的理论时,也是从再认识、再研究的角度出发的,并且在研究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是值得加以肯定的。

(一)“会计信息系统论”在中国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论”之基本观点自80年代引入中国,并经过一些著名会计学家的研究,在以往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论断,从而克服了以往研究中的片面性,使这一论说得到发展,其基本贡献在于:

其一,从管理的角度阐明了会计是一个作为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如葛家澍教授等学者所下定义是:“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35)

其二,在通过对会计所下定义揭示会计本质的同时,又相关联地强调了会计具有“反映”与“控制”两大基本职能。葛家澍教授等学者认为会计“在企业和各单位范围内,主要用于处理价值运动所形成的数据并产生与此有关的信息,起反映职能,上述数据与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又能起监督、预测、规划和分析评价等控制职能。会计的上述两项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36)事实上这一论断已将“会计信息系统论”同“管理工具论”、“技术论”区别开来。

其三,从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控制总体系研究方面相关联地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及其作用问题。如裘宗舜教授等学者指出:“现代会计是一个财务、成本信息系统。”而这个系统却又是“为宏观调控服务的经济信息系统” (37)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它与宏观经济决策密切相关。由此,便改变了以往将会计作用仅仅局限于公司方面的观点,从而将其作用扩大到公司以外,并最终与“国民经济总控制系统”建立起必然之关系。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

(二)“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历史贡献

在未正式评价中国的“会计管理活动论”学派之前,这里有必要首先讲一讲20世纪初“管理经济学”建立方面的问题。1992年,围绕“管理经济学”的建立,曾经在德国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论战,这场论战之结果宣告了持传统技术论观的私家经济学的结束,而代之而起的是管理经济学的建立。从导致这一转变的理论建设原因方面讲,人们不仅认为当归功于德国经济学家“施马连巴赫(E·Schmalenbach)在动态资产负债表论、成本核算论、公司金融(财务)理论等方面所进行的实证研究。”(38)而且应当归功于在簿记、会计、财务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这些进展是“管理经济学”得以建立的重要依据。此后,日本学者铃木英寿又进一步研究了“管理经济学”的历史划期,在他所划分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与簿记、会计发展相关联者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簿记理论时期”(1900年前后)(39);第二阶段“资产负债表理论、成本理论、核算制时期(1920年前后)”。这样一来,成本理论、财务理论、核算制,以及有关企业经营成果形成方面的理论最终便“成为管理经济学的一个主要领域。”(40)如果再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管理会计”命名的出现,以及随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的产生,便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围绕会计与管理的关系问题,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学家及部分会计学家们的认识开始出现趋同之处。至40年代中期,西方学者在管理经济学研究方面开始由经济实证转入理论化时期,这时企业财务不仅成为这一领域里的研究重点,而且通常把财务与会计问题联系在一起认定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受管理经济学理论之影响,50年代在美国产生了“管理经济会计”学派(Managerial Economics andAccounting),它的基本理论明确地揭示了会计与管理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就中国出现的“会计管理活动论”学派而言,无论该学派是否在立论方面受到国外相关学派之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我们都认为该学派从实质上揭示了会计与管理的关系,其理论建立的立足点是正确的。

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的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学者们首次提出了“会计管理”这一概念。1981年2月,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纪要》中最早使用了“会计管理”这一名称。1982年8月杨纪琬、阎达五教授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刊物上发表了题为《论“会计管理”》的文章,正式提出“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这一论断,并且指出:“会计的职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各种形式的管理活动实现的。”他们提倡在中国使用“会计管理”这一概念。(41)1983年2月,阎达五教授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所写文章中又指出:“会计管理的内容是价值运动,会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和控制。”(42) “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基本观点反映了对“会计工具论”的否定,它是我国进行会计改革以来体现在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具体讲:其一,这个学派认定了现代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它在国家经济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点奠定中国会计改革的思想基础;其二,这个学派把对会计本质的揭示与对现代会计基本职能的认定结合起来加以表述,明确了会计的反映与监督(控制)职能;其三,这个学派明确了会计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能动的,从而从根本上与“工具论”、“技术论”区别开来;最后,他们认为会计的本质性含义与职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强调对会计的认识与研究应破除“终极论”的观点。

