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人教育功能缺陷分析_成人教育论文

高校成人教育功能缺陷分析_成人教育论文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功能性缺失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缺失论文,普通高校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4)03-0385-03

“伴随着新的成人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建立终身教育框架下的成人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化社会的建立,渐渐形成一种趋势,成为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主流。”[1]但是,我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却未能跟进这一发展形势,时至今日,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学历补偿教育阶段。这种状况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其在新理念、新潮流下的功能性缺失,不仅制约其发展,而且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近年来相当一部分普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成人招生已经开始大幅滑坡即是其先兆。因此,有必要对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存在的功能性缺失进行深入地分析,以便引起疗救的注意。

一、教育目的的缺失:成人教育沦为创收工具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党的十六大更进一步向教育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毫无疑问,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成人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着重要使命。同时,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紧缺,普通高校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仍将是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然而,反观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现状,却不能不让人担忧。这首先表现在办学方向和教育目的的不明确,相当多数的普通高校至今仍然把成人教育看成一个附属产品,甚至是赚钱工具,至多也是为了补充教育资源的不足。当然,之所以形成这种状况有其内在的客观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教育资源的贫乏,普通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多方筹措资金,成人教育就成了当然的首选目标。但是,当此高等教育已经全面放开,越来越市场化,普通高校的规模不断壮大,教育资源状况开始好转之时,如果仍然将成人教育作为创收工具,则不仅有违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国家目标,而且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自身发展也终将难以为继。因此,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必须修正教育目的,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移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上来;从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转移到兼顾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来。

二、办学机制的缺失:单纯追求学历教育目标

目前,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继续教育占的比重很小,终身教育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原因使然,另一方面是前几年社会片面追求高学历的作用。因此,长期以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机制是比较单一的,即办学层次上以本专科教育为主,办学形式上分为脱产和业余两种。近年出现的几种趋势值得注意:一是相当一部分地方院校成人脱产教育连年萎缩,业余教育成为主要办学形式;二是一部分学校应用型专业自考成为主要的成人教育办学形式;三是不少地方高校纷纷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并划归成人教育主管。这几种情况既可以看作是普通高校对成人教育办学模式的探索,也说明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已经开始面临困境。同时也可以看出,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多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单纯追求学历教育的误区。

在世界成人教育已向终身教育转变,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如果依旧是单纯追求学历教育,那么,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很可能走入死胡同。过去,因为社会过分看重文凭,各行各业几乎都把学历文凭看作用人和升职的主要要素,而绝大多数在职从业人员的学历均未达标,因而,普通高校的成人学历教育能够吸引社会大量的生源,从而得以蓬勃发展。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在职人员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和培训,学历已基本达标;二是普通高等教育加速扩容,职业技术教育也走出困境愈见兴盛;三是学历文凭已不再是社会用人的唯一标准,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这几方面的作用,促使成人学历教育的后继生源开始呈现越来越匮乏的趋势。因此,只有走出单纯追求学历教育的误区,更新教育观念,采取多元化的办学机制,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才有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培养目标的缺失:片面移植普通高等教育

由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直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形同一种附属产品,表现在培养目标方面就是对普通高等教育的照搬和移植,即培养规格上片面强调专业要求,忽视成人自身的需要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由此带来的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长期以来难以形成特色而获得自主发展,致使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

1、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始终未能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脱产学习的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一种复制品,业余学习教学计划则形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

2、专业设置,主要对应于本校普通高等教育既有专业而开设,当然,这一问题主要是审批方面的原因。

3、课程建设,这方面的问题同专业设置差不多,主要是在相同或相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作一些加减工作,可以说,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课程建设上几乎无所作为。

4、教材建设,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我国的成人教育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但至今没有搞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权威教材。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采用的教材可谓五花八门,既有普通高教教材,也有自考教材、电视教育教材。特别是业余教育教材,更是阙如。

5、师资队伍,相当一部分普通高校,没有自己专门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成人教育基本上是和普通高教共用师资。由于没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流动性较大,变动频繁,因此潜心研究成人教育的教师不多,这也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育方法的缺失:忽视成人特点质量不高

