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尹傲冉 高霞

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摘 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偏瘫康复中应用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计算机随机分组为运动组55例,运动联合针刺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康复前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运动联合针刺组患者评分良的康复效果60.0%高于运动疗法36.4%,与运动疗法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运动疗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康复;应用效果

脑卒中发病率高,发病人多为中老年人,该病的起病急,发展快,起病后迅速出现具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脑功能缺失征象,若未得到及时的救治会导致死亡,且在治疗后多数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有研究表明,我国每年脑血管疾病的新发生人多达100多万,死亡人数将近100万,存或人数在550万左右,但其中多数人丧失了劳动能力[2]。而有研究发现脑卒中存活的患者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后,有90%的患者能够恢复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康复治疗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的康复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患者平均病程在半个月至3个月之间,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患者有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肌力在3级以下,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有脑卒中病史。计算机随机分组为运动组55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3.5±5.6)岁,其中左侧偏瘫30例,右侧偏瘫25例,运动联合针刺组55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3.9±6.1)岁,其中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26例。使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得出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运动疗法组采用运动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被动和主动训练,进行桥式运动、内收肌训练,夹腿两侧翻身,使用沙袋进行负重训练,双上肢交替旋转对角线时,让患者眼睛对准指尖,训练手眼卸掉能力,双下肢交替运动,定位方向运动,全身协调性运动,以及在一条直线上让患者前后移动双足,沿着弯曲的线步行,

运动和针刺治疗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对选择针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选择30号1.5寸不锈钢针对患侧的穴位进行针刺,采用捻转的手法,以患者感到局部有酸、麻、胀至整个肢体为度。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穴位;下肢取风市、足三里、环跳、睥关、伏兔、丰隆、悬钟、解溪穴位,直刺1寸,留针侯气,25min/次,1日1次。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Balthel指数、AD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越好,0分表示日常生活需要帮助。根据积分标准将日常生活能力分为良、中、差,良:>60分,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中:41-60分,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差:≤40分,重度功能障碍,不能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需要他人服侍。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平均数加减标准差( )和例(n)、百分率(%)来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然后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值和X2检验,当P值<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前ADL评分比较

运动联合针刺组患者康复前ADL评分为(52.6±6.4)分,运动疗法组患者康复前ADL评分为(51.9±6.7)分,两组康复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560,P>0.05)。

2.2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运动联合针刺组患者的康复效果高于运动疗法,与运动疗法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注:*P<0.05。

3讨论

脑卒中做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多数患者能够避免死亡,但幸存后的患者具有高致残率。目前,临床中对于脑卒中的治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漫长的过程,且长时间的住院治疗需要较高的费用,因此,多数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就会出院,可短暂的一级康复治疗效果有限,这就需要一种经济、简单、实用性高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关研究表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潜能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不会产生任何的反应,处在休眠的状态,而在受到信号刺激后,就会产生应激反应被激活[4]。但是脑卒中后这些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不足,自身修复功能减弱。因此,需要给予有效的刺激,激活细胞。本研究中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分组后分别采用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结合方式治疗,结果发现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的效果要高于运动,疗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对此结果进行分析,针刺治疗使休眠的神经细胞觉醒,在神经中枢整合后传出支配相应的肢体骨骼肌肉发生舒张收缩运动,从而调节经络气血,使气血通畅,减少疼痛,促使神经功能恢复[5],而运动疗法是通过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和生物力学的作用,提高神经中枢、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代谢功能,从而使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得到维持和恢复。

综上所述,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宇航. 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1(22):83-84.

[2]刘晖,甘小莉. 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507.

[3]虞美慧,何园园. 早期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 上海预防医学,2014,26(07):395-396.

[4]詹小理,朱文宗,张晓晓. 经络拍打综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05):544-545.

[5]徐博然,刘昕. 针刺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对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刊,2017,16(01):61-62.

论文作者:尹傲冉 高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运动疗法和针刺治疗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尹傲冉 高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