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十年回顾_命题作文论文

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十年回顾_命题作文论文

中考作文十年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中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写作,历来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考舞台上的一个重头戏。十年中,亿万考生在这个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写作艺术,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写作赞歌。作为一个老命题工作者,回顾十年中考历程,不禁感慨万千,以至于热泪潸潸而下。

一、试题形式: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

十年来,中考试题形式,从历程上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前期到90年代中期,以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主;第二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以材料作文为主;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至今,以话题作文为主。中考试题形式的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到目前为止,话题作文等多种命题形式已经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中考命题形式的变化不是简单的花样翻新,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命题作文形式是自科举制度兴起之日起即有之,新中国成立后直到90年代前期,命题作文形式都是一统天下,一花独放。命题作文之所以有这样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就在于它有利于考查学生审题立意和当场构思、快速成文的能力,更有利于避免虚构,避免套写,而且,好的命题往往也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拓宽学生写作思路,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

命题作文尽管可以这般地让中学生写作的笔端在一张白纸上任意驰骋,而在当今的中考舞台上却未能占据主角而继续独行天下,那是因为它确有一些弱点,而且有些是致命的弱点:

1.写作范围限制过死。这尤其表现在90年代前期的一些中考试题:“我的老师”“我尊敬的领路人”“我亲历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件事”“春”等等。无非是写人、写事、写物一类。这些题目视角狭窄,取材范围有限,久而久之,学生就厌烦了。

2.对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今天的学生已经不是过去时代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他们思维的兴奋点,我们常常料想不到;他们视野中的美妙世界,我们也往往一无所知。用我们的思维去框今天的青少年,很容易让考与被考的双方都处于尴尬地位。

至于半命题作文,相对命题作文来说是一个进步,应该说在弥补命题作文弱点方面是做了不小的努力,但它并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之。于是,材料作文应运而生了。

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先提供一部分材料,围绕所给材料,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抒写不同的情感。材料作文出现后,在一个时期里成为各省中考命题的热点。应该说,材料作文是对命题作文长期反思的结果,而且我以为,它的意义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是中考命题形式上一个数量品种上的增加,而是标志着命题形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朝着多样化伸出了它的期盼之手。多样化的命题形式给命题者以极大的兴奋感。此后,材料作文作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一直风靡至今。

材料作文首要的是读懂材料。为了让材料容易读懂,命题者通常不在材料上设置障碍为难考生。重在考查谁的立意好,谁的文笔流畅,谁的构思巧妙,谁的举例恰当,谁的话语真切,能深深地打动人。简言之,就是看谁的语言素质高,语文素养好,写作能力强。

当然材料作文也存在局限性。如材料作文一般只能写成议论文,加之命题人又特别注明“诗歌、戏剧除外”,对文体加以限制,这就使擅长其他文体的考生不易发挥了。

而且,材料作文尽管说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真正做起来,“从不同角度入手”好办,“从不同角度立意”却不易,因为材料本身已经“内定”了立意的范围,甚至已经给你“立了意”,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已经不大。更不用说材料作文风靡的这些年里形成了一个“引、提、联、议、结”的模式。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这种很单一的模式化作文训练加上过分强调应试心理训练,很容易使作文教学偏离正轨。这些肯定是我们所不希望的。材料作文也远不是一种完美的作文形式。

话题作文的出现迅速地吸引了命题者的眼球。

话题作文的诞生,恰是语文课程标准诞生的时候,因此可以说是应新课标之运而生的,或者也可以说是应新的教学理念而诞生的。

新课标提出了“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写作上提倡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新的理念的提出,必然推动新的教学方式、新的评价标准以及新的作文形式的改革。1998年,话题作文首次出现在高考作文中。随后,话题作文迅速出现在各省中考作文中。

话题作文的“三自”政策(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赢得了广大师生一片喝彩。自定立意,就给了考生以提炼观点、确立主旨的空间;自选文体,则给了考生发挥特长和表达独特见解的机会;而自拟题目,更是增加了考生展示思想深度和写作技巧的可能。“三自”政策从内容到形式给考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激活了考生写作的内驱力。话题作文因此成为考试命题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84份中考语文试卷的116个作文题目中(其中有34份为选题作文),话题作文就有56个。

上面我们将十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形式分为三个阶段,只是根据作文命题形式涌现出来的时间大致划分而已。并不是谁就比谁绝对地高出一筹。实际上,不同的作文形式都各有各的长处,不同的作文形式可以排出阶段,却不可以排出“座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以话题作文而论,话题作文是放得开了,但也由于放得太开,便出现了“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现象,出现了更多的宿构乃至“克隆”和套作,出现了更多的“四不像”作文,在作文教学与作文训练中,出现了不重视审题训练、不重视文体训练的现象,出现了浮躁,出现了投机取巧等等。由此可见,话题作文也好,材料作文也好,大家都在经历着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就以今后而言,包括话题作文在内,各种作文形式都只是作文形式百花园中的一枝,都只是写作舞台上英雄群体中的一员。我们看到,2005年的中考话题作文,尽管仍然风流不减,给人的感觉却已进入“中年”。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几乎已经和话题作文并驾齐驱。估计2006年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将三分天下,极有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些,是必须要给予充分注意的。