(三)会计控制系统论

杨时展教授指出:“现代会计是一个以认定受托责任(Accountability)为目的,以决策为手段对一个实体的经济事项按货币计量及公认原则与标准,进行分类、记录、汇总、传达的控制系统。”(44)这一定义从外延与内涵两方面揭示了现代会计的本质。首先,定义阐明了会计基本目标在于认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这一内在的并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其次,在确认受托责任目标的基础上揭示了现代会计是个控制系统这一关键性问题,使人明确无误地认识到受托责任这一目标与会计控制系统的结合便是现代会计内涵中显示其本质的问题,而现代会计的主导性职能是控制;最后,明确了受托责任与决策之关系。应当注意,以上3个方面所揭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概念上的,而且是从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基本程序上体现出来的。杨时展教授在会计本质问题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体现了现代会计发展的历史方位,在会计基本理论建设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四、论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

在第一个问题的阐述中,本文强调了会计环境的变化决定着会计职能变化这一基本观点,并表明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在会计的内涵与外延两方面都同时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直接影响到会计的本质性内容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着一代会计学者的思想,使他们在新的思想支配之下就会计的定义作出新的结论。

在现代会计发展阶段,如何认定会计的基本职能,明确会计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应当如何从定义上科学地揭示现代会计的本质,这是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中所要集中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会计历史演进中的管与算的关系

在史前时代便可以发现,原始人所作出的各种刻划符号,一开始便与管理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即使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画图也“并不是一种神秘的‘艺术冲动’的表现。……也却不是专门的寻求那种乐趣,而实是为的一个严肃的经济目的。”(45)尽管人们在这个阶段对于生产关心的程度不同,然而,事实却表明人们一开始所进行的计量与记录便出自对经济进行管理的这一动机。

进入文明社会后,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逐步构建起来,它体现了官厅会计的历史贡献。除簿记方法之外,为贯彻“量入为出”之制,统治者组建了财计组织,颁行了财计制度,最终形成了簿记组织、簿记制度与簿记方法相结合的簿记工作格局。故在此阶段,人们所关注的或认识到的只是簿记的核算职能,认为簿记是为维护国家财政收支服务的工具,然而,事实上,这时客观上与簿记核算职能并存的还有簿记的监督职能,簿记工作还起着监督国家财政收支实现之作用,只不过在此期间簿记的核算职能处于主导地位而已。

由单式簿记阶段演进至复式簿记发展阶段之原因,与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货币经济萌芽、演进密切相关。正如韦伯所指出的:当“合理商业终于在整个经济生活范围内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一个领域,在这领域内便首先出现了数量的计算。”(46)他还认为:“在贸易由群体进行时,为了清算帐目就必须有精确的簿记。”(47)而在单式簿记时代的簿记错误却很多,即使从最近的由“佛罗伦萨留传下来的用文字记数的演算,竟错误到3/4至4/5的程度。”(48)所以,韦伯把复式簿记称之为“真正的簿记”,它是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考察簿记与资本主义性质商业的关系时,韦伯认为:“簿记(复式簿记)是在贸易组合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49)在早期出现的一批家族性质的公司里,由于公司簿记与家计混为一体,故这类公司的帐目最初是“一笔糊涂帐。”(50)直到帕乔利的《簿记论》问世之后,这种情形才大为改观,家计与公司簿记逐步严格划分开来,理论与实务统一起来,簿记在公司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管与算结合之意义,进而认识到簿记的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同等重要。经历产业革命,又在20世纪进入信息经济发展时代之后,人们在管算结合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又逐步体验到在管理与核算之间,算是基础,是手段,管则是目的,管处于主导地位。

总起来考察,在会计发展史上,自从有了会计的算,同时便有了会计的管。会计的管不可以脱离会计的算,而会计的算又始终是围绕会计的管理目标进行的。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既不存在脱离管理而独立存在的算,也不存在脱离核算而独立存在的管。由会计环境的变化及人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相对而言,在古代社会里通常认为簿记以算为主,以管为辅;至近代社会,人们将管与算并重对待,提倡管算相结合;而进入现代社会发展阶段之后,人们又逐步从会计对于管理的能动作用方面认识到,在会计的基本职能方面,当以管理作为主导方面,而核算仅起辅助性作用了。

(二)论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与控制

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会计的发展不仅与管理发展的历史动因相同,而且它们在发展中又是同步的。人们也是从揭示管理的实质出发对管理下定义,一般认为经济管理是针对人力和资源的结合,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所包含的内容与会计存在的意义密切相关。一方面,这一定义中明确了会计控制的对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并对会计控制提出了要求,要求会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参与对一个经济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务的管理;另一方面,管理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又集中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自然这也是会计控制所追求实现之目标。从总体上讲,以上两方面包含着某一单位的经营管理向会计工作者所提出的根本性要求,即要求作为管理成员之一的会计工作者必须承担他的岗位责任——受托责任。

