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连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的定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连论文,名城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大连面向21世纪的成长目标
近年来的经贸情况已经证明,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发展进程中,城市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发挥出了越来越重的拉动性作用。在这一方面,大连作为中国北方的一座城市,已经崭露头角,成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不可替代的载体,并且由此必将推动它发展成为21世纪的东北亚商都,促使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形成“南香港——北大连”的南北呼应的犄角态势,进而形成南北两个现代化国际名城并驾齐驱的联动局面。
第一,大连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有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它能够在21世纪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座以港兴市的港口城市,大连在中国北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大连目前也是东北亚地区有份量的城市之一,它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应当指出,在中国正在成长着的城市群体中,大连还是一个小兄弟,但它却有其自身的代表性的可爱之处;大连只有百年的历史,其城市规模也不是很大,但它有自己的优长之处;大连是滨海城市,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大连是工业基地,产业已成体系,又有嫁接余地;大连是开放前沿,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良好;大连海产资源丰富,是中国实施海洋经济开发战略的重要基地;大连是春华秋实的苹果之乡,还是中国的足球城、服装城和著名的体育之城。然而,涉及城市未来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还是大连的港口群,使它成为中国港口城市的北方代表;还有大连恰到好处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带振兴的龙头;还由于大连居于北京、天津和渤海的咽喉位置,致令它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有的地位和份量更加重大。关于大连在这方面的战略地位和潜在优势,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在90多年前的《建国大纲》中就已论及;而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总设计师更是重视,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点名并力主把大连作为中国沿海第一个实施开放政策的城市。
大连得天独厚,具有各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所以在只有百年的历史行程中就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而且由此注定它必将在21世纪能够为中国北方经济的腾飞、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公论。为此,中国政府十分注意发挥大连的优势和作用,不仅在1984年就把大连辟为一个开放城市,而且被赋予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并又陆续建立了东北最大的开发区和唯一的保税区。这些决策与举措,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二,大连21世纪初期能够建成东北亚地区的现代商都,必将在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连在建造“北方香港”的进程中,便努力实现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旅游中心的目标,这是它作为21世纪初期东北亚地区的现代商都的题中应有之义。
必须说明,商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远远超出了一般商贸的范畴;而凡是能够称得上商都的地方,一般都是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城市,单一功能的商业城市称不上商都。大连要在21世纪初期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现代化商都,就要建成东北亚地区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旅游中心,这四个方面的功能必须健全、不可偏废。因为在大连要立足于东北亚地区再造香港那样的城市功能,就要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某种牵动作用。这就要求发挥现实的和潜在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城市的开放程度,借鉴香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政策和管理机制,使之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并且凭借其北方大港和交能枢纽的优越条件,利用其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尽快提高其作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综合功能,以利于它在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类似香港那样的商贸、金融、航运、旅游、信息等方面的中心作用。
必须看到,香港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都,但它决不是功能单一的商业城市,而是一座具有综合功能的国际性、现代化的大城市。相反,由于新加坡曾一度只注重发挥自身的货物运转中心的作用,而在20世纪50-60年代导致了转口贸易的衰落,后来不得不以运输、通讯、贸易、制造和金融这五大产业为支柱,建立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才使它成为令世人注目的现代化商都。由此可见,“商都”的概念,是与城市的开放程度特别是城市功能水平密切相关的。有鉴于此,大连必须努力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产业系统,不仅要直接组织商品交易活动,还要大力发展为商品交换服务的仓储、运输等“物流”业;不仅要发展专门媒介交易的各种辅助性行业,如银行、咨询、保险、广告和代理等,还要努力提高旅游、餐饮和娱乐等行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尤其是要注重运作高新技术项目,改造和重组传统产业,努力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企业集团,争取在中国抢占世界市场制高点的进程中力拔头筹。
