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香港经济形势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香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将是香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香港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回归中国。今年香港能否实现政治上的平稳过渡和经济上的持续繁荣,特别是香港的经济前景如何,不仅香港居民关注,全中国人民关注,而且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工商企业和国际市场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一、香港金融市场现状
香港是一个完备的国际商务中心,能够提供全面的商务服务,内部经济环境也日趋完善和巩固。特别是香港的金融市场,无论在系统安全、产品多样化,还是流动性和盈利水平方面均处在世界前列。银行的对外资产以及外汇交投量在世界排名第五,衍生工具交投量则位列第七。股票市场按市值计算在亚洲位列第二。相对来说,香港的债券市场虽然规模尚小,但近年有显著增长。
(一)香港银行业稳步发展
香港的银行业相当国际化,来自超过40个国家的500家银行在香港经营。世界前100家大银行中,有80家在香港设有分行或办事处。香港银行业高度国际化的特点不仅通过引入竞争,推动了本地银行业的发展,而且也为香港带来很多新的业务、工具和产品。
随着银行产品和监管架构进一步发展,银行业继续取得稳健增长,并取得可观收益,1996年银行业的港元存款基础继续扩展。由于对外贸易增长放缓,贸易融资贷款有所减少;但对大部分行业和本地贷款则取得理想增长。由于住宅物业市场持续畅旺,按揭贷款更是强劲增长。香港的银行在过去几年表现突出,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这些银行都建立了非常雄厚的资本基础:本地注册机构在1995年底的资本充足比率为17.5%,远远高于巴塞尔委员会所规定的最低要求。
香港的金融业基础稳固,金融环境稳定。银行业发展蓬勃,继续保持相当高的利润,存款和贷款均有理想增长,港元汇率保持在联系汇率较强的水平,银行利率继续保持稳定。尽管因新股发售活动令流动资金供应在某段短时间内紧绌,使得利率有短暂波动,但香港市场利率基本上维持贴近美元利率的走势。外汇基金的外币储备进一步增加,超过620亿美元,港元货币供应按年率15%的速度增长,按金额计算,港元货币供应增长速度高于经济活动增长。
(二)外汇和衍生工具市场交投活跃
香港的外汇市场非常活跃,每日的交投量达910亿美元,国际排名第五。市场的发展反映香港外贸和金融业的增长,商品和服务行业的增长令外汇交易额有所增加,而亚太地区的证券组合投资和直接投资的大幅增长亦带动外汇交易额的上升。
随着人民币在往来项目上自由兑换以及将来可以在资本项目上自由兑换,人民币的交易将会增加,香港作为中国刚起步的外汇市场和世界外汇市场的桥梁,将会受益。
(三)货币市场交易庞大
港元银行同业市场是一个规模相当庞大而且也十分活跃的市场,香港的认可机构之间以及香港的认可机构与海外银行之间在这个市场进行大额港元交易。大致上来说,设有广泛零售分行网络的本地银行是银行同业市场的主要贷款人,将大量资金引导至没有分行网络的外资银行。同业市场的每日交易总额达1560亿元,约占结算所每日处理的金额的一半,并为本地股票市场交投量的20倍以上。
(四)香港股票市场1996年共集资2240亿
1996年有45家新上市公司,使得在联交所上市的公司总数增加到581家,45家新上市公司通过在联交所上市,共募集到297亿港元的资金。还有很多已上市的公司,通过配股或发售新股等方式,募集资本,金额达396亿港元,加上发行其他工具,如认股权证、债券等产品所募集到的资本,联交所在1996年一共为上市发行人募集了2240亿港元,比1995年的1529亿港元,增长了46%。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活跃。到1996年1至11月日均交易额为55亿港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11月28日的交易额高达136亿港元,创下了1994年1月以来日成交量最高纪录,同日也创下了13744点的恒生指数历史新高。1996年12月31日恒生指数依然维持13451点高位而进入1997年。
196年共有6家H股公司上市,募集了64亿港元,相对于1995年的两家新上市的H股公司所募集到的20亿元,增长了两倍多。到目前为止,共有23家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筹资达284亿,加上香港中资企业上市的红筹股,共有57家中资上市公司,总市值约占香港股票市场的6%。
(五)债券市场
由于香港持续出现财政盈余,毋须发行政府债券,所以债券市场过去的发展一直相当缓慢。然而,鉴于区内庞大的资金需求,实在有必要发展较长期的筹资工具,尤其是固定利息工具。香港金融管理局也正在采取措施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市场基础设施,并陆续发行较长期的外汇基金债券,为债券发行提供基准收益率曲线。
面对庞大的长期资金需求,香港的债券市场快速增长,由1989年约等于本地生产总值的5%上升至1995年的18%,在1996年头9个月,进一步增长至19%。未偿还债券中,约有1/4为政府债券,11月底政府债券的未偿还债务总额达730亿元。这些债券交投活跃,每日的交投量占未偿还总额的1/5至1/3左右,使香港成为世界交投最活跃的政府债券市场之一。目前,债券市场的规模约等于港元货币供应的1/6及整个银行业港元资产的1/10。