当簿记还作为一种附带工作之时,其会计责任体现于整个经济责任之中,尚未形成为一种专职责任。当会计专职出现乃至会计组织部门产生之后,便出现了受托责任,并在官方形成了受托责任制度,在民间则出现了体现受托责任的“代理人簿记”。至近代,当股份公司从家族公司形态中摆脱出来之后,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科学意义的受托责任才得以明确的、普遍的体现出来。泰罗强调公司中的“岗位责任”,而法约尔则把责任与权力统一起来,他指出:“对责任的畏惧,恰如对权力的喜爱”。 (51)而有其权便当负其责。韦伯则把责任、权力体现在组织部门建设之中,从组织上明确了包括会计部门在内的作为一个管理组织的责任。至现代会计发展阶段,正如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所指出的:“受托责任”已成为现代会计控制中的核心问题了,在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研究中,人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现代会计的目标在于认定管理中的受托责任,现代会计工作者的使命在于履行受托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认定经营者的责权利,维护所有者权益,以及实行科学、严格的会计控制,是履行受托责任的集中体现。

正是从现代会计所处的环境出发,从现代经济管理对会计所提出的要求出发,以及从市场经济下会计所担负的重大经济责任出发,我们认为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应当归纳为反映和控制,而为了达到反映与控制的目的,现代会计在发展中逐步构建了它的两大工作系统——其一:会计的信息系统;其二:会计的控制系统。

1.会计的反映职能与系统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遵照公认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正确地、全面地、及时地、系统地将一个会计实体单位所发生的财务会计事项表现出来,并通过科学的分类方法,将不同性质的会计事项分门别类的、集中的表现出来,以达到揭示会计事项本质之目的。会计的反映职能在客观上体现为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具体划分为两个基本工作阶段,一是信息确认阶段,通过这个过程进行信息筛选,去伪存真,将虚伪假冒及失真之信息揭示出来,清除出去,为整个优化信息的过程奠定基础,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决策提供非但是有用之信息,而且是足以确保决策正确无误之信息。二是核算工作阶段,核算过程包括制证、计量、记录、归类、组合、测试、编表等环节,这个过程体现为对若干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诸如以货币为统一之计量标准、设置帐簿、会计科目在分类中的应用,以及在编报前应用平衡公式进行测试等。可见,以往把会计的反映职能与会计核算等同起来对待有失片面,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应当把财务会计信息确认放在重要位置之上。

在信息经济发展时代,电子计算机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而这个系统理所当然的将财务会计系统包括其中。把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与财务会计方法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便形成了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而这个系统又自然而然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除上述环节外,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还应包括信息储存与信息输出两个环节,这样一来,便把确认、核算、信息应用三个阶段结合起来,而后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既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实现了人机结合,又使所取得的财务会计信息可分解、可传递、可交换,以及可供管理者、决策者选择使用。由此,通过这个系统便可达到行使会计反映职能之目的。

现代会计的反映职能是现代会计工作的基础,它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的决策者,又是会计部门参与决策的依据;它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又服务于投资者,以及与企业工作相关的财税、金融及审计部门;此外,财务会计信息的另外一个突出作用是为会计部门的会计的控制工作服务。由此可见,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理解会计的服务作用,这种服务作用也决不是被动的,而是具有能动性的。此外,应当明确,无论从人机结合的角度,还是仅仅从会计工作者在信息确认环节所体现出来的作用考察,都可以看到会计的反映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会计的控制职能与系统

就现代会计的反映与控制两大职能的关联关系而言,如前述及会计的反映职能是会计发挥控制职能作用的基础,是为进行会计控制服务的,而会计控制则是现代会计部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变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以及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首要职能。

追溯历史,人类会计控制思想的产生与从会计控制方面认定会计的职能起始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历史原因是,在此期间社会生产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的演进,其具体表现又集中在“成本控制”思想、方法及其理论的萌芽方面。1436年在威尼斯建成了为制造兵舰服务的造船厂,史称“威尼斯工厂”。成立之初这家兵工厂便采用了复式簿记,到15世纪中叶就已经有了“早期形式的成本会计”。 (52)在16世纪,这家兵工厂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由于它开始采用控制与分权管理的办法,在工厂生产控制中已形成了由人事管理、部件标准化管理,以及“会计控制”、“存货控制”与“成本控制” (53)组合而成的基本内容。从成本控制方面讲,当时已经把成本范围界定为“固定费用、可变费用和非常费用” (54)3种,其控制细致程度已达到对于进入和离开造船厂的每件财物都要进行详细记录的地步。

