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难点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对策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煤炭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煤炭工业的现状
我国煤炭产量自1989年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几年来煤炭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8%。可是,我国的煤炭增长是以大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与发达的资本主义产煤国甚至某些发展中的产煤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些差距集中表现在:
1.用人多,效率低。美国1994年产煤9.34亿t,煤炭职工人数只有10.2万人,而我国1994年产煤12.3亿t,用了近700万人。1995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全员效率才达1.78t/工,而同期美国达21.7t/工。虽然美国煤炭开采条件比我国好,露天矿比重大,但英国、日本的煤炭开采条件不及我们国家,全员效率英国8.76t/工,日本5.75t/工也比我国高得多。
2.机械化程度低。1995年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71.58%,综采46.66%,比世界主要产煤国低得多。而产量占半壁江山的乡镇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更低,不到15%。
3.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小。我国原煤入洗比例1994年只有16%,入洗比例低,且产品单一,煤矿经济效益差。
1994年我国与主要产煤国家经济指标比较
—为数据不清 *为1985年数据
这些指标充分反映我国煤炭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状况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子。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建国初期乃至以后的一段时间,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因为煤炭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薄弱产业,从建国初期一直到1988年,煤炭一直供不应求,成为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迅速提高煤炭产量,国家大量投入,重点扶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大中小矿井一齐搞”的方针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自从1988年以后,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开始供过于求。1992年以来,煤炭社会库存量连续四年高达2亿t。再靠大投入、高消耗、铺摊子、上规模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显然行不通了。这是因为经济增长不能只讲数量,不顾质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浪费资源为代价,显然与经济发展目标相违背;受环境保护的影响,在世界环保呼声日趋高涨的今天,各国都在抓紧实施洁净煤技术,减少排放污染物,客观要求我国尽快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节约煤炭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所以煤炭工业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化发展之路。但煤炭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困难多,难度大,任重道远,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煤炭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难点
1.减人难,分流人员更难。煤矿用人多,效率低,要改变目前这种人海战术,走效益型发展之路,必须减人提效。但煤矿大多地处偏僻,就业机会少,减人和分流人员都非常困难。“九五”煤炭部提出国有重点煤矿再分流50万人的任务,难度相当大。目前煤矿都办三产,分流人员。但三产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项目选择不当,或产品无销路等种种原因,盈利的只占三分之一,有的需要依赖母体才能生存,有的严重亏损,成为煤矿新的包袱。
2.产品结构调整难。要提高煤炭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必须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品种,进行深加工,走煤炭综合利用的路子。但这需要巨大投资,目前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拿出这笔资金进行选煤厂和深加工项目建设。而煤矿特别是无选煤厂的煤矿往往效益不好,靠贷款建造选煤厂也不现实。搞煤、电、化综合开发,投资更大,需要矿区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加上计划经济条件下行业人为分割,造成煤炭转化难度加大,阻力增多。
3.机械化程度提高难。煤炭机械化程度低,是造成井下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提高机械化程度,难点有:一是资金难,上一套综采耗资巨大,矿上难以承受;二是技术跟不上,综采要有很高的安装、检修技术;三是有的矿地质条件复杂,现有的采煤机无法适应,而又没有开发出相应的设备,如在薄煤层、特殊条件下的采煤机械。
4.技改资金落实难。煤矿科技投入不足,安全、技改欠帐多是普遍现象。由于多数煤矿经济效益不好,资金困难,简单再生产难以维持,没有精力搞技术改造。虽然不少煤矿都以“技改”名义取得国家贴息贷款,但确实用于技改项目的不多。由于资金困难,加上承包制下煤矿短期行为严重,技改资金挪作他用的现象极为普遍。
5.职工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低,管理上水平难。煤矿大量招收农民、农民轮换工,这些人文化程度低,仅靠上岗培训,技术水平难免较低。而煤矿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在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更在于广大的一线工人。煤矿多年的粗放型管理,整个行业管理水平低,要在短时间内上一个台阶,恐怕难以做到。
6.乡镇煤矿提高办矿水平难。乡镇煤矿分散,厂点多,规模小,自筹资金,以采浅部、边角煤为主。乡镇煤矿突出问题是:技术水平低,安全条件差,回采率低。在国家不投资的情况下,提高乡镇煤矿的办矿水平,难度很大。
7.科技成果转化难。一方面煤炭科技含量低,急需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大量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得不到推广使用。究其原因,是由于煤矿重产值轻效益的经营观念和短期行为,许多煤矿对煤炭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甚至设置障碍。花钱请吃饭行,花钱买技术、买成果不干;生产现状能维持就行,用新技术、上新设备不干。此外,科技成果本身成熟度低,中试环节缺乏,企业买回来还得重新开发转化,也是造成企业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煤炭部每年的科技成果推广费用不足,列入“100推”的成果资金缺口大,而更多未列入“100推”的成果只能自找“婆家”,无疑难度更大。
