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研究论文_李玥

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研究论文_李玥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市 20005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中药临床药理学的药性和基于临床药理学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展望。结果: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已经延伸到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两个领域;中药临床药理学的药性与药效、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药药性具有明显的化学属性和生物属性,同时受到环境因子、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结论: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的药性在环境、药理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故需要进一步了解、分析和掌握基于重要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

关键词:中药药理;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向

中药发展历史悠久,在我国医疗领域中的地位很高,具有自身的性能,不但反映独特的药物性质,还反映出独特的药物特征,使中药药性成为中药性质与功能的概括。据相关资料显示中药药性还可以从广义方面来理解,中药药性不仅仅是简单的药物性质及功能,在中医学中还包括了“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功能主治”和“配伍禁忌”;而狭义方面则包括了温、热、寒、凉四中药性[1]。《神农本草经》 是最早记载中药药性的书籍,在后面的历史发展阶段也相继记载于《药性论》《药性本划》等药性专著中,足以见得中药药性对中医发展的重要性,中药药性理论更是在中医临床用药中起着主导思想的作用。故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性,本文作者查阅多个文献,结合现有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相关资料,对中药临床药理学的药性理论研究进行探讨。

1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现状

1.1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中药的内部元素很多不同元素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而这些关联会使中药产生一些化学反应,影响中药的药性,例如比较温热的中药,一般都含义去甲乌药碱,这就能够使中药产生了肾上腺素能-兴奋剂,进而释放出热量,使中药发热;部分中药药性含有挥发油,使该类中药容易挥发,不利于长期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也不能直接使用热水进行冲泡;甘平药物的化学成分相比较而言较多,不仅仅包括了很多糖分,还包括了很多氨基酸和蛋白质;苦寒药物内部包括苷类成分与生物碱等化学成分,总之不同重要都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并且这些化学成分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2]。

1.2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药理作用是中药应用于临床治疗的重要前提,如果中药药理作不大或难以发挥都将难以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药理一直以来都是中药研究中的主要内容。例如,温热性中药(如干姜和附子等)所构成的复方药,用于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复交感-肾上腺系统等功能,进而缓解患者寒症,另外当复方药的温度上升时,即加热复方药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多巴胺-羟化酶活性升,进而促进患者儿茶酚胺的生成;寒性药物所构成的复方药,其药理作用与温热性药物 构成的复方药药理作用相反,是减热功能,能够通过热量降低来促进患者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恢复,进而达到患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被弱化的目的;酸味药物通常情况下都具有显著的收敛作用,不仅仅能够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调节,还能够增强患者的原微生物抵抗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甘味药物具有显著的免疫力增强作用,不但能够有效补充患者的机体不足,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抗凝血能力,并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及血压等;苦味药物具有强心作用、消炎作用和抗菌作用,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3]。总之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但不同药物药理作用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如天蝎、全麻、钩藤等中药都具有抗惊厥的药理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基于中药临床药理学的药性研究

就目前来说,关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报道很多,其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确不多,通过临床药理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中药药理作用及药性,使中药治疗效果及利用率在此基础有所上升,进一步扩宽了中药的开发范围,为其他药物药理作用及药性开发奠定了基础。

基于临床药理学,对中药药性进行本质性研究时,不仅仅揭示了中药药性本质,还对药物与机体、细胞和分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强调了药物与机体、细胞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对中药药性理论赋予了“临床效应”内涵。临床药理学是研究中药药理作用及药性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物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规律的学科,为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4]。

中药药性理论实际上就是中药药物作用机制与相关理论的归纳总结,是中药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促进中药药理作用及药性功能的充分发挥,在中药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及药性研究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中药药性与中药自身在临床应用上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通过中药药性理论找出中药临床应用规律,进而提高中药利用率及治疗效果。

例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中“寒者热之”指的是寒属性的患者需要服用温热性中药药物(如干姜),温热性药物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排尿系统畅通,进而起到助消化的作用;“热者寒之”指的是热属性患者要服用寒热药性结合中药,具有利尿、消食的作用。

有学者经过多次临床试验证实,如果在临床治疗中将不同成分且具有相容性的不同中药融合在一起使用,将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还证实了中药的有效成分规律为疾病靶标、药物作用靶点、信号通路,意思就是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药效物质配伍规律[5]。

3基于临床药理学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展望

在保持中药应用上的整体性和灵活性这一药性理论基础上,以临床药理学为手段,研究四气、五味及归经等药性理论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及靶点、信号通路,使之对机体的作用标准化、客观化,建立科学体系,将药性理论研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药药性理论本质源于中医基础理论,建立完善的中药药性理论,药性表现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宏观性[6]。

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药理作用对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中药药性本质特征及相关理论都可以通过中药药理作用牵引出来,因为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药性、药效和临床应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能够通过作用了解到相应的药效、药性及临床应用。中药药性理论因包含了药效、药理、药性和临床应用等内容,所以具备了整体性和宏观性的特点,又因不同理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故又具备了微观性和客观性,这不但为中药材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及功效奠定了理论基础,还为中医药新应用提供了药效保障。另外,利用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中药药性理论,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为人类健康水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很大贡献。所以对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孟欣桐,苗明三. 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研究[J]. 中医学报,2017,02:237-241.

[2]张志强,孟欣桐,苗明三. 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研究[J]. 中医学报,2017,02:237-241.

[3]王晓梅. 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分析及临床合理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09:264-265.

[4]苗明三,杨亚蕾. 试论药性理论的基本药理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06:110-112.

[5]李彦奇,赵华叶,闫沛沛,杨蓉,曹俊岭. 浅谈中药药性理论对于临床用药的指导[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3:309-311.

[6]靳明祥. 中药药理学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1:26-27.

论文作者:李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研究论文_李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