历经产业革命阵痛之后,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内容的“会计控制”成为“工厂制度”建立的一大支柱,这时工程师与管理者都认识到“动力传动的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但也提高了对资本的要求和资本成本”。 (55)他们认识到必须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本来控制资本成本。这样,到18世纪与成本控制问题乃至整个会计控制问题相关联,人们开始把财务控制作为管理中的一个重点,这正如小乔治所讲:在那些工厂主心目中“财务是他们的王国。”(56)也正是从财务控制出发,人们又充分认识到“新的簿记制度在控制方面的价值。”(57)同时,在18世纪人们已认识到预算在经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进入19世纪后,英国博尔顿——瓦特父子公司索霍铸造厂便在管理中“制定生产标准、编制生产计划、部件标准化、成本控制应用、成本会计……”(58),其中以计划与成本控制作为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其后,成本控制也在美国制造业中播下了种子,并出现了由管理学者惠特尼所制定的“成本会计制度”。 (59)至19世纪末,人们在经济控制中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建立管理控制组织,实现科学的组织控制方面。20世纪初在美国企业中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在一些大中企业中出现了由“会计控制长”(Controller)主持的会计组织部门及由“财务控制长”(Treasurer)主持的财务组织部门,从而这种组织格局又将计划(预算)控制、成本控制、会计制度控制等内容统一起来,最终形成了会计控制的实质性内容。进入市场经济中的信息经济发展时代后,人们便在研究“管理控制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在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与电子计算机结合方面考虑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问题,其中尤其是着重研究解决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问题;而另一方面在相应考虑“会计控制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同时,又进一步考虑到现代会计的这两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处理问题。美国学者安托尼(Anthony)在《管理控制系统》一书中把公司中的控制划分为“业务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控制”3种,其中又将会计控制纳入管理控制之列。(60)同时,以上3种不同的控制,需要3种相应的不同信息,其中进行会计控制所需要的信息自然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这方面我国学者也有同样的认识,并且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涉及会计信息系统为会计控制提供信息依据方面,会计学者莫德姆·拉曼(Mawdudm Rahman)与莫里斯·海拉第(Malrice Halladay)明确指出:“会计信息的支持确定了企业中会计控制所能达到的范围,当企业需要控制系统,并明确所进行的控制要达到的目标后,他们便要在会计信息系统上投资。”(61)

上述可见,人们对会计控制职能的认识取决于会计环境变化中的四大要素,一是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二是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三是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的革新,最后,是现代会计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与会计的结合应用等。事实表明,由以往“反映——监督”(或核算监督)职能向“反映——控制”职能的演变是客观环境变化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在现代会计发展阶段,会计通过两大并存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控制系统”显示其职能作用,通过前者体现其反映职能,而通过后者行使其控制职能。反映是实行控制的基础,控制则是现代会计之目的或曰落脚点,故在两者之间会计控制职能处于主导地位,它体现着现代会计发展的历史性进步,显示着现代会计的本质。以下围绕现代会计控制职能方面的问题,试作进一步分析:

(1)会计控制职能的涵义

首先应当明确的问题是现代会计控制的对象与目标。从控制对象方面讲,它表现为对一个法定的会计实体进行控制。如果这个实体是指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由于这种企业是由处于经营管理系统中的若干岗位或曰环节组合而成的。因此,为行使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控制权力,并履行其受托责任,便自然而然要按这一专职岗位设置会计组织部门,由其具体组织会计控制工作。这样一来便把会计的岗位职责与权力统一在一起。从现代会计控制工作所立定的管理目标方面讲,它集中体现为这个会计实体的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并且是这个实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这里,如果再把会计控制的对象与所立定的管理目标统一起来加以认识,便可作出这样的结论:现在会计组织部门为实现其既定控制目标,以法制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一定科学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与现代化手段,充分履行自己的受托责任与行使管理权力,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与财务活动过程遵循经济活动规律及其经济活动规范运行,这一工作过程及体现在这一工作过程之中的能动管理作用便是“会计控制”。

