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全面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兼论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思想_农民论文

深化改革全面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兼论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思想_农民论文

深化改革,全面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论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新局面论文,深化改革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农村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和农村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十分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历史即将跨入新世纪大门的关键时刻,我们党又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为完成十五大确定的跨世纪发展任务,提出、制定了更为详尽的战略策略。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集中研究和探讨了我国的农业和农村问题,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按照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纲领和总体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从而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跨世纪发展,绘制了一幅激动人心的宏伟蓝图。紧接着,党中央又于1998年12月28日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安排和部署了1999年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从而为1999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措施。江泽民同志作为我们党的总书记,在《决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制定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围绕农业和农村问题,江泽民在多次考察农村工作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论述,认真学习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各项措施,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且12亿人口中有9 亿人口生活在农村。这一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多次谈到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依据我们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紧抓住农村改革这一中国改革的突破口,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指示,为农村改革和整个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使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了农业的重要地位。

江泽民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杰出代表,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完成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根据国际经济格局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深入我国农村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论证了农业的重要地位问题。这些论述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把农业放在首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在党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2年10月12日)“从长远来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业和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基础是否巩固,农村经济是否繁荣,农民生活是否富裕,不仅关系到农产品的有效供应,而且关系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如果农业没有更大的发展,农村经济不能登上新的台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发展目标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战略问题。全党同志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加强农业的深远意义。”(《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10月18日》)在199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他指出,近几年农业丰收,农村形势比较好,但是工作上丝毫不能放松。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农业生产上去很难,掉下来容易:必须始终高度重视。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劲,增强我们抵御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贯彻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首先要把农业搞好,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

2、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十一亿人的吃饭问题,只有依靠我们自己采取正确方针,进行持久努力,不能依靠任何别人代替我们解决。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9月29日)“中央所以反复强调农业的特殊重要性, 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从保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局性要求出发的。”(《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讲话》1996年6月4日)“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1998年9月25日)

3、要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当前,国际社会围绕粮食和农业展开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把农业作为对内稳定政局的基础产业,而且把它作为对外推行强权政治的战略武器。他们一直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实行强有力的扶持和保护政策……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农业和粮食生产出了问题,任何国家也帮不了我们,靠吃进口粮过日子,必然受制于人,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正是从国际国内的经济和政治方面考虑的,是有很强针对性的。各级党委和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件关系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大事。”(《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10月18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农业,把农村经济搞上去,这样才能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增加发展和回旋余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1998年9月25日)

二、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有深刻的认识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当代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必须看到,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上看,从我们完成跨世纪宏伟目标的紧迫性上看,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正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这些矛盾与不足,然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分析新情况、剖析新矛盾、提出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革命者优秀品质和革命胆略的生动体现。江泽民同志正是以这种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充分认识和正视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现实的。他在深入社会生活,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意见,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指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主要是:

1、一些地区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 江泽民同志指出:“近年来我国粮食增长,内地的农业大省起了关键的支撑作用。我这样讲,决不是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放松粮食生产,而把保持粮食稳定增长的责任推给内地的农业大省。如果经济上去了,粮食减少了,这绝不是中国可以走的发展路子。但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确实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因此,中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都应当挖掘潜力,增加粮食生产。”(《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讲话》1996年6月4日)

2、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从农户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结合的状况来看,各地农村很不平衡,因为我们国家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些地方,农户承包经营以后,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很薄弱,除了土地以外,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有些单靠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集体也无力去办。”(同上)

3、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健全。 “目前农村的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产销之间的联系不够畅通,流通环节多,中间流失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得到的好处少,市场调节能力差,时常出现农产品积压和短缺并存的现象。有的地方,为了局部利益,随意封锁市场,引起某些农产品的购销大战,造成市场很不稳定,使农民无所适从。”(同上)

4、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还不健全。 由于农业是一项社会效益较高而且自身效益较低、周期较长的产业,又要受到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制约,因而国家应该对农业加以特别的投入和保护。但是“由于财力有限,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从总体上看,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也缺乏支持保护的力度。”(同上)

