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 2132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我院2015年01月至2015年07月20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08月至2016年02月20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的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用药差错率、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差错率、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210-02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具有人员流动大、工作环节多的特点。与医院其他科室相对比,存在更大的护理风险。护理标识指的是通过制作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以及易于分辨的标准记号,能够有效识别,进而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1]。我科应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01月至2015年07月20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08月至2016年02月20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400例患者均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且不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脑肾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男128例,女72例;年龄14~71岁,平均年龄56岁。观察组:男130例,女70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58岁。所有患者均能够独立完成本次调查填表,并获得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护理标识制作
手术室所用护理标识统一制作,具有较强的醒目性、实用性和强调性,能够统一编排、整理汇编,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查阅。护理标识在制作时,分为手术患者应用、警示应用和环境应用三类,标牌性质有标签、护理卡、标语、腕带、色带等。
1.2.1手术患者应用标识:(1)身份标识,即腕带。腕带是固定于患者手腕部位的,医护人员能够快速识别患者身份和疾病的一种身份标识。一般都是住院时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佩戴,并且标注好患者主要信息资料,以便识别。进人手术室的患者必须佩带个人信息标识,方便护理人员了解与查验信息;同时,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给予不同颜色的标识,便于及时处理急危重症患者[2]。手术开始之前,病房护理人员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准确的接送交接工作,并且对其身份进行确认核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所配腕带与其进行逐一核对。包括其姓名、年龄、病区、床号、疾病、手术部位等。(2)药物过敏标识。患者若是对青霉素、普鲁卡因或者其他药物有过敏现象,应当做好标识记录,标注清楚每一项过敏药物,然后交接于手术室护士。悬挂于患者输液架上。(3)管道标识。手术患者于术前或者术中会安置多种不同用途的管道,如引流管、输液管等,对其进行醒目的护理标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和失误。在管道的输液凋节部位、接头部位等醒目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标注清楚管道的名称、置管日期[3]等,以免出现护理差错。
1.2.2护理警示标识:(1)普通药物警示标识。手术室患者输液药物种类繁多,必须要给予醒日的标识,才能够清楚地明确其用途及用药时间,避免用药错误。对于服用药物及外用药物要标识好其使用方法,如外用药以蓝色标识,内服药用红色标识,静脉用药以紫色标识等。(2)术中药物警示标识。手术中涉及到的用药非常多,很多药物外观相似,容易混淆。这时可以采用不同颜色及形状的无菌标签标识,写清楚药名,以备使用。(3)查对警示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查对是一项比较严谨且具有良好风险控制性的护理手段,通过负责、慎重的查对,能够有效避免护理交接错误,降低护理风险。
1.2.3环境标识:(1)警示标识:张贴于醒目位置如手术室门口,标明手术区域以及手术进度,依次提醒相关人员止步或注意无菌环境[4]。(2)区域标识:手术室内又可分为限制性隔离区以及非限制性隔离区,在不同区域张贴不同标识,提醒手术室内人员保持空间整洁、卫生,防止感染源进人手术室[5]。手术室的环境要求非常严格,清洁程度和消毒级别也不同,如无菌区可以用绿色标识,污染区用红色标识。(3)手术器械及没备标识。如高频电刀电凝器等放置处标识防燃(以火表示)、防湿(以水表示)等,不同种类的手术器械警示标识要区别清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差错率、护理差错率及护理纠纷率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2。
3.讨论
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且手术室内各类人员流动量较大,设备复杂,药物繁多,对环境清洁要求度较高,因而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护理标识可对手术室内相关区域、设备以及其他物品基于有效标识,从而有效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减少护理风险[6]。据统计,手术室常见护理风险主要有患者信息错误、静脉管道错误、手术室区域划分不清、相关设备无操作标识以及药物标识不清等。因此,我们采取有效的护理标识,护理标识能够对护理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警示。本调查显示,与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采取护理标识后护理风险事件显著降低,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佟静,佟艳.护理标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评估与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08(01):97-98.
[2]刘芝燕,王衣,王海金.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4):62-63.
[3]吴丽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感染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7):1010-1011.
[4]谢树梅,陈艳玲,徐干如,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96-397.
[5]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45-148.
[6]赵艳梅,孙丽,王梦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343-344.
论文作者:冯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标识论文; 手术室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差错率论文; 药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