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少年需求现状与趋势研究_三校生论文

上海青少年需求现状与趋势研究_三校生论文

青少年需求的现状与趋势——上海市青少年需求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需求论文,上海市论文,现状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作者利用《上海青少年需求趋势》调查资料,以及最近的青少年研究资料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统计指标,从前瞻和发展性的角度出发,综合检视和分析了上海青少年在教育、就业、信息技术以及健康四个方面的需求现状与趋势。原文有一万余字,在此截取编发其中分析上海青少年教育、就业和信息技术需求的内容。

——编者

迈进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上海的社会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过上世纪90年代连续三个“三年大变样”和连续十多年两位数经济增长,上海已进入到人均GDP跨越5000~8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作为城市文明的受益者,青少年的需求一般都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同步增长,并可能在某些领域超越城市发展总体需求水平。在上海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为了了解青少年的发展与需求趋势,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办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于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联合开展了此项调查研究。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上海13至18岁的中学生。在选择调查样本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选取了黄浦区、闸北区、普陀区和南汇四区,然后在每个区抽取不同类型的学校各一所,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初中和高中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初中问卷840份,高中问卷1560份,共2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67份,其中,初中有效问卷是786份,高中有效问卷为1381份。

样本结构:在初中样本中,男生占44.4%,女生为55.6%;年级的分布情况是初一33.2%,初二32.8%,初三34%。在高中样本中,男生41.4%,女生58.6%;普高生为58.1%,三校生占41.9%;在普高生中,重点高中占33.7%,一般高中34.6%,民办高中为31.7%;年级的分布是高一43.2%,高二32.4%,高三24.4%。

教育需求

教育是青少年接受知识,获得和提高社会参与能力的根本途径。经过20余年的努力,上海已基本上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2004年,上海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21世纪后,上海需要具备高竞争力、不断进取的人才,社会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自己对教育有哪些需求呢?

1.高中程度学历已成为现今青少年的基本学历

上海是全国率先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地区之一。从表1可见,上海人口的教育程度显著上升,其中达高中程度的人口,由1982年的23.9%,持续上升至2000年的35.3%。

表1:上海6岁或以上人口的教育程度(单位:%)

年份 小学

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 高中及以上

1982 27.3

30.420.1

3.823.9

1990 24.5

34.221.1

7.128.2

2000 19.6

38.223.9

11.4

35.3

资料来源:上海市第三次、第四次及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如果单看青少年人口的教育程度,在近几年来,高中阶段录取率都在九点五成以上,换言之,绝大部分适龄入读高中程度的青少年都达到了这个教育水平,高中程度已成为现今上海青少年的基本学历。

2.大部分初中生希望自己能继续上学,有八成初中生希望中考后能进入普高学习

学生在中考后,如果要进入高中阶段继续学习,还面临着是进入普高还是上三校的选择。从本次对初中生的调查来看,有八成的被访者表示自己将来想进入普高学习。尽管大部分初中生希望读普高,不过,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相当部分的初三毕业生进入了三校。表2的数据显示,九十年代以来,上海高中阶段教育中,四类学校的结构变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在九十年代前5年,普高在校生比重持续下降,最低降至1995年的35.1%;此后,普高在校生的比例快速回升,2003年普高的录取率超过三校的总和,达到了52.2%,到2004年普高与中等职业学校录取数之比更是达到60.9∶39.1。但是,仍然有将近四成的初三学生在中考后只能进入中专、职校以及技校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这其中有部分学生是自愿选择,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更想进普通高中,这也造成了上海一直存在学生与家长千方百计奔走普高“独木桥”的现象。

表2:部分年份上海高中阶段四类学校在校学生构成变化(单位:%)

年份普高中专职高 技校

199040.925.515.2 18.4

199337.725.721.7 14.9

199535.129.423.4 12.1

199842.225.021.6 11.3

200048.423.817.0 10.8

200352.247.8

2004[*] 60.939.1

*2003,2004年的数据是高中阶段的录取率。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0~2000。