成人教育本应该是一种最灵活、最丰富多彩的教育,但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却一直较为传统落后,甚至不及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针对性不强,方法简单,手段单一,不适合成人特点,因而效果不佳。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上针对性不强,忽视成教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特征,有的学校过多强调专业要求,有的则降低标准甚至是敷衍了事。

2、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使成人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丰富多彩。

3、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师生缺少互动,学生参与程度甚至不及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

4、重演绎证明,轻归纳类比,不利于启迪学生思想,提高思维能力。

5、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使学生既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也没学好。

6、重专业理论,轻职业技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基本上是以讲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为主,尤其是业余教育,更为突出。由于很少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普遍感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

7、重课堂讲解,轻实验操作,理工科类课程实验操作很少,业余学习更不能保证,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艰难,即使学习比较刻苦的学生,也常常是生吞活剥。

8、管教不管导,教师只管课堂教学,很少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在学习期间实际上只读几本教科书,因而知识面无法拓宽。

9、教书不育人,这也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一大弱项,教师只管完成教学计划,至于学生的道德意识、思想观念、做人准则、职业道德则无从顾及。

10、评价模式单一,考试形式呆板。基础课和专业课大多以闭卷为主,一律是标准化试题,不利于检测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有的科目采用开卷形式,却多数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过关。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质量逐年下滑,严重影响了我国成人教育在国内外的声誉。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国内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瞧不起成教毕业学生,国际上不少国家已开始不承认我国的成人教育学历,德国从去年九、十月份开始,就宣布“在中国获得的成人教育学历在德国不再得到承认。”[2]

这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教育质量不高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现象各高校和有关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

五、服务功能的缺失:游离社会发展地方需要

普通高校在成人教育办学中虽然也尽可能考虑为地方经济服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做了多种努力,但由于从根本上是为了创收的目的,长期以来只关注学历教育,教育观念不能以时更新,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只是为了获取学历文凭,毕业后所学非所用,因而实际上削弱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服务功能。这种服务功能的削弱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学校发展虽然得益,但不能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声誉和学校品牌。

无可否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缓解教育资源紧缺,促进学校发展方面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但由于经济利益成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致使部分高校不顾条件盲目布点,加剧生源恶性竞争;不思改革,教学上缺斤少两,质量不保,致使成人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每况愈下,学校名声亦随之受损。可见,忽略社会效益的代价也是高昂的。

(二)学历文凭不能反映实际能力和水平,学生毕业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相对减小。

普通高校成教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其人员构成极为复杂,学习目的各不相同,但共同的有一点,就是拿文凭。由于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不严,有的可以说是管理混乱,学生上课随意性极大,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甚至于有的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没上几天课就毕业了,学校为了吸引生源或防止生源流失,不论成绩好坏,合不合格,一律毕业,照拿文凭。“据说某高校1996年至1997年办的各县扶贫办大专班,开学典礼41人,平时上课时最多14人,最少时只有4人,等到毕业典礼时又恢复到41人。”[3]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毕业了,但实际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职业能力并没提高,学了和没学一个样,仅仅是拿了一个文凭而已。尽管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上尽可能考虑了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但由于学生学到的东西不多,学历文凭不能反映实际能力和水平,回到工作岗位后,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因而对地方经济建设产生的作用自然就减小了。

(三)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显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力相对减弱。

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学历文凭的提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少学生虽然获得了文凭,但其基本素质却没有根本上的提高,具体说来就是:一、缺乏相应的专业水平和岗位能力;二、缺乏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三、缺乏相应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水准;四、缺乏自我完善、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自主意识。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造成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的原因在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带来教育目的的偏离方向;学历补偿教育的惯性作用造成单纯追求学历教育的倾向;成人教育的附属地位导致其片面移植普通高等教育,并由此而延滞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的改革;教育质量的逐年下滑,学生整体素质难以提高,致使成人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功能减弱。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无意否定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成果,实际上,二十多年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有目共睹的,因不属本文讨论范围,故未涉及。同时,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并非所有高校的成人教育都质量低下,事实上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在探索成人教育的新路子,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并非所有成教毕业学生都素质不高,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和成才成功人士。但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功能性缺失和质量逐年下滑却是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不是个别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立的新形势,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下构建成人教育的全新体系,是普通高校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

标签:;  ;  ;  

高校成人教育功能缺陷分析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