第三,大连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现实进程,表明它正在面向世界做出循名责实的努力。
必须阐明,大连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的进程中,首先必须把自己的发展目标放置在“东北亚商都”上。而要建成“东北亚商都”,也有一个从确立到实现的过程,才能使大连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窗口和龙头,进而成长为现代化国际名城。
一般说来,现代化商都虽然具有国际性,但它更主要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并且在实际上是某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这个中心处在形成的过程中,它对周边地区会产生聚集效应,强调自身发展的规模效益,吸引资金、资源、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向这个中心靠拢,所以有可能带来区域内其他城市的暂时衰退,从而加速现代化商都的形成过程。目前,在环渤海地区有好几个城市都想成为中心,而大连则放眼于21世纪提出了立足东北亚地区建设现代化商都的构想。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发展的规律,其中心在形成时期的聚集效应较之扩散效应是更主要的。而大连与其腹地的关系正处在成长的初期阶段,其显著标志就是区域经济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这是可以理解的,应当正确对待。而作为大连本身,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这样做才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挥本区域的龙头作用。
应当肯定,把城市的中心地位通过其功能价值来表达是科学的。基于这一点,大连提出要建设成为商贸、金融、信息和旅游中心,表明它在未来应当具备的四大功能,但在实现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必然有不同的看法。而“现代化商都”概念的提出,有利于人们在大连城市发展目标定位问题上统一认识。由于大连是港口城市,所以其流通功能与贸易功能的加强,必然以发展口岸经济为依托,进而展示出城市功能的综合性和未来前景的国际性。这样一来,就可以说要把大连建设成为以商贸业为主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港口城市,第一步应当立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层面进行操作。必须正视,一方面商贸业、金融业的聚集效应非常之强,但另一方面它们的运行和营业又离不开发达的信息系统。因此,发达的商贸业、金融业和信息业是现代化商都的主要特征,大连在这方面必须努力循名责实,才能使自己成为东北亚经济发展的真正中心,切实地发挥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窗口和龙头作用,进而为逐步地进入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理想境界创造条件。
二、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大连正在走“质量成长型”道路
就现有实力和整体规模来讲,大连与东北亚经济圈的某些大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只能逐渐地达到东北亚商都的功能指标,进而一步一步地接近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理想境界。在这种情况下,大连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思想,要力争在发展水平、档次、效率和开放度上获得优势。因此,大连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追求规模外延式的扩张,而是要在现代化国际名城的质量成长上走出自己的道路。因此,向着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目标发展,大连必须采取相应的硬性举措,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确定有利的操作方案。
第一,大连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紧密结合。
为了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既定目标,大城市应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主导,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在市区内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从现代化国际名城的形成和运作情况来看,各大商贸中心城市都有自己的产品,而这些主导产品又都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局面,就是因为普遍兴办高科技工业园区,解决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相脱离的问题,使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鉴于这一点,大连在1984年首创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被国内外舆论公认为“神州第一开发区”,并初具现代化新城区的规模和面貌。
在此基础上,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又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决心带头实施母城为建成现代化国际名城而确定的外向牵动战略、口岸经济战略、科教兴市战略和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其具体表现是:要使自身成为大连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推动区内各单位、各企业加大现代化力度,在各个方面加强与外商的合资与合作,促成对接世界市场的新局面;要使自身成为大连科教兴市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区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智力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项目,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思路,发挥体制转轨的导向作用,推动园区发展成举办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最佳场所;要使自身成为大连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的“质量成长型”模式的运作载体。这些基础设施,必将为21世纪的母城和腹地推出系列的主导产品和名牌产品做出贡献。鉴于这一点,原大连市市长薄熙来在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各区市县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以抓项目、调结构为主攻方向各培育3个在东北、1个在全国有影响的产品”。