3.青少年普遍希望达到大学学历;“三校生”对继续教育有很大的需求,计算机;外语和法律等是他们未来最想学的知识

近年来,上海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04年秋季高考总录取率约为75.2%。也就是说,10名考生中有7人可以进入大学读书。与此相应的是,被访的高中生(包括“普高生”和“三校生”)对提升学历均抱有积极的态度。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人希望在毕业后能够继续读书,尤其是普高学生,更是有约85%的被访者希望升入高等学校(表3)。

表3:“高中/中专/职校/技校毕业后,你希望干什么?”(单位:%)

读书工作

半工半读 不知道

普高85.18.0 0.9 6.1

三校生 50.831.33.6 14.2

尽管绝大部分的高中生表示希望读到大学,不过,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5%,这表明,有将近半数的18~22岁适龄人口不能享受高等教育,从其构成来看,不能享受高等教育的以“三校生”居多。其原因在于,2003年以前,“三校生”不能参加高考,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在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尽管从2003年开始不再限制“三校生”参加高考的资格,但由于所学课程不同,“三校生”能上高等学校的比例非常低。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知识更新的需求,上海的发展使“三校生”树立起继续学习的观念。在问及“未来几年中,你想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哪些”时,结果显示,仅有03%的“三校生”明确表示“不想学”,反映出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庞大。数据还显示,在未来几年中,“三校生”最想学习的知识技能和当前社会需求的热门行业密切相关,如64.6%的人想学计算机知识,42.3%的人想学外语,24.1%的人想学法律。

其实,在知识社会中,由于工作和环境的变化,每个人需要的知识也会不断变更,需要不停地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即使是处于同一个工作单位,内部分工也会不断调整,转换工作,甚至转换行业,都已是普遍现象。因此,无论是否具有大学学历,青年人对继续教育,今后都会构成庞大需求。教育部门对此应作出积极的回应,协助青年人提高就业能力。从长远来看,也有助于培养人才,使上海整体上更具竞争力。

就业需求

就业是青少年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青少年失业和就业不足不仅是他们自身的发展困境,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劳工组织的资料显示,一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16~24岁年龄组的失业情况均比整体人口的失业情况严重。上海的青少年在这方面的状况如何,他们对就业有何期望呢?

1.青少年失业情况普遍较整体严重,未能取得工作经验的青少年将进入失业的恶性循环

从失业的情况来看,青少年并未因经济发展而普遍受惠,25岁以下的失业青年就从1998年的6.91万迅速攀升到2001年的10.2万。而且,青少年失业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从表4的资料可见,16~24岁组集中了失业人口总量的41.64%,这一年龄段的实际失业率高达18.82%。

表4:2001年上海中心城区登记失业率年龄分布状况

年龄组16~24岁

25~34岁 35~44岁 45岁以上

合计

失业人数63934 37674 3965412287 153549

比重(%) 41.6 24.5 25.8 8.0

100.0

年龄组失业率18.8

6.9

3.5 1.4 5.3

资料来源:上海市劳动局2001年6月“上海市城镇失业人员情况月报表”计算

青少年组的高失业率除了因为他们低学历及低技术,难以在知识型社会中谋生外,还因为青少年薪金要求过高,使现实与理想差距较大,出现寻找工作时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影响就业的成功率。这些失业的青少年未能进入劳动市场,也未能取得工作经验及在职培训,令未来的就业条件更加恶劣,很容易坠入失业的恶性循环。

2.只有半数左右的高中被访者对在未来几年就业有信心

虽然“普高生”普遍希望继续学习,但高中以上的正规教育名额有限,以去年的高校录取情况为例,就有近25%的高三毕业生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三校生”毕业后继续升学的比例则更低,他们中相当部分都要到社会谋生。那么,高中学历的青少年对自己的就业有信心吗?

