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后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论文_王房欢

(南京市口腔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后适宜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已进行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的口腔护理,实验组行改良后的口腔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口腔中术区的红肿和疼痛程度、缝合处的分泌物情况以及口腔的清洁度、舒适度等方面。结果:实验组的各方面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显效率为84.44%,高于对照组(57.78)(P<0.05);口腔中术区的红肿和疼痛程度更轻,缝合处的分泌物更少,口腔的清洁度及舒适度更好。结论:对于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后的患者,改良后的口腔护理方法较常规护理的效果更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伤口恢复的时间,预防术后的感染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使口腔有更好的舒适度。

【关键词】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后;口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12-02

进行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的患者术后的短期内大都需要鼻饲流食,影响了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口腔的自洁能力也明显下降,极有可能导致口腔感染的发生,严重者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因此采取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1]。往常的口腔护理多通过擦拭口腔起到清洁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部分难以擦拭和张口时间长等问题,对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不佳[2]。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口腔颌面修复术后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案的患者和采用改良后的口腔护理方案的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护理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已进行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严重脏器衰竭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类慢性疾病。实验组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为13~68岁,平均(45.5±13.68)岁,肿瘤性病变为28例,非肿瘤性病变为17例;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为15~65岁,平均(44.8±12.97)岁,肿瘤性病变为29例,非肿瘤性病变为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口腔护理,主要措施为:用生理盐水浸湿棉布后,护理人员使用镊子夹着棉布擦拭、清洁患者口腔,至少保证3次/d,可适当增加次数。

实验组采取将常规口腔护理改良后的方法,具体措施为:在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棉布擦拭口腔后,用注射器取20ml的复方氯已定含漱液,仔细冲洗患者口腔的各个部位。注意在冲洗完成后要将含漱液再从患者的健侧位抽吸出,以免对术区造成伤害。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术后的1~7天内的口腔情况,包括口臭程度、疼痛和术区的红肿程度以及缝合处的分泌物情况等,并按照口腔清洁情况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和无效。若患者在术后7天无口臭,无疼痛感或痛感较轻,术区无红肿出现,缝合处的分泌物少,不出现溃疡等感染产生为显效;若患者在术后7天无口臭,疼痛感较轻,术区出现轻微红肿,缝合处出现少量分泌物,不出现溃疡者为有效;若患者在术后7天出现口臭,有较重的疼痛感,术区明显红肿,缝合处有大量分泌物并出现溃疡,口腔明显感到不适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有效、显效率以及舒适度等)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分别行不同的口腔护理后的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显效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57.78%),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7.78%,高于对照组(91.11%),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3.讨论

口腔护理是口腔颌面修复术后保证口腔清洁所必需的措施,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3]。常规的口腔护理方法以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洁,通常存在味苦,某些部位清洁不到位和抑菌效果差等问题。改良的口腔护理措施很好地弥补了这些方面的不足,能带来更优质的口腔护理效果[4]。

研究中采用了复方氯已定含漱液作为清洁剂冲洗患者口腔,其中的薄荷水味能给患者带来清凉的口感,解决了生理盐水带来的苦味。甲硝唑和葡萄糖酸氯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于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手术后的患者去除口腔中的异味和杀死细菌预防感染的效果突出,能提高移植的组织瓣的存活率。改良后的口腔护理采用注射器冲洗的方式进行清洁口腔,能清洁到棉布擦拭不到的部位,且接触面积更大,使口腔的各个部位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清洁。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后的患者与普通患者不同,往往有更多的渗出液、血液,还更容易感染,常规的口腔护理只能起清洁作用,不能抑制口腔中微生物的生长,并且棉布擦拭不能彻底对舌面、上颚、齿缝和颊面的污垢和血液进行清洁,对并发症和口腔感染的预防效果不理想[5]。而含漱液能对各个部位进行有效清洁,冲洗容易滋生微生物的黏膜使微生物脱落并随着最后的抽吸离开口腔,彻底清洁口腔。

综上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案后,在疗效方面,实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在口腔舒适度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擦拭口腔后进行含漱液冲洗能有效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加快术后患者的恢复。采取改良后的口腔护理能有效预防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提高口腔舒适度,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吴志琼,陈丽慧,方雪梅等.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326-326.

[2]彭根英,闫俊杰,钟雪美,等.不同护理液对减少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577-1579.

[3]杨继英,梁志刚,郑苍尚,等.擦洗法与冲洗法对舌癌患者术后口腔护理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3,13(4):37-38.

[4]张小艳,曾俊喜,杨璐,等.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护理干预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3):4565-4566.

[5]李曼容.三重组合口腔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2984-2986.

论文作者:王房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后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论文_王房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