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_汤加冰

关于提升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_汤加冰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生处 辽宁 沈阳 110035

当前社会发展和警务环境的复杂化,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峻要求,公安工作需要的不仅是具有扎实专业技术的人,而是同时具备思想先进、意志坚定、感情丰富的人,是能以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理解力对社会人生进行观察思考的人,是在优秀文化的“化育”下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博大的人文情怀的人。可以说,加强人文教育与开展专业教育并不矛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正确看待人文教育与公安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要破除陈旧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倡导道术兼修的风气,坚定不移地走人文育警之路,努力培养精明强干、后劲十足、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公安人才。

一、关于公安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能够从知识、能力、意志、情感、观念等方面体现出来。在高校人才培育过程中,通过知识传承、文化熏陶、环境影响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将教育的成效内化为人的内在品格。

公安院校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时,应该充分认识人文课程的重要性,将人文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发挥人文教育的功效。这不仅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有所体现,同时在专业课程与科学教育中注重加强,这样形成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补充。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它教导一个人正确理解人生、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使人能够具备更为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提高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博大精深的人文科学知识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等多方面内容。公安院校是培养未来警察的主要阵地,其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对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优化公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公安院校在课程体系论证中,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在落实国家要求的基本素质必修课程基础上,保证人文社科类通识必须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时。同时,充分挖掘人文社科类通识选修课程库的建设,为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修养打造一个丰富、多元的课程平台。这对于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完善能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构建突出人文素质的课程体系。当前很多公安高校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仅占了很小的部分,很多选修课也是将专业课程压缩,作为变相的专业课程。这样虽然能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但这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既要保证专业课程的数量,但又不能唯专业课为主,要增设人文社科类课程,保证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时与数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将专业学科的研究与人文素质提升进行有机统一。在课程体系中,要设立“通识必修+专业选修+通识选修”覆盖面广的人文素质课程结构。通过课程学习,保障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素养提升。

第二,开设综合类课程。综合类课程主要是针对几个学科门类相近的课程,将其合并为一个综合大课程。在综合课程中,激发学生思维,从多学科角度认识问题和学习知识,将教师灌输某一门课的知识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掘,利用多种学科的方法与视角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的先进经验。

第三,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任何时代都会实用,但主要看针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开展。有的知识点就必须要采用这种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开展,但针对那些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动手或分析能够得出来的知识,可以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首先,课堂可以不拘泥于课堂,课堂可以在室外,可以在实验室,也可以在实践单位。用身边熟悉的场景和事务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课堂的教学,可以采用研讨、分组讨论、现场演练等方式进行,结合人文学科形象性、情感性的特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第四,改变学生学业考核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期末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水平,只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应改变单一的学业考核方式,将学业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一次考试定结果。可以增加课堂考核、阶段考核和期中及期末考试等多个环节,不能仅将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一门课程的总成绩,应该将课堂考核、阶段考核按照一定比例纳入学业考核之中。

三、加强公安院校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活源头

加强公安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让学生成为一个会思考、会观察、懂审美的全方面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对警务工作的人文思考,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综合素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培养学生这种素质,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教师内在的人文情怀,以及外化的仪表、言行、志趣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有了人文情怀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文素质的学生。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外,还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和深远的思想境界,在教学中通过自身的素质影响学生。因此,公安院校除了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还要注重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与综合大学人文学科的优秀老师开展交流、研讨等方式,开阔教师的人文素质视野,以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促进师资素质的全面优化。

要充分尊重人文类课程的教学规律,不能以衡量理化课程教学成果的标准来衡量文科课程。以大学语文为例,这门课也不能在若干个学时内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全部展示给学生,更不能立即教会学生写作,但它能够根据自身规律向学生展示人类优秀文化的精深、美妙,揭示世界和人性的复杂,引导学生产生持续学习、自主探究的愿望,形成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思维,养成观察、思考、写作的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和成长提供不竭动力——这个教学成果即使不比掌握一个公式、一个实验结果更重要,至少也与之同等重要。不尊重文科课程基于其学科特征的教学规律,过于功利和短视,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极易导致对此类课程教学活动的武断评判甚至粗暴干涉。

四、营造公安院校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大环境

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许多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开展。氛围的营造包括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文化交流平台,举办各种比赛、成果展等的重要基地。良好的硬件设施也能提高公安院校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格调。还可以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来院做学术报告或演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促使他们通过人文类书籍的阅读和思考不断完善自我,加深对人类本身和社会的认识。这类学术报告虽然跟公安院校的专业技能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但它起到的间接作用却十分巨大,而且是专业性再强的技能教育也无法取代的。这类学术报告通常也是极受渴望知识、渴望思考、渴望开阔视野的大学生所欢迎的。人文教育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但这种教育一旦发挥作用,就会对人的理想、眼光、胆略和见识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专业技术使人成为“某种人”,人文教育则使人成为“人”。可以说,公安人才在岗位上面对的归根结底是“人”和以人为基本单位的复杂的“社会”,在培养人才时就必须道术兼修、专业技术和人文素质并举。过分抑“道”扬“术”导致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其结果必然是人的简单化、工具化,只有坚持道术兼修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水平公安人才。

参考文献

[1]钟智群 浅论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华章,2010,12,20。

[2]于海生 王爽 新时期公安院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的路径探析[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20。

[3]陈彩霞 论公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公安教育,2003,01,05。

[4]张虹 王雪娟 试论“人权”入宪对人民警察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2,25。

[5]刘莉萍 孙伟浅 析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教育,2010,12,10。

论文作者:汤加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关于提升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_汤加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