其次,从现代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方面考察,它应当包括以下6个基本方面:其一,财务会计控制与管理会计控制;其二,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其三,会计部门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在工作过程中直接进行控制,诸如在执行财务计划中体现出来的计划控制,以及进行成本控制等;其四,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即通过对优化财务会计信息的过程控制,防止信息失真;其五,就现代会计而言,已由侧重利用内部信息施行控制转向从管理战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市场信息、科技信息,以及来自外部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全面控制。同时,现代管理会计亦由以往固守传统的财务成本控制转向作业成本控制;最后,现代会计控制还应当包括内部审计控制等内容。

再次,现代会计控制的基本依据与指导思想。现代会计控制所持依据已超出财务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理论的范围,它实行控制的依据已扩展到现代经济控制理论方面,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等。围绕经营管理与决策问题,在充分发挥会计控制作用中还应当明确:“有效的控制必须是科学的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控制必须是把握优化信息的控制;优化的信息必须通过科学的系统方法取得。”(63)同时,现代会计控制的指导思想又当是实行全面控制,即这种控制应当在时空关系上把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在一起,把事前、事中与事后结合在一起,同时,应当把微观、中观与宏观控制结合在一起。

(2)现代会计控制系统的构成

现代会计控制系统包括经营循环控制与决策过程控制两个分支系统,这两个系统与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合,便成为处于自动控制状态的,并与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科学的控制系统;经营循环控制系统包括市场、计划、过程控制、成本、库存、价格、行销、内部审计八个控制部分,其中过程控制又包括设计、采购、投入、产出、质量、储存、计价、运输、销售及盈亏等环节。而决策过程控制则围绕参与决策与本部门自身的决策进行,由以下9个运行环节构成,即预测、分析、决策、计划、建制、审核、检查、监督及追踪决策等。

以上两大分支系统不仅体现了全面而系统的控制,而且突出了成本控制这个核心,不仅从参与决策方面体现了会计的能动作用,而且突出了现代会计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能动作用;不仅体现了以市场作为控制起点,以计划作为指导的市场第一,计划第二的思想,而且体现了对全作业过程的控制。同时,从决策过程控制这个系统的建立中可见,会计的监督作用当涵容于会计控制之中,它只是实行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不能在对现代会计职能的表述中,以监督取代控制,把会计控制职能局限在监视、考察与督促方面。倘若如此概括现代会计的职能,便会在现代会计本质揭示方面出现片面性,并影响到对一系列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

当然,在会计控制系统建设方面,目前还远不如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其中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3)关于揭示现代会计本质的定义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把问题集中在以下这个重要观点之上:进入现代会计发展阶段后,现代会计在其工作的组织运行过程中,显示出两大基本职能,一是反映职能,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加以体现;一是控制职能,通过会计控制系统加以体现。这两大工作系统都体现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上述可见,在这两大职能中,前者起控制基础作用,后者起主导性控制作用,后者是现代会计工作的落脚点;在两大系统中,前者不仅通过技术性功能作用为企业的决策者及企业内外部的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而且还直接为会计部门进行会计控制工作服务,而后者则通过充分利用前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并最终在经营决策方面体现现代会计的地位与作用。事实上,体现于现代会计两大职能、两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已涵容于上述内容之中,如经济效益目标揭示问题、货币计量手段应用问题、财务会计信息通过一定程度的优化问题、资金运动问题,以及受托责任关系问题等等,故依我之见,在揭示现代会计本质,为现代会计下定义时,便勿需在内容中一一加以表述。

基于此,试对现代会计定义作如下概括:

现代会计是会计管理者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控制系统的协同运作,实现对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关系及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系统控制的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控制活动。