从表5可见,与“普高生”相比,“三校生”的就业信心明显要强,这显然与两类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有关。“普高生”在高中学习的知识主要与高考有关,毕业时基本不具备就业技能,“三校生”则完全相反,他们主要学习职业技能知识,毕业后凭借所学技能成功就业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但是,从整体来看,他们的就业信心总体偏低,这反映这批青少年认为现今的就业环境对没有足够学历及经验的高中离校生不利,也明白高中教育程度不足以在当今的社会寻找到理想的工作,高中程度只是一种基本学历而已,未来仍需要通过学习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表5:“如果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你有没有信心找到工作?”(单位:%)

普高生三校生总体

非常有信心 16.7 22.2 19.0

比较有信心 22.8 42.1 30.9

不太有信心 38.5 22.5 31.8

完全没信心 6.4

2.9

4.9

不知道/说不清

15.6 10.2 13.3

3.未来就业时青少年更喜欢进入新兴行业,发展前途、收入和个人兴趣是他们就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未来就业的首选地点是上海

如果必须进入劳动市场,或者是将来就业时,这批青少年会选择哪些行业呢?在不考虑个人能力的情况下,传统行业如医生/护士、教育/学术、财会以及建筑等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明显下降,仅占20.6%。青少年更想从事的是一些新兴行业,其中,IT行业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最大,占到12%,表示想在广告/设计/音乐/艺术及金融领域工作的也分别占到了10.7%和10.4%。

这些高中生在选择最希望投身的行业时,以什么作为考虑因素?结果显示,64.3%的受访者都会考虑该行业的发展前途,其次是对回报的考虑,58.7%会考虑收入是否理想,第三是会考虑是否符合个人的兴趣。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就业地点方面,80.6%的高中生选择在上海工作,只有不到5%的人希望将来到国内其它地区工作。另外,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它与国外的经济交流合作越来越多,这种开放性也使青少年对将来就业地点的选择不再局限于国内,如有10.4%的被访者就表示将来想要到国外去工作。

4.“三校生”普遍认同职业教育对将来工作有所帮助,对未来薪金抱有过高期望

与普高学生相比,“三校生”在未来几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可能性大得多,就业是他们中大多数人即将面对的事情,他们对就业有更多的考虑。

“三校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是职业教育,那么,在他们的眼中,职业教育对今后的就业有多大的帮助呢?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三校生”还是肯定职业教育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仅有约8%的被访者认为没有帮助(表6)。

表6:“你认为中专/职校/技校的教育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吗?”(单位:%)

有很大帮助 有些帮助 不太有帮助没有帮助 不清楚

19.6

64.85.7 2.4 7.5

在薪金要求方面,64%的“三校生”被访者期望月薪在2000元以上,其中31.7%的人还期望在3000元以上。只有不到1%的人对月薪的期望是在1000元以下(表7)。

表7:三校生被访者对薪水的期望单位:%

500~1000元 1001~1500元 1501~2000元 2001~2500元 2501~3000元 3000元以上

0.9 11.124.1 15.3

17.0 31.7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2003年毕业并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情况的统计显示:上海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月薪多在1500~2500元,其中月薪在1500~2000元的占28%,月薪在2000~2500元的为12.1%。在实习期,薪金则更低,40.3%的人的见习期月薪只有5700~1000元,月薪1500元以上的岗位一般要求学历在本科以上。同济大学对该校2002届5558名毕业生调查显示,期望薪水2000~3000元/月的占了总人数的57.2%,3000元以上/月的则有24.5%。但实际上,仅有4%的学生薪水在3000元/月以上,2000~3000元/月的有29.2%,1000~2000元/月的则高达54.1%。很显然,“三校生”对薪金的期望大大高出实际的工资水平,他们将来正式进入劳动市场时,很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信息技术需求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信息呈约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成为社会成员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调查表明,12岁到25岁是上网族中的主力军。因此,了解青少年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趋势及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十分必要。

