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建设促进现代旅游业发展--访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伊立_旅游产业论文

标准化建设促进现代旅游业发展--访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伊立_旅游产业论文

标准化建设推进现代旅游产业成长——访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旅游局论文,副局长论文,旅游产业论文,标准化建设论文,杜一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7年,中国旅游业在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的进程中,率先在服务业推出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国旅游业标准化开始起步。至今,中国旅游标准化工作走过了20年的发展道路。20年,由饭店星级标准形成的星级概念,已经成为最深入人心的标准化的代名词;标准化的方式对于旅游产业的质量提升、设施完善以及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标准化建设推进现代旅游产业成长——在第37个世界标准日到来之际,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

成果:11个国家标准7个行业标准

杜一力说,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布的旅游标准有18个,其中国家标准11个,行业标准7个,而已经立项和正在申报立项的标准有33个。从数量上看,旅游标准化工作在服务行业中不一定处在靠前位置,但是从标准的质量和在实践中的运用来看,旅游业应该处于前列。杜一力认为,旅游业标准化的成果是旅游产业的一种文化成果,凝结着旅游全行业探索的精神、开放的胸襟和在实践中创新创造的能力。

说起第一个旅游国家标准,杜一力说,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一个现代化的服务产业要在一个工业化初始阶段的中国成长起来,从认知认同到设施设备,差距和问题是不言而喻的。其中饭店住宿业数量缺乏,现代管理制度缺乏,服务质量低下,曾经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依靠的是开放引进的办法,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一批中外合资饭店建立起来,一批外商独资饭店建立起来,一批批国有、民营、多种所有制的饭店建立起来,一个现代饭店产业迅速形成。于是,统一规则、规范市场、提高质量成为提升产业素质的重头任务。国家旅游局牵头,在总结国际国内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制定出了我国旅游服务行业的第一个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随后,国家标准委批准饭店星级标准为国家标准。“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曾处在全国领先地位,星评标准在推动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开了先河。”——国家标准委曾做出这样的评价。

从一枝独秀到系列化,中国旅游标准化初步形成体系。杜一力说,此后的20年间,《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和《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等行业标准陆续发布实施。行业的方方面面,使用标准方法进行规范和提升,成为旅游行业一种高度的自觉。其中,《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使分散在社会各个条条块块的旅游区(点)首次有了进入服务市场的标准,也起到了整合各种资源进入旅游市场的积极作用;其中,由浙江省旅游局制定的《绿色饭店标准》,也是国内率先实践环保、节能等绿色要求标准化操作的一个探索性标准。中国旅游业还有一些非常有价值和有开拓性的标准,比如,中国旅游业提出旅游标识规范,现在在全国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国际通行的咖啡色旅游标识;所有的接待设施,都能看到相同的外币兑换标识、餐厅和厕所标识。特别要提到的,为解决厕所问题,国家旅游局还制定了厕所标准,厕所等级不一一评定,但是为各地各景区提升厕所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据。标准,就是依据;有依据,就好办事情。杜一力如此总结。

成效:标准化建设推进现代旅游产业成长

因为对标准化的积极运用,中国旅游业受益匪浅。杜一力说,20年来,我国旅游标准化建设从一枝独秀到系列化,中国旅游标准化初步形成体系,对整体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普遍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促进现代旅游业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在成长之中,标准化的方式,就像是一个技术轨道,引导着产业发展在一个规范的道路上前进。

杜一力说,标准化对中国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社会公认,世界旅游业公认: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方面,《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颁布以后,全国旅游星级饭店的总数已达12930家,饭店业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实施以来,全国A级旅游景区(点)的总数已达2258家,中国旅游区(点)一流资源、三流管理的局面正在改变;旅游标准化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认识到,优质服务就是企业的形象、信誉和品牌,是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法宝。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标准为小企业创造大效益”,推动标准化可以为小企业参与大市场的竞争,提供有利条件,而小企业的规范和标准,就是提高整个产业水平的基础。标准化对中国旅游产业的成长还有一个特殊的贡献:是一把整合资源的钥匙。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如果不对相关环节进行规范,旅游业将要等待社会各行各业完善以后,才会有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旅游产业,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现在的条件下做好行业相关管理工作,又避免和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发生冲突是个大难题。而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准,代表了旅游市场对各相关环节的要求,不论谁所有,谁主管,大家跟着旅游市场走,遵循标准,旅游业提升产业的能力大大扩展。

未来:全面推进,科学推进,争取在优势领域的“领跑权”

展望标准化工作的前景,杜一力说,未来5年,我国旅游业将进一步持续高速增长,日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这是我国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为了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我们要全面发挥标准化的作用。国家旅游局多次专题研究标准化工作,局党组对标准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旅游局正在编制《全国旅游标准化2006—2010年发展规划》,目标是将要在旅游基础、旅游质量、旅游资质、旅游设施、旅游信息、旅游安全和卫生、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构建起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充实的旅游标准化体系。

杜一力说,组织和机构上的保证是旅游标准化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1995年,专门负责旅游标准化各个方面研究工作和标准编制组织工作的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国家旅游局负责旅游标委会的领导和管理,其委员则由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专家和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来担任。2003年,旅游标委会增设了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车船、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旅游娱乐、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信息8个专家委员会。旅游标委会近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快了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进程。下一步还将切实的发挥好标准化委员会的作用,有名有实,依靠业内专家,提高标准化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在此过程中,促进协会和企业对标准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逐渐过渡到企业和协会为主的标准建设和执行体系上去。

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条件,现在更好。杜一力认为,国家标准委对标准化的管理和指导不断加强,特别是对服务业标准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在加深。杜一力说,近期下发的《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选择了七个重点,旅游标准化亦在其中。这是对旅游产业的标准化建设的一个促进。

杜一力说,在标准化工作当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误区。在服务行业,哪些领域可以适应,哪些领域不可以使用标准,是需要做认真研究的。我认为,标准运用于可以重复的事情和过程,本质上是工业化的成果,所以,在一些以个性和特色为生命力的领域,只能用艺术评价,而不是标准评价。旅游业发展的现阶段,这样的现象大量出现,一些产品,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都有这个问题。所以,在这些领域中,超越标准,是进步。不能搞削足适履,要讲究科学性。

杜一力最后表示,现在任何一件事都会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中国旅游标准化工作有成绩和建树,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标准化组织也开始关注旅游标准化领域,开始着手制定国际规则,比如世界标准化组织在探讨从ISO9000:2000的质量标准出发,开发出专门适用于旅游业的质量标准,世界旅游组织(WTO)专门成立一个小组负责旅游质量问题。我们的旅游产业整体质量上与国际水准有差距,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突出的优势领域。如果说当年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引领了国内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特殊历史作用的话,那么今天中国的旅游标准化工作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优势领域可以取得更多的“领跑权”。

标签:;  ;  ;  

标准化建设促进现代旅游业发展--访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伊立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