笔者认为作为会计的定义,它除必须体现会计的对象、职能、目标、意义、地位、作用之外,还须描述会计控制的范围,会计定义便是这些内容的抽象性概括,它集中说明会计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这些与揭示会计本质相关的问题。根据这一精神,在上述定义中强调了五点:一是强调了会计管理者这个工作的主体;二是突出了两大系统进行协同运作所显示的功能性作用,在其中涵容了现代会计的反映与控制职能;三是反复强调了会计控制的主导性功能作用,并强调了系统控制;四是将对象与目标结合在一起,明确对市场经济中产权关系及价值运动进行控制,这样,从控制范围方面讲,既包括了宏观经济部分,又包括了微观经济部分,既涉及到企业或曰公司这个市场经济的细胞,又包容了市场经济构成中的各个部分,诸如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务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这样便克服了以往表现在会计控制对象方面的局限性。同时,产权关系与价值运动是一个内容十分深广的概念,它包括了经营者、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及经济责任关系,涵容了个别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性问题,从而提示性将经济效益问题表现出来,从广义方面讲,它可泛指企业内部经济关系与企业同社会的经济关系,从总体上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统一在市场经济这个客观环境之中,将国家所有者、企业所有者、外商所有者及个人所有者之关系统一在市场经济这个客观环境之中;五是将意义、地位、作用结合在一起,将其概括为会计是“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控制活动。”关于社会性意义这从第四点已可见,如将这种意义具体化,便可以得出现代会计是市场经济(可曰市场经济发展的信息经济阶段)管理基础这一结论,自然,这一结论便体现出现代会计的地位与作用。当然,这样来概括现代会计的定义,这样来揭示现代会计的本质,是否合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同时,由上述定义引发,可将现代会计的地位与作用作如下概括:现代会计是现代经济控制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通过对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实现对既定目标控制的关键性管理工作。具体讲,现代会计是实现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控制及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控制的重要方面,是地区及企业对经济进行中观、微观控制的主要力量,而从事现代会计控制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当是经营决策机构中的核心成员之一。

湖北省会计学会“九五”重点课题

注释:

①焦循:《孟子正义》卷10。

②参见[日]田杉竞等著:《比较管理学》第6章。

③克朗赫尔姆著:《簿记新法》1818年版序言部分。

④[日]久野秀男:《英美古典簿记著作发展史研究》。

⑤[前苏联]马卡洛夫著:《会计核算原理》第1章。

⑥[前苏联]马卡洛夫、别洛乌索夫著:《会计核算原理》第1章。

⑦朱丹等著:《领导者的外脑——当代西方思想库》第1章。

⑧参见刘炳炎著:《现代会计要义》第一章与陈今池著:《西方现代会计理论》第1部分,第1章。

⑨Lee J·Seidler(Editor),Accountants'Hnandbook,1981,P1。

⑩刘炳炎著:《现代会计要义》第1章。

(11) (12) (13)R·G·穆尔狄克等著:《管理信息系统入门》第1章。

(14)参见董晋炎等译:《美国工业企业的会计管理》及费文星著:《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5) (16)费文星著:《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第2章。

(17) (18) (21)A·C·利特尔顿:《会计理论结构》第1章。

(19)美国会计学会:《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第5章。

(20)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准则委员会(APB)第4号公报(1970年)。

(22) (23)克劳德·小乔治著:《管理思想史》第1章。

(24)柴尔德著:《远古文化史》第7章。

(25) (26)参见田杉竞等著:《比较管理学》第6章。

(27)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资本论》第二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28) (29)马克斯·韦伯著:《世界经济通史》。

(30)克劳德·小乔治著:《管理思想史》第6章。

(31)Steve Lohr,"Good-bye to the lnk-stained Wreth",Atlantic Monthly,Aug,1980。

(33)查特莫尔德著:《美国人关于会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1881~1902)的看法》1978年版序言。

(34)查特菲尔德著:《会计思想史》第1章。

(35) (36)葛家澍、唐予华:《关于会计定义的探讨》,《会计研究》1983年第4、5期。

(37)裘宗舜等著:《会计信息论》第1章。

(38) (39) (40)参见田杉竞等著:《比较管理学》第7章。

(41)杨纪琬主编:《中国现代会计手册》第1部分。

(42)阎达五:《马克思的价值学说与会计理论建设》,《会计研究》1983年第1期。

(43)成圣树等:《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会计研究》1983年第3期。

(44)杨时展:《会计信息系统三评——决策和受托责任论的争议》,《财会通讯》1992年第6期。

(45)柴尔德著:《远古文化史》第4章。

(46) (47) (48) (50)马克斯·韦伯:《世界经济通史》第17章。

(49)马克斯·韦伯:《中世纪商业公司史》1889年版。

(51)和铭等著:《美国工业企业管理》。

(52) (53) (54)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第2章。

(55) (56) (57) (58) (59)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第3章。

(60)Mawdudm Rahman,Malrice Halladay"Acccunting lnformatin System"1988。

(62)见拙稿:《会计控制论》第1部分。

标签:;  ;  ;  ;  ;  ;  ;  ;  ;  ;  ;  ;  

论会计职能_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