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形成全社会的国际服务贸易管理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社会论文,格局论文,贸易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服务贸易是服务业的对外贸易,作为一种经济活动,这类贸易早就客观存在,例如跨国旅游、留学、劳务输出等。在谈论如何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时,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既然国际服务贸易由各服务业构成,那么分别抓好旅游业、金融业、运输业、商业等等的对外贸易,也一样达到参与国际竞争的目的,没有必要把国际服务贸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实际,也不利于服务业本身的发展。1986年开始的GATT第八回合乌拉圭谈判把服务贸易纳入谈判议程,并于1994年4月15日通过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在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必须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尊重经济规律,从“服务业是有内在联系的产业群”这个角度来考虑各行业之间的协调与发展,用整体战略的眼光来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毫无疑问,诸如旅游、金融、运输、商业等都是独立的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但在第三产业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共同特征。
首先,它们都面临共同的国际挑战。中国参加WTO及其前身GATT 的谈判已有10年了, 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中国服务业市场的开放。 WTO首任总干事彼得·萨瑟兰认为,在中国加入WTO谈判中有三个主要分歧:即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程度和步骤,农产品市场开放,服务业开放。在5月23日结束的WTO中国工作组第四次会议上,中国已就非歧视原则和司法审议两个主要条款与WTO达成协议。在8月1 日结束的第五次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宣布了中国政府在进一步降低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和取消农产品补贴等方面所采取的重大步骤。但在服务贸易开放方面,谈判双方差距依然很大。中国代表阐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方则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各国电讯、金融、保险等开放势在必行,要求中国提出一个服务贸易的全面计划。尽管中国加入WTO有一些非经济原因, 但这些谈判毕竟反映了世界经济对中国服务业的“总要价”。《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十九条规定:“为实现本协定的目标,自WTO协议生效之日起不迟于5年,为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由化,各成员国应进行连续回合的谈判……,这种谈判的方向是减少或取消各项对服务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的措施”。 因此, 中国进入WTO的前后, 将会出现中国服务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国资本进行激烈竞争的局面,我们必须把国际服务贸易摆到议事日程上来。
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对我们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首先,这将加快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将激励中国企业不断奋进,向更高水平发展,其次,外资的进入也会带来极大的冲击,带来危机。以商业零售业为例,1995年世界最大的10家零售企业,已有半数以上进入中国,高居第一位的美国沃尔玛年销售额为940亿美元,第二名的麦德隆为560亿美元,而1995年我国排名50家大型零售商的销售额总和为490亿元人民币。 沃尔玛计划在中国开设20家分店,开通专一卫星频道,加强与总部的联系,打持久战,不少国际零售企业不在乎当前的零售额,甚至以3至5年的亏损为代价,凭借雄厚的资金,逐步扩大对中国市场的占领。
除了零售业以外,目前已逐步开放的运输、广告、金融保险等行业,外资的挑战也是很明显的。
所以结论是很清楚的,不管是哪个服务业,都面临共同的国际挑战,中国的旅游市场、通讯市场、金融保险市场、运输市场、会计市场、咨询市场、广告商展市场、销售服务市场、房地产市场、法律服务市场、医疗保健市场、教育产业市场、文化娱乐市场等等,都将逐步开放。我们欢迎国际资本进入中国服务业市场,但不能因此挤垮我国服务业企业。因此要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对策,迎接挑战。
其次,它们都依赖于共同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不管是农业、采矿业,还是制造业,都需要社会提供金融、运输等生产服务,劳动生产率提高后,人们的闲暇时间多了,需要社会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因此,服务业的发展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有内在的联系。
上海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这个战略目标,上海必须大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只有服务业发展了,上海才能成为国际中心之一。香港的服务业发展异常迅速,1980年的服务业收益已占本地生产总值的67%,1996年更达到83%,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82%。1996年上海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2.2%,几乎仅为香港的二分之一。从数字上来看,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极大。但实际上香港和上海的发展历史不同,经济结构不同,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不同,因而在世界范围、东亚地区范围、全国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这两个城市的一个基本区别是,香港已在全球以服务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中名列首位,它是靠为全球提供金融、运输、贸易、电讯、专业服务等来支撑本地经济的;与此同时,它基本上没有什么自己的制造业,换句话说,香港的第三产业主要与世界范围的第二产业相结合。而上海的制造业已有较长期的历史,门类齐全,技术力量强,尤其是有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工业人才培养和研究开发基础,有健全的商业网络作为前导。这样,第二、第三产业的要素在上海本地得到有机结合,通过这种结合,向全国乃至亚太地区辐射出强有力的经济影响力。如果忽视上海自己的优势,盲目与香港攀比,只会阻碍上海服务业的发展。上海首先要成为国际经济中心,这是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以及其它服务业中心的根本所在。
由于上海的第三产业面临共同的产业基础,因此在制定各行业的发展规划时一定要相互协调,考虑各种经济参数的匹配关系。系统论告诉我们,影响一个系统的因素很多,而制约系统效率的是其中最短缺、最不发育的因素。通俗地说,就是“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若干块木板组成,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了这个木桶的容量。在上海经济发展中,各个服务业都为此作出贡献,各个行业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比如贸易中心离不开大量资金的转移,离不开航运的支持;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发达的信息业的支撑;旅游能带来信息;交通能推进旅游;发达的会计市场、法律服务市场能强化社会信用,等等。如果其中一个行业发展速度迟缓,就会影响到其他服务业的效率,进而影响上海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们需要从上海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服务业的发展。要用同一个视野来考虑上海经济对服务业的共同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协调,联合研究。
再次,它们都面临着共同的资源制约和环境制约。然而最大的制约是人才短缺。不论是旅游、金融、运输,还是信息咨询、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中国企业与国际著名服务业企业的最大的差距是缺少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如果把国际服务贸易看作是国际商战,中国缺少的是富有作战经验的将士。各行各业虽然有自己的专业要求,但就国际服务贸易来说,外语、金融、法律、国际商业惯例等是各行各业的人才都需要的。培养人才是个长期工程,人才培养的结构要求、层次要求、数量要求、时间要求,都需要各行业一起来研究和规划。由于人才培养有时差特点,如果规划不科学,会带来极大的浪费。近十几年来高校招生已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当某个工种热门时,许多中学生会趋之若鹜,但三、四年后可能情况大变,供需出现新的矛盾,学生和企业都感到是个损失。
资金和信息也是重要的资源,不少服务业企业缺乏扩大规模的资金,对国际市场了解不够,这些资源制约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除了资源制约外,我国服务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不尽合理,如某些政策的限制,法规不全,某些方面的城市基础建设的不配套等,也是服务业企业面临的问题,也需要综合考虑,统筹解决。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为了更快地壮大上海的第三产业,发展国际服务贸易,需要对上海的各服务业的对外贸易进行协调,在目前各部门、各行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社会的国际服务贸易管理格局。这样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各服务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