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罗碧冰1,岳小军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罗碧冰1,岳小军2

1.杭州博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1;

2. 陕西渭南 710000

摘要:随着地震灾害事故的频发,当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就会造成破坏性的伤亡,这对于城市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带来严重影响,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设计人员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加强建筑工程的整体抗震效果,了解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地震作为一种难以预测的地质灾害,其超强破坏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充分重视建筑物的抗震性,并通过研究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抗震的设计,从而降低地震对我们的危害,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1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

地震灾害的发生是无法控制的,其带来的危害往往是就大的,地震灾害发生的时候地面产生振动,当达到一定的强度甚至会出现裂缝等现象,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道路等都造成严重损害,在我国既唐山大地震以后汶川地震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造成整个城市的消亡,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地震灾害的发生带来的伤害与损失。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下,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人口密度与城市发展都在不断的变化,一旦地区内发生地震事故势必造成巨大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对地震灾害的预测还处于不完全准确的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但是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无法顺利施展防止策略。对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及严重灾害性受到世界各国建筑业都受到影响,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手段,降低地震发生时对建筑造成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该坚持小振不影响结构、中震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性,大震建筑物不坍塌的云泽,这样才能提高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应有的抗震性能。但是由于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遭到破坏,造成的损失仍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怎么说,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2.1加强建筑施工场地的优化选择

建筑施工场地的安全性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前提。在选择施工场地时,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周围环境、施工难度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过程顺利进行。不同建筑物结构类型对施工场地的要求也不同,我国有关条例将施工场地的按照安全等级分为四类,其中丙类施工场地属于普通类型,进行一般的建筑工程施工时普遍会选择该类型,而甲类施工场地要求建筑物的安全系数较高,能抵御地震的较大破坏。比如居民区、大型商场等建筑工程的施工场地就应该选择地震不经常发生的地区,这类场所属于经常有大量人流走动,并且在地震发生时,由于人流较大,不能够及时远离地震波及区域,所以应该保证这类建筑物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在进行该类建筑物的抗震方案设计时要求较为严格,并且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总的来说,施工场地的选择是建筑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前提,根据该地区地震发生的概率和发生的等级能有效的判断出不同类型建筑物结构适合的施工场地,从而保证建筑物的良好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2.2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首先,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当地的地震情况,选择轻质,强度高,一体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可以在地震发生时,使建筑保持很好的一体性,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阶段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得到应用,其经济且操作简单,但其缺点在于结构框架节点等构件连接处强度低于结构本身强度,在受到高强地震的影响时,构件节点处和主体受力不均匀,导致断裂,从而影响了建筑整体的稳定性,降低了抗震性能。另外,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价比较高,且价格实惠,其较强的抗侧移,较强的延性等性能起到了很好的抗震作用。但该建筑结构的缺点是在地震力的反复作用时,随着钢筋等构件的断裂,混凝土将被挤碎。因此,这种抗震设计也不适用于高强度地震带。目前,钢结构是在多次地震中表现最好的抗震材料,但是钢结构的成本较高,且受到气候湿度等影响,维护费用较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创造,一定可以研究出更好的抗震材料,发挥更好的抗震功能。

2.3选择合适的抗震结构

在进行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时,需考虑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抗震结构。抗震结构选取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的好坏。因此,必须全方位考虑各种因素,合理选取抗震结构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能。一般来说,在进行抗震结构的选取时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抗震结构应能够承受足够的荷载,对地震动量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2)设计前需要对抗震结构有一个整体而系统的评估,对于一些物件自身的刚度、耐受力、抗震动能力及强度等要重视。(3)建筑物自身的结构设置过程中尽可能地使地震荷载以最短的距离向其他构件传送。(4)抗震结构要保证即使建筑内部的某个构件出现问题,其他构件也能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2.4建筑结构的性能参数计算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地理位置的选取,建筑结构的设计及抗震结构的选取,同时还应重视建筑结构性能参数的计算。因为建筑结构的性能参数不仅对整个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于建筑结构对地震的抵抗能力也十分重要。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详细准确地计算出建筑物所要承受的作用力。此外,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需要多大的荷载作用参数抵御地震的冲击也是需要计算的。而且为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工作人员还需对建筑抗震模型进行模拟。总之,工作人员需利用计算机对建筑物抵抗地震灾害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各类参数进行计算,以确保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科学合理。

2.5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在地震灾害出现的时候,要是多了一道抗震的防线,也就给人们的逃生提供了多一分的希望,而且会为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提供保障。在抗震设计当中,采用多重防线的设置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选择具备优秀延展性能的原材料对其中一道抗震防线进行设置,再选择其它的一些适合用作抗震设计的各种材料和部件设置更多的防线。对多重防线进行设置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对地震所带来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降低地震形成的破坏,减少损失。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重要体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做好建筑物场地的选择,加强过程中对当前区域地震情况的了解,提高抗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我国是地域大国,各个地区的特点及地质环境都有所不同,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抗震设计标准及规范,这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才能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黎静.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20-221.

[2]朱克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 65+70.

[3]吴涤凡,李建乐.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4): 84-85.

[4]李远,赵丽萍.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8): 206-207.

[5]贾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8+30.

论文作者:罗碧冰1,岳小军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罗碧冰1,岳小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