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张婕论文_张婕,林晖,倪霖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建福州 350001

【摘 要】目的: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73例为研究组给予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护理舒适率、护理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焦虑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ICU护理;应用效果

ICU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病情危重,使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传统ICU护理过于关注治疗性操作,而忽视了心理疏导。患者受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极易出现睡眠、饮食等问题,进而延长了其康复时间,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在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指导下,随之出现了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其具有全面性与针对性,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为其提供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利于患者早日康复[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了146例患者,最小28岁、最大70岁,平均(54.3±2.4)岁。疾病类型:产后出血45例、子宫肌瘤37例、宫外孕23例、子痫前期重度1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13例、其他12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常见的措施有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用药指导、导管护理等。

1.2.2 研究组

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注重衣着,护理人员应穿着统一服装,保持整洁,一旦因护理污染后,应立即更换备用服装。(2)加强沟通,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则应利用语言或肢体动作,与其展开及时与主动的交流,如果患者因气管插管或病情进展,而出现暂时性用语障碍,此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利用手势、表情及动作等,以此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在交流时,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与亲切,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来自于医护人员的关心与照顾,赢取其信任,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反馈,如:语言、口型及面部表情等。实践中,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交流的方式及技巧,提问前应指导患者,让其掌握适合的反馈方式,如:摇头为否,点头为是,同时也可利用图片、写字板等。(3)心理疏导,患者及其家属因不了解ICU病室及相关疾病知识等情况,使其常伴有焦虑、恐惧及紧张等情绪,入住ICU时,护理人员应告知其ICU入住事项,入住ICU后,应结合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疏导,适当安慰,轻抚其肩膀等,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4)病房管理,护理人员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各物品应整齐摆放,并且将各类声响调至最低,如:报警音,同时病房内应保持安静、禁止大声喧哗、禁止人员频繁流动,患者或其家属询问病情时,应尽量低声交谈,再者应注重保护患者个人隐私。(5)关怀患者,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保持紧密联系,结合其具体需求,指导其开展护理,在巡视患者时,应给予其鼓励与支持,以此提高其治疗信心;同时,对其提出的疑问给予及时解答,逐渐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4)优化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开展皮肤、口腔、导管等护理,入住ICU期间,应关注患者个人卫生,做好晨晚间护理,应保持轻柔动作,避免相关性并发症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满意率、护理舒适率、护理依从率、护理质量评分及焦虑症状评分[2]。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以( ±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t检验,以(n)与(%)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率、护理舒适率、护理依从率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护理舒适率、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对于ICU患者而言,因其病情危重,医护人员为了挽救其生命,多关注治疗性护理,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及其家属的负面情绪日渐加深,而焦虑、恐惧、紧张等影响了其正常作息及饮食,进而降低了其抵抗力与免疫力,增加了其致残率与病死率。为了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临床工作者积极探索新型护理模式,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了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成效显著。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舒适率及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焦虑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此结果表明在ICU护理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国内学者[3]以ICU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其结果为实施后,护理满意度、焦虑与抑郁症状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同时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心理疏导等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与本研究报道一致。

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对ICU治疗与护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并使其掌握了入住的必要性、注意事项等内容,从而提高了其配合度与依从性;同时开展了心理疏导,结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为其提供了针对性的疏导方案,并且给予了其人文关怀,以此消除了其不良情绪,满足了其护理需求;再者,护理时,细化了基础护理,提高了病房管理,皮肤及口腔护理等质量[4]。

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应热情、亲切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并且要结合患者治疗情况,协助其摆放正确、舒适的体位,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有效处理,以此延长其生存时间;再者,病房内各设备报警音量应保持最低值,夜间应加强灯光、人员等管理,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待患者各项体征均恢复正常值后法,方可离开ICU,在搬运时,应尽量轻柔,并加强保暖与保护,避免坠床等问题的出现[5]。此模式弥补了传统护理的不足,其不仅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还关注其心理变化,以此提高了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持续性人文护理关怀理念应用于ICU护理,改善了患者身心状况,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但日后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以此观察其远期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兰.ICU护理中应用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的临床效果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6.

[2]李雪峰.ICU护理中应用持续人文关怀理念的临床价值[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06:69+72.

[3]何薇.关于ICU护理中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实施效果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5:153-154.

[4]汪俊华.ICU护理中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5,08:65-66.

[5]谭秋艳.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高危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07:145+147.

论文作者:张婕,林晖,倪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张婕论文_张婕,林晖,倪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