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恒[1]2000年在《基于模糊逻辑的内燃机车大功率柴油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燃机车柴油机16V240ZA是我国铁路干线机车主型柴油机,其电子控制技术的研究即是当前机车柴油机技术领域的前沿课题,也是铁路列车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课题,对实现机车控制计算机基础部件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完成铁道部“九五”铁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内燃机车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98J17)课题,实现对大功率机车柴油机16V240ZA电控系统从试验系统到实用系统乃至机车柴油机控制综合管理系统的转化,其主要内容是这一课题中模糊智能控制系统的试验研究。为了解决机车柴油机在动态工况下的PID参数自适应调节问题,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控制(HSIC)和模糊逻辑智能控制(FLC)进行控制器设计,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具有智能控制特点和多层结构的模糊PID控制系统。 本项研究的特点是使用MATLAB软件和模糊控制开发系统FDS1.0作为开发工具,建立了一个实用的开发研究体系。从系统辩识建模入手,然后建立仿真系统,对控制算法进行试验模拟,最后将试验结果应用到实际控制系统设计中。为了进行柴油机模糊智能控制系统研究,首先将柴油机动力系统看作一个“灰箱”,采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对16V240ZA和Z6135柴油机进行了参数辩识,建立了实用的动态模型(第三章)。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个柴油机转速控制数字仿真系统,用于控制结构试验模拟和参数调整(第四章),并提出调节PID参数的三维模糊规则模型和控制器的改进算法(第五章)。在对模糊规则的仿真试验和调整的基础上,得到了实际用于模糊控制器软件设计的控制规则(第六章)。为了提高控制器模糊推理速度,在中科院计算所“863”科研成果模糊控制芯片F100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用硬件芯片的设计方案,并将F100应用于柴油机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中(第七章)。 试验结果证明,用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复合实现的柴油机智能控制系统,通过PID参数在线自适应调节,在动态工况下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状态时提高了系统的控制质量,其控制效果在稳态精度时和PID控制器相同,动态精度优于PID控制器,在带载条件下能够改善动态响应,解决了柴油机控制参数的在线实时调解和动态调节超调时间过长这两个问题。 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使用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构成的递阶控制结构,可以实现PID参数的在线实时调节,解决机车柴油机调速动态过程超调时间过长的问题。在柴油机控制中,使用模糊控制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控制过程的平滑过渡,并且不需要精确