债券市场发展前景相当乐观。随着亚洲经济迅速发展,基建投资对资金形成庞大需求。世界银行估计在未来的10年中,单是东亚地区的基建项目资金需求就达15000亿美元。在香港,除了其本身的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外,一个有极大增长潜力的部分就是中国大陆基建发展的资金需求。市场投资者认为,中国大陆在未来10年需要7000亿美元的基建项目资金,所需资金绝大部分将会在国际市场,尤其是通过香港筹集。再者,随着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的推行,预期将会带动保险和退休基金等业务迅速增长,对固定收入证券的需求更将成倍增长。
二、香港经济的现实与前景
(一)香港经济的近期表现
1996年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而言,香港经济的增长率相当可观,香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994年为5.3%,1995年为4.8%,1996年预测为4.7%。
香港经济复苏的带动力主要来自内部经济需求和前期经济快速增长的惯性,目前市民购买意欲增强,私人消费实质增长1995年为0.7%,1996年预测为4%。整体投资强势持续,固定资产投资实质增长1995年为9%,1996年预测为9.6%。
从总体来看外贸逆差有所改善,有形贸易逆差缩小,1995年为1516亿港元,1996年预测为1378亿港元。无形贸易顺差持续增大,1995年为1259亿港元,1996年预测为1538亿港元。1996年有形及无形贸易总的来说转亏为盈。
香港服务行业占本地生产总值83%,成为经济主力,总体经济增长保持在大约5%水平。持续的通胀压力仍然是个问题,而1996和1997年迅速流入的外国资金,可能会对政府造成压力,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压抑通胀。随着制造业往中国内地迁移,本地技术劳工无法找到合适工作的情况日益明显,失业和就业不足同时成为新的问题。中国内地目前约有5万家港资工厂,雇用工人共约500万名,两地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中国大陆经济决策对香港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二)香港整体经济的基本趋势
香港政权回归日益临近,许多政治经济事务中的不明朗因素逐步消除,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行政长官和临时立法会的选举产生,中国政府向香港居民和国际社会展示了97后香港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的政治制度,投资者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
1996年香港主要市场交易活跃,经济活动增加,气氛明显改善。
香港股市牛气冲天,恒生指数1995年为10073,1996年12月31日13451,比上年增长34.5%。日平均交易量1995年为33亿港元,1996年9月至12月日平均达74亿港元,增长了一倍还多。
楼市回升,住宅楼价1996年11月(初步估计)比1995年10月(谷底)平均增加约30%,大型单位及中小型单位平均价格升幅相同。每月住宅单位交投量1995年平均为6386个单位,1996年11月为14427个单位,商业楼宇(尤其是甲级写字楼)销售市场转趋兴旺。
劳工市场持续稳定。失业率由1995年后期的高峰3.6%回降至2.7%。就业不足率也下降为1.5%。市民对就业情况的担心相对减少,整体就业增长率近期维持于3%左右。
通货膨胀短期放缓,甲类消费物价指数近年来有所下降,1995年平均8.7%,1996年平均(预测)6%。企业营运成本上升压力短期纾缓,工资上升有限,1996年升幅6.1%,而写字楼租金1996年第3季度下跌10.4%。
市场资金充裕,有利于商业活动的繁荣,尽管更多资金投向地产和股市,但港元银行存款和贷款1996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三)香港经济的竞争优势
香港在亚太地区具有高度的竞争能力。世界经济论坛1996年全球竞争能力报告将香港列为全球第二个最具竞争能力的经济体系,仅次于新加坡。1996年与1995年相比,香港的名次升了一级,显示香港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有所提高。国际管理发展协会在其1996年世界竞争能力报告中,也将香港列为全球第三个最具竞争能力的经济体系,仅次于美国和新加坡。
香港在全球以及在亚洲区内,一直是一个主要的贸易、航运和金融服务中心。与台湾、新加坡和东京相比,香港具备六大竞争优势。
第一,香港地理位置优越,不仅位于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的中心,更是通往中国的门槛。位处亚洲时区内,香港能补纽约和伦敦的不足,形成一个全球网络,提供金融服务,对全球投资者开放。
第二,香港的法律框架和市场经济制度达到国际水平,而且清晰,公平,具有透明度、一致性和持续性。政府维持法治,保障存户、投资者、股东、投保人士和参与职业退休保障计划人士的利益;同时,亦致力确保所有市场人士均可按公平条件竞争。
第三,香港的税制以简洁和低税率著称。只要公司符合一些很低的要求,遵守香港法律,就可以自由进入香港,并在香港经营。而且香港的出入境管理非常自由、简便,大大方便了中外游客和投资者。香港的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以及其它资讯服务机构还能提供世界水平的辅助服务。
第四,香港的劳动人口教育水平较高,适应性强,而且英语是官方语言,在聘请海外专家来港任职方面亦没有限制。香港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吸引海外专业人员和管理专家。