对于命题者而言,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其实不是在上述命题形式的选择上,而是努力使各种命题形式更趋成熟,更趋完善,试题更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发展。另外,力求在已有命题形式的前提下,摸准时代的脉搏,把握时代的需要,探索新的更科学的命题形式,以使我们考试命题的百花园中开出更多更鲜艳的花朵。

二、作文内容:从“遵命作文”到“心声作文”

学生作文过去长期存在“假”“大”“空”现象,除了那个时代气候的因素外,还与那个时代学生写的都是“遵命作文”有关。学生写作没有选择权,更没有自主权。那时的学生“听话”,教师让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哪个学生说我不愿写这个题目,我想写点别的东西。心不为之所动的时候,或者只想着“立意要高远”的时候,“假大空”不就顺势而生了吗?关于这一点,过去这些年已经说了许多,这里不再赘述。近十年来,这种现象逐渐扭转,尤其是新课标颁布以来,提倡以人为本,放飞心灵,提倡为着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一生,提倡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提倡有独特见解、有创新意识。在作文写作中,提倡写真话,述真情,提倡走近生活,走进生活,提倡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以表现的自由,以个性的张扬,等等。这些新的理念不仅显现在作文命题的形式上,更显现在作文命题的内容趋向上。

试看下面两道作文题:

《清晰的面孔》(2005年吉林省)。这是个命题作文,题目的指向性不强,但我以为确能做到“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不是吗?这面孔要“清晰”。而要“清晰”,就必然要“印象深刻”,要“印象深刻”就必然因为这“面孔”的某个行为某件事某句话触动了作者,震撼了作者,而且肯定触动了作者的心绪,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有这种触动与震撼,作者能不流露出点“真情实感”来吗?说不定能“情感流淌如清泉涌动”呢!至于“文体不限”,我以为更是想限也限不住了,题目既出,考生脑海中的形象一那么闪现,那记叙那议论、那诗歌那散文以至寓言故事小小说等等便可任我选之任我驾驭了吧!

再看2005年天津市作文试题:

树有根,有根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有根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落花开。人有根吗?有人说,亲人的呵护关爱,师长的培养教育,同学的切磋琢磨是我成长的“根”;有人说,家庭、学校、家乡,都留下了我美好的回忆,是我情感的“根”;还有人说,追求、奋斗、学习、合作、尊重、诚实、谦虚,是我安身立命的“根”……

生命有根,思想有根,文化有根;问题的实质是“根本”,事情的缘起叫“根源”,寻找本原和归属,是“寻根”。“根”的含义太丰富了。如果“穷根究底”“追本溯源”,你还会发现,今天是明天的“根”,真诚是交友的“根”,执著是事业的“根”,祖国是游子的“根”,母语是民族的“根”……

呀!何等丰富多彩的“根”,何等撩人心扉的根!

这是个话题作文,文题紧紧围绕着学生生活的实际,从所给材料中抽取出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在历数有关“根”的内涵之后,提出以“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这样说,无论是实的草木之根,还是虚的思想之根、生命之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根,由于它每时每刻都能呈现在考生的眼前内心中,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对这些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时时都会有所思索,有所认识,心中的感受、体味与结论其实是早已有之的,只不过此时需要从思绪的海洋中筛选出来,整理出来,进而通过语言文字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这些实在都不是难事了。

关于作文写作内容的指向,从近几年作文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趋势:即命题者大都已从前些年的命那种很大很宏观的作文题和那种一头扎进琐屑的内心情感小圈子的微观作文题,转向既突现内心感受、个人体验,又关注人生、关注发展、关注成长、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作文题目。

现今作文,有人提倡“绿色”,有人推崇“本色”,笔者提出的是“心灵作文”。不论是何种提法,有一点我以为是最为重要的,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话”。

著名作家铁凝说过,作文训练“最终应该呼唤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与众不同的想象力来表达对生活和事物的看法,从而达到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一个学生所拥有的三个世界的和谐发展。”

有人说写作文一是多观察,二是多思考,三是多阅读,四是多练笔,五是多交流,六是多打腹稿。容我再加一条,那就是:多动心,让心灵的泉水在笔端尽情地流淌吧!

标签:;  ;  ;  ;  ;  

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十年回顾_命题作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