第二,大连要以创办和运作大型综合商社为依托,形成中国特色的战略性商贸团队建制。
为了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既定目标,大连应以创办大型综合商社为依托,从实际情况出发,运作战略性商贸团队建制,充分发挥自身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综合优势,进而为走向世界市场创造条件。
应当说明,在当代世界经济生活中,综合商社不同于一般的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企业集团,而是一种以进口贸易为主导,集商贸、金融、信息、科技开发、投资生产及组织与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形式。必须认定,综合商社的主体业务是商贸,但又具有经营综合化和功能综合化的特点;不仅是流通企业,还有自己的生产厂家;既有全球销售网络,也具备相应的融资功能。
当然,综合商社作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必须具备很高的规格要求,其外贸营业额度、企业自有资本金额度以及出口创汇商品的种类和市场占有率都应达到一定的水平,还必须保证按照现代公司制的规范来运作。借鉴各国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标准要求,中国有关部门正在论证创建综合商社的方案,而大连作为口岸城市比较具备先行试点的条件:一是大连作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通道,近年来平均进出口值都在100亿美元以上,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左右,以其综合优势创建和运作跨国综合商社是众望所归;二是大连有各种外贸公司和众多的外贸生产厂家,还有延伸到腹地的出口生产基地,一些很有前景的出口拳头产品可望形成规模,并且在国外又设有许多分支机构和销售渠道与其呼应;三是大连国有大中型外贸企业比较多,而且基础很好,已经在试行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经验;四是大连辟建了出口加工区,可就地实现货物的国际转移和集散。依据这些条件,创建具有多功能、大纵深和广辐射特点的综合商社,可以成为大连实现现代化国际名城目标的“战略军团”。
第三,大连要以创建离岸金融中心为纽带,广泛集聚和运作世界先进生产要素。
为了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既定目标,大连要以创建离岸金融中心为纽带,广泛集聚和运作世界先进生产要素,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在一般情况下,离岸金融中心所指的是,在交通枢纽地区,由于大量发生进出口贸易、仓储运输、加工包装及转口业务,所以逐渐形成了进出口信贷、信用证、保险、投资和证券等金融业务的市场。显然,这种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是有一定的条件作为前提:一是口岸城市,包括海港和空港的设施,都是规模大且已形成体系;二是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当地操作有力,业已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具有时区对接关系,有利于开展金融业务。
同作为现代化国际名城的伦敦、纽约等城市相比,大连也具备优越的口岸条件,而且在时区上又与香港、东京等城市,可以受到同样的“恩惠”。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按照世界市场规律和国际经济惯例实行金融开放政策,大力开发离岸金融业务。为此,大连不能等待,不能指望先建立证券交易所、金融期货中心,再开办离岸金融业务,而要抓住当前的机遇大干快上:一是在金融政策方面,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在正常项目下可以自由兑换的试行条件,推动外汇交易业务的大发展;二是在适当范围内对外资金融机构试行减免税政策,放手让外资银行经办人民币业务;三是在为进出口融资方面,积极开发进口信贷、出口信贷、信用证交易和多品种离岸保险业务等,为逐渐形成离岸金融中心创造条件,为建成现代化国际名城注入新的动力。
三、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大连已经领受经济战略使命
必须表明,大连为建成现代化国际名城而选择走“质量成长型”道路,已经和将要采取的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大型综合商社、创建离岸金融中心等项举措,并不只是为自身的城市发展目的,更主要的是追求为东北经济带的振兴服务,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成长和有效运作服务,为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升级目标服务。而要搞好这些服务,大连人已经转变观念,要在中国改革与开放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渐成熟的条件下,对城市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21世纪初叶建成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现实需要。
第一,注重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大连的城市功能。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深入发展,大连在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中的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它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也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大连应当依托天然良港的优势,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商品流通进一步创造条件。
应当指出,大连在百年来的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工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仅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就有168家,其中的造船厂、化工厂、炼钢厂、炼油厂、轴承厂、纺织厂、柴油机厂、内燃机车厂和重型机械厂等,都具有很大的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建国以后,大连市历届党政领导人都自然地把工业放在各行业发展之首,遵循国家经济发展的既定方针维护工业的主导地位,也确实在计划经济年代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人们看到,大连市区内有限的平地,基本上都被企业及其附属设施所占据。面对这种城市经济现状,早在80年代初期就逐步地形成了新的城市发展思路。这就是通过重新定位,把大连建成东北亚地区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促进商品、人才、资金和信息在这里流动和运用起来。
为实现这一目标,大连开始实施口岸经济战略,积极发挥天然良港和地缘关系的优势。目前,大连不仅在努力发展高标准的现代化工业经济,而且正以现代口岸经济为中心来完善城市功能,为中国北方各省和东北亚各国的企业及各界人士,在这里从事商贸活动和金融业务,创造必要的条件。于是,在大连,各种新的基础设施应运而生,如今是“旧貌换新颜”,令人刮目相看。经过多年的努力,大连的道路交通、港口设施、邮电通讯、电力煤气、集中供热、城市供水和国际机场等基础设施,均已日渐完善;百货超市、大型商场、旅游饭店、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也日渐增多,条件高档、服务上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连建成了中国东北地区最上档次的国际会展中心,许多客商到这里不仅感到工作方便、体面,而且觉得赏心、悦目,由衷赞叹“风景这边独好”。
第二,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发展思路,从实际情况出发来控制大连的城市规模。
借鉴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考虑自身地处辽东半岛南端的实际情况,大连应当进一步实施“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发展思路,同时注重协调发展周边的卫星城。
在当今的世界上,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是由经济发展的推动而形成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自然也要扩大数量和规模。世界上有许多城市发展越来越大,这当然有好处,其具体表现是功能全,实力强,知名度也高。但是,城市规模大必然也有许多难处和弊病。在东北亚地区,北京、东京、天津和汉城等大城市,都存在着由于城市规模大而带来的许多问题和困难。有鉴于此,大连确定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城市发展思路,是一种明智又务实的正确选择。
根据上述城市发展思路,大连正在努力做到如下几点: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质量;控制建设规模,提高城市质量;控制产业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关于大连的城市发展规模,原市长薄熙来曾经形象地说过:在东北亚地区,面对众多的大城市,大连甘愿做一个小弟弟,但要做一个干净的小弟弟,漂亮的小弟弟,经济上比较宽裕的小弟弟。由此,便决定了在发展的未来目标:不必追求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城市,而要力争成为一个给国内外客商、各界朋友感觉最好的理想城市,成为不塞车、事故少的安全城市,成为到处鲜花、绿地和树荫的美丽城市,成为在大街上走一天衬衣还不脏的干净城市,成为办事效率高又能赚钱的富裕城市。但是,大连的规模,只强调控制不行,必须在发展“卫星城”方面下功夫。近年来,大连努力把自己所管辖的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金州区和旅顺口区建设好,把经济开发先导区建设好,完善它们的城市功能,扩大它们的城市规模。
第三,借鉴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建设大连的城市环境。
大连虽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它真正的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20年多来,大连的城市环境日新异,不断增强对国内外客商的吸引力,不断营造出现代国际名城的应有面貌。
应当指出,一个国家乃至一座城市的发展,其经济内涵固然重要,而环境问题也不可忽视,这是《世界21世纪议程》所认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虽然是发展中的国家,大连虽然是发展中的城市,在资金上并不宽裕,但不能重复一些老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复辙。鉴于这一点,大连决心一边发展经济,一边治理环境;一边置办家当,一边打扫卫生,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于是,大连开始了大规模的环境治理工程,就连外商都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办工业,做生意,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能够保证生活质量。”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领导作报告,学者发表文章,甚至普通的老百姓谈话,都经常讲到投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部分,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和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投入。其实,还有一个最原始、最初级形态的要素,自然环境,这也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也涉及人们的精神生活问题。在美好的环境中,环视大海、青山,面对鲜花、绿地,听着悦耳的歌声,跳着欢快的后舞步,人们都容易心平气和,文质彬彬地相互交往,合作起来就会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因此,大连决心不断地提高城市质量,争取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内,在环境建设方面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劳动力价格方面仍然保持在发展中国家的档次上,以此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届时,大连将成为一座口岸功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自然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城市,将成为客商云集、生意兴隆、生活舒适的最理想城市。这就是大连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的自我价值定位;这就是大连在今后5~10年期间所要达到的城市发展目标!
标签: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中国论文; 大连国际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大连生活论文; 综合商贸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