三、煤炭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
(一)调整投资方向
煤炭投资要本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不搞低效重复建设,重点保证,集中资金,提高投资效益。要吸取历史教训,不再搞单一煤炭生产,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煤为龙头,煤、电、化并举,使煤炭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要坚决改变过去那种“乱铺摊子,资金缺口大,项目不能按期投产,配套工程滞后,矿井不得不推迟投产或限产”的被动局面。
1.保证配套工程项目的建设。陕西、山西、内蒙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由于配套工程如电厂、铁路建设滞后,生产能力迟迟发挥不出来。所以“九五”应首先保证这些矿区的配套工程建设,使这些矿区的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目前第二条运煤通道——神黄线已经通车,对“三西”煤炭基地的煤炭外运将起到重要作用。但陕西、山西中部的矿区限产仍很严重,因此要尽快贯彻第三条运煤通道——榆林经绥德,到柳林、离石、武乡、聊城与兖州接轨,到石臼所。这条通道只有榆林至柳林,武乡至聊城未贯通,其余段均已通车。
2.加大矿区综合开发投资力度。煤炭综合开发是提高煤炭工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因此“九五”应加大矿区的综合开发力度,在条件具备又有市场的条件下优先安排资金。
3.优先安排改扩建、技改项目资金。对老矿改扩建、技术改造可以使老矿生产紧张、失调得到缓解,各生产环节相互协调,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特别是对经济地理位置好、运输条件优越、煤炭市场好的东部矿区,要优先保证改扩建和技改资金的投入,使其进一步提高产量,焕发青春。另外,在这些矿区投资建新井,要比在新区建新井合理,应优先考虑。
4.重点保证选煤厂的补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九五”要着力加强选煤厂的建设,重点安排资金和贴息贷款用于补建和改扩建,提高洗选比例。目前选煤厂利用率只有73%,要加强管理,提高开机率,充分发挥现有的生产能力。
(二)坚持引进消化与科技攻关并重,立足自己,放眼世界,在煤
炭科技进步方面超常规发展
我国煤炭工业在科学技术、设备的研制和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如国外应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与大功率、高可靠性综采设备相结合,长壁工作面产量、效率大幅度提高。近十年来,美国矿井单产提高84%,工作面日产提高3.1倍,综采面工效提高3倍,接近200t/工。澳大利亚矿井单产提高172%,工作面日产提高3.2倍,综采面工效提高2.9倍,近150t/工。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的使用面在美国达65%,德国达51%,澳大利亚达46%。
“九五”我国煤炭科技要以综采放顶煤技术、锚杆支护技术、防治重大瓦斯和煤尘事故的可靠技术、洁净煤技术以及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综合配套技术为主攻方向,促进煤炭工业的技术进步。在科技工作中,要瞄准国外先进技术,走引进消化与自我攻关相结合的路子。对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要引进、消化、改进,迎头赶上国外先进水平。对一些技术难点、存在问题、关键元部件的可靠性等关键技术,要立足自己,进行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以煤为本,综合开发,多种经营
这是几年来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煤炭发展基本方针。以煤为本就是以煤炭生产为根本,不断向社会提供优质煤炭产品。增加煤炭洗选扩大型煤生产,减少原煤销售,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综合开发就是充分利用煤炭及其伴生矿物资源,发展煤电、煤化、煤气、煤的深度加工,发展煤泥、煤矸及煤系伴生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贷款,积极利用外资,再加上企业自筹资金,搞重点项目,形成经济规模。要杜绝低效重复建设,着重搞好现有资产的优化重组,提高经济效益。多种经营要改变目前依赖母体的状况,推动其走上“四自”的轨道。对亏损厂点逐个分析,限期扭亏;扭亏无望的要关停并转。对需要技术改造、扩建和配套的,要尽快落实措施和计划,对人浮于事的企业要精简人员。加大改革力度,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减人减面,建立高产高效矿井
煤炭工业用人多,生产分散,效率低下是当前突出的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减人减面,集中生产,建立高产高效矿井,实行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的生产布局。先进采煤国家之所以工效高,走的就是这条路子。如1993年美国一井一面矿井占综采矿井的87%,澳大利亚占95%。建立高产高效矿井关键是发展综采,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通过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从而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益,较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整体效能,提高工作面的单产单进。
(五)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内部管理
煤炭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搞单一煤炭生产,片面追求产值产量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转变这种旧观念,树立资产经营、市场、信息、法制等新观念。狠抓内部管理,真正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消耗降下来。通过抓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达到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铺好基础。
(六)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良性机制
科技成果不等于现实生产力,只有转化为新产品、新技术、才变成现实生产力。针对目前煤炭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特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机制十分必要。从各个环节把关,如项目选题要适用,项目研究要深入,项目要有小试和中试结果,项目评审要把关,建立技术市场,对科研成果推广费用的使用要有跟踪监督,对企业采用新技术实行优惠政策,设立企业技术含量贡献率考核指标,敦促煤炭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
(七)引导乡镇煤矿健康成长
对乡镇煤矿的发展,国家要在人才、技术、资金上给予扶持,规定办矿标准,敦促其自行提高办矿水平。引导乡镇煤矿走联合、股份制道路,壮大生产规模,加快研制适合于乡镇煤矿的小型采掘设备和实用技术。重点产煤县要建立大矿不用的旧设备转让市场、技术市场,为乡镇煤矿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