1.大多数青少年具备了电脑应用的基本能力,但还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与青少年学习生活脱节的现象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在各领域的生活面貌,能否应用信息技术,对青少年未来就业和学习将有极大影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初高中生懂得和曾经上网的比例达到了86.2%和91.5%。在有过上网经历的学生中,懂得透过网址上网找资料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高达63%和72.5%,会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找资料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2.3%和58.5%,会用电子邮件传递文档的比例则分别为35.4%及44.2%,表示三项都不会的初高中生被访者仅为20.5%和17.1%。可见大部分青少年已初步掌握电脑和互联网的应用。

虽然不少青少年已成为“网民”,但网络的应用只是进入了中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没有广泛应用于一般学科的学习上。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除电脑课外,很多学生表示很少有老师使用电脑多媒体来教学,也很少有老师要求学生上网找资料来做功课,可以说,在大部分学校的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仍与学习生活脱节。其原因除了硬件设备及软件配套方面不足之外,还在于为数不少的老师误认为采用单向的电脑多媒体教学便是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利用互联网互动及可供自学的特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将自己的角色由“知识提供者”转为“知识引导者”。

2.青少年的电脑应用能力明显受家庭条件的影响

调查表明,尽管大部分上海青少年已初步掌握电脑和网络的应用,但不同家庭条件的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的能力有很大差异。

表8和表9的数据很清楚地说明了家庭经济地位与被访者家中的电脑设备,以及他们上网搜集信息的能力是相关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青少年家中,有电脑及已上网的比例在六成以上;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在四成左右;而条件较差的初高中生家中,则分别只有8%与26.4%。家中有无电脑设备影响到青少年利用互联网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家中有电脑,甚至已上网的,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家中没有电脑的要强。这些现象都说明了青少年及其家庭的经济地位对掌握信息技术的影响。

表8:被访者家中的电脑设备与其上网搜集信息能力比较(单位:%)

家中有电脑,已上网

家中有电脑,未上网家中没有电脑

初中高中初中高中

初中 高中

凭网址上网查资料

83.886.656.168.0

44.0 59.9

用电子邮件传递文档 48.063.525.538.4

26.8 26.7

用“搜索引擎”到网上查资料 74.082.241.448.0

34.4 38.5

以上三项都不会 3.7 4.1 26.821.9

35.4 28.4

表9:被访者家庭经济条件与家中的电脑设备情况比较(单位:%)

经济状况很好

经济状况一般经济状况较差

初中

高中初中

高中 初中

高中

有电脑,已上网

65.7

69.437.2

42.0 8.026.4

有电脑,未上网

21.5

14.820.0

16.6 14.0

18.2

没有电脑 12.8

15.742.7

41.4 78.0

55.3

3.青少年对学校的电脑教育比较满意,但学校尚未成为他们上网的主要场所

我国自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后,开始逐步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上海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都能接受到计算机教育,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青少年对学校电脑课的评价时,有72.3%的初中生和58.7%的高中生表示满意。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计算机技术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而非全部,要培养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等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有效地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利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条件是学校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机会使用互联网,使学校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不少国家的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都已成为学生上网的主渠道,如美国有九成半的中小学于1999年连接上互联网,法国60%的初级中学于1998年8月已与互联网联网。

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划也没有落后,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教育发展目标,到2000年争取使千所中学联入中学教育科研网,到2002年所有配备计算机的中小学校均应通过各种方式上网。上海也早已达到了这个目标,但是,至今为止,学校仍没有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调查显示,在有过上网经历的初高中生中,家庭是他们上网最多的地方,分别有44.9%和44.6%的初高中被访者主要在家上网,选择主要在学校上网的初高中生比例只有15%和9.1%。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上海有许多中小学拥有了完善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但与学生的人数相比,电脑配置明显不足,学生在电脑课以外的时间很难接触到电脑。另外,不少学校用的是模拟上网的环境(即利用现有服务器下载些内容,学生们看到的仅仅是服务器上下载的内容),学生不能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标签:;  ;  ;  ;  ;  ;  ;  

上海青少年需求现状与趋势研究_三校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