第五,香港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航运、信息、金融中心,具有战略优势。香港邻近中国内地,有共同的商业文化和语言习惯。香港在“一国两制”的概念下,拥有独特的优势,是促进外资在中国投资最理想的地点。随着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和服务业市场,对证券交易、投资银行等金融服务和有关的会计、法律服务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这些需求将为香港提供庞大的商业机会。
第六,香港具备优良的基础设施,将于1998年建成一个世界先进水平的机场,有一个最先进和最有竞争力的电讯系统,在金融服务方面还有一个先进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与欧洲结算系统和世达结算系统联网,并与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全面衔接。香港现正在考虑与其他结算系统联网,如股票结算方面的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同时也在倡议成立亚洲结算网络,这是一个亚洲区内的区域性债券结算及交收网络,目的是要在本时区内进行亚洲和国际债券的结算。
(四)香港经济的前景
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亚太地区内各国经济均在迅速发展和实行自由化,这些会给香港带来新的机会,但同时亦会威胁到香港在区内的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地位。因此,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保持,而且要加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的相对优势。
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提供适当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以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无论97前,还是97后,只要我们自觉遵守并贯彻执行基本法,我们就能确保香港继续保持其成功因素,这是香港未来繁荣的法律基础。
香港社会和国际投资者普遍认识到,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是所有影响香港经济外部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香港市场尤为关注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从总体来看,中国大陆经济增长持续强劲,1995年为10.2%,1996年估计为9.7%,经济增长仍然迅速。通货膨胀受到控制,1995年平均达14.8%,1996年约为6%左右。外贸出口扩大,外汇储备超过1000亿美元,加上“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将可能提供的潜在发展机会,1997年中国政府采取稳中求进的经济政策,国际市场投资者普遍预期中国大陆经济会继续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导致香港经济的市场行情全面看好。香港市场监管人士现在担心的不是香港经济不景气,而是香港经济会否出现过热的问题。
近期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市场交易活跃,海外人才回流,资金回流,市场显示香港资金不但没有大量流失,可能有极可观的净流入。美国商会最新一轮调查表明,在港的美国公司看好香港经济前景,1994年有81%,1995年为91%,1996年为95%。香港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报导均显示,一般公众对97回归信心增强。
从市场趋势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1997年香港整体经济表现预期会比1996年好。经济表现的改善将由内部经济带动伸展至外贸的加速增长。但通胀压力可能会逐渐增强,资源供求平衡可能会趋于紧张。
香港政府有关专家认为,香港中期经济趋势增长预测为5%。外贸转型持续存在,香港整体、财政、金融等基本经济政策将维持不变,香港在基础建设、人才培训、金融市场发展、外贸拓展和服务业拓展等方面还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加强及深化与中国内地各地区、各部门的经济联系。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香港经济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楼市投机,租金上升,人力成本太高,工业发展后劲不足,没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还面临如何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如何持续提高生产力和增强香港的竞争力,工人在经济快速转型中所遇到的转业及适应问题,收入不均问题。今后,香港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发展,还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作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