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海绵城市而言就是在建设城市中,发挥海绵一样的吸水效果,完善公园、道路、绿化、建筑等公共设施后,应用新型的排水方式,利用特殊的建筑结构,有效完成蓄水、渗水、净水等环节,同时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做好水资源的再生和重复使用等工作,保证城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就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市政道路;设计
海绵的概念是我国的一件新事物,但随着社会效应出现在市政工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方案从城市到雨水输送不仅是一个概念的转变,而且是更多的概念,包括防洪,水土保持,水压等城市建设的最大程度。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从字面上看,海绵城市就像一个海绵。体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安排了一批地块,吸水性能好的材料作为海绵,使休闲生活区的吸水量大,可以是局部大雨,雨水可以在每个道路中排列这个海绵块,避免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面积的径流。城市积水量将大大减少,雨水的吸收可以重复利用,这对减少城市水资源短缺是非常有益的。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雨水渗透,保留,收集,净化,回收等方面结合排水,防涝控制,径流控制,雨水利用,有效满足了城市各项功能,也实现了目标在生态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海绵的概念需要渗透到每个建设环节,城市基础设施作为重要载体,部门协调工作,打破传统设计理念的枷锁,以及城市生态系统开发建设的新篇章。
2市政道路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硬化面积有所增加,这也使得市政堤防在收集降雨的范围内。一旦雨季到来,许多城市将进入“海模式”,发展成当前城市治理弊病内涝。今天,在中国的城市目前发展迅速,海绵城市建设解决的必要措施,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过程。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市政道路设计的概念,生态设计实现道路径流收集利用,作为地下水和路边的绿化带水,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市政道路的生活,这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
3.1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系统对透水性的路面结构层体系的每一层径流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研究,金属表面上积累了污染物的多孔沥青,不会发生水库结构的迁移现象。但同时在底部会发现较高浓度的锌、铜、铅等重金属,这些矛盾现象表明,污染物在PPS渗透过程中的迁移是不够的。合理组合不同污染物去除的分层结构,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径流水质的最大净化效果。此外,分解过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的透水性路面系统,并指导设计比,不同类型的透水路面层结合工程实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发射光谱法、中心活化分析法等手段来分析径流污染物逐层经过透水铺装系统后浓度变化,确定物质形态和转化过程。结合物理化学的表征、机理分析,对该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阐明了径流污染物在渗透过程中的具体转化过程。然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壤,在不同比例的径流,透水路面系统的结构设计应以保护地下水安全最后,透水路面系统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通过在线实时监测和预警暴雨和地表水,并快速反应。通过遥感技术对河流、湖泊等水体进行污染负荷检测,通过对雨水的智慧控制,最终实现城市雨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
3.2路缘石、雨水口和路肩边沟设计
①路缘石
路边作为城市道路边缘的排水设施,可分为平石边的平地,边缘和周围的表面齐平,可以运行到绿化带或雨水口,边缘的石头比周围的表面,通过集中流到雨水口。
②雨水口
作为城市路面径流的主要收集设施,雨水入口是雨水收集的起点。雨口通常位于机动车辆或非机动车道边缘,经常因为雨水径流或道路清洁垃圾进入雨水,雨水严重堵塞,雨水收集效率降低,暴雨将导致淹水城市,将导致非点源污染。为了解决雨水喷嘴堵塞的问题和水污染问题,除了传统的雨水除污拦截装置外,还可以设置污水拦截铁栅,取代传统的雨水炉排,方便清洗,铁排侧面可以打开,拦截吊篮可以拦截径流中的小污染物。除了路面,雨口还在下沉,生物羁留设施得到广泛应用。如在绿化带排列在雨中,高度应在表面高程与下沉绿色空间之间的最低点之间,径流通过间隙垂直遏制污水拦截进入雨水过滤,雨水渗透主要在绿化带内或吸收饱和,其余雨水从雨水溢流进入市政排水管道系统。
③植草沟
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边沟堵塞,不漂亮,没有雨水的净化功能,植草沟的使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草沟景观植被表面的沟渠,收集,运输,和雨水径流排放净化。标准的植草沟用于公路排水,也可以在没有条件设置排水流量小的住宅区、工业区和其他地方的。干沟为住宅小区道路,需定期养护。
3.3人行道路设计突出渗水效果
在基板的渗透功能设计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其相对较低的负荷,所以除了极端天气,正常情况下在整个市政道路规划设计是不会对整体市政道路施工效果的影响。只要是突出其渗水效果,使其能有效地完成基本处理的瞬时水,它已达到市政道路建设的预期目标。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在行车道的尽头,在人行道上设置一个约30厘米的砾石沟渠,并确定路基工作区的深度。人行道雨水与碎石渗透层相连。这将最大限度地稳定行人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水流方向已被引导。
4小结
海绵城市是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将城市比喻成海绵,以此实现市政道路具有弹性,比如在下雨的时候实现对雨水的吸水以及储水或者渗水等等,而当城市建设中在需要水时候,可以将之前储存好的水资源及时的释放出来,并对其加以有效应用,以最终实现城市的有效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兴建海绵城市雨洪利用的新契机[J].城镇供水,2015,05:48-53.
[2]高小康.智慧城市建设:分形化、开源化与海绵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06:31-36.
[3]郑敏丽.海绵城市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5,Z1:48-53.
论文作者:刘予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径流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污染物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