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404300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护理中运用风险因素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门诊接收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基础门诊护理,实验组运用风险因素管理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门诊护理效果。结果:根据研究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门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且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因素管理应用于医院门诊护理效果显著,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险因素管理;医院门诊护理;应用
门诊病人流量大,疾病种类多,在护理中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因素是可以避免的,这就需要采取风险因素管理,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1]。本文中主要阐述门诊护理中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门诊接收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30-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2)岁;实验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32-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2.0)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满足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施以常规门诊护理。
实验组:给予患者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风险管理的内容、目的及方法,强化风险因素管理意识,掌握相应的管理常识及评估能力。其次拟定风险紧急处理预案,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图,提升应变能力[2-3]。最后根据门诊患者的特点,粘贴就诊流程图,告知就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及时为病患提供服务,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1.3观察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门诊护理质量,具体指标包含:健康宣教、护理操作、避免纠纷、风险预估。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数据分析及处理部分,选取全新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门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且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满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增高,门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究其原因在于未能进行风险因素管理。有研究显示,门诊护理采取风险因素管理,不仅能提高门诊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养,提升紧急事件处理能力[4]。由此可见,风险因素管理于门诊护理的重要性,建议扩大临床应用范围。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取风险因素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健康宣教、护理操作、避免纠纷、风险预估方面,相较于参照组门诊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组门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门诊护理人员进行风险因素培训,对护理施以风险因素评估与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5],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够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及应变能力,而且还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珺.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02(12):154-155.
[2]黄燕玲.风险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2(10):73-74.
[3]李俊蓉.研究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03):202-203.
[4]王莹莹,李季,张勇.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7(03):5509+5514.
[5]刘丽玲.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4(24):2752+2756.
论文作者:胡桂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风险论文; 门诊论文; 因素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