5、我国农业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从总体上看, 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一方面人均资源相当紧缺。另一方面资源浪费又相当严重。如灌溉用水、施用化肥,都存在这个问题。”(同上)如果不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生产方式,在资源投入方面我们将难以为继。

6、一些地方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总的来看,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形势是好的,农村社会是稳定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有的地方社会风气不好,治安状况下降,群众缺乏安全感。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农村经济也很难发展上去。”(同上)

三、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面对我国农村改革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江泽民同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剖析矛盾,对我国农村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作了深入阐述。

1、明确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

当代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在经历20年改革开放发展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总结这些基本经验和教训,实际上就从实践发展的要求上,提出了下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江泽民同志总结20年农村改革的经验教训,从三个方面对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深入的论述:(1 )在指导思想上,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当代中国,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我们事业的成功,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也必须首先坚持这一点。(2)在基本原则上, 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策。这就是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相应的政策必须长期坚持,为农村改革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这些制度和政策,如果发生了偏离,就失去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准则。(3)在发展要求上, 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在总结中国农村改革的基础上,把成功的经验长期坚持下去。对于这些经验,江泽民同志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农民的积极性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这是我们花了很大代价才认识的真理。农村改革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坚持了这个正确的出发点,家庭承包经营所以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就是给了农民自主权,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在农村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实行任何一项政策,都必须首先考虑,是有利于调动还是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是维护还是会损害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解放和发展还是会阻碍农村生产力。这是我们制定农村政策的基本准则,也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第二,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依靠群众推进改革,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第三,必须大胆探索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农村改革实质上就是调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我们党领导的土地改革,曾经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又长期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改革以后,我们在集体经济内部,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使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顺了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使整个农村经济空前活跃起来。第四,必须坚持农村改革的市场取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农村改革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朝着这个方向走的。搞家庭承包,确立了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民有了自主权,就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这就必然带来分工分业,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及时改革农产品的购销体制,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培育农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从而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农村经济摆脱了自然经济的局限和计划经济的束缚,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

2、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江泽民同志总结农村工作经验的根本归结点。对此,他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了论述。

从改革的总体目标上,江泽民同志根据我国改革发展的要求,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提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1998年9 月25日)

从改革的具体目标上,江泽民同志认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二是在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三是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同时转变政府农业经济、技术部门的职能,建立国家、集体和农民及其合作组织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五是改革农村融资体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建设。六是改革和规范农村税费制度,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

从改革的方式方法上,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我国农村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发展,依靠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靠大规模增加新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投入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也就是说必须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讲话》1996年6月4日)在这里,江泽民同志主要强调了两点。一是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是科教兴农问题。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这两件事涉及农业的根本,人类生存的根本。”(同上)结合去年水灾后的重建工作,江泽民再次提出“一手抓水利设施、防洪工程等建设,一手抓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下功夫解决北方农业干旱缺水的问题,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1998年9月25日)在科教兴农问题上,江泽民同志指出,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狠抓科教兴农,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的讲话》1996年6月4日)

3、创建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

农村改革的发展,不仅仅只是经济收入的提高,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而,农村工作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在河南和安徽考察工作时主要提出了以下几方面要加强的工作:

第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扩大基层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依法办事,把握住了这两条就能够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

第二,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整治农村社会治安;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首先要正确对待农村中出现的新事物,尊重农民的创造和选择。其次,在农村办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我们做各项工作,都必须考虑到农村的现状而不能脱离实际,都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而不能搞一刀切。再次,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农民拥护的政策就不要变。我们党在20年农村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基本政策,实践证明了这些政策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意志,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后,要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今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做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有新的知识结构,必须有开阔的国际眼光。

总之,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标签:;  ;  ;  ;  ;  ;  ;  ;  ;  ;  ;  ;  

深化改革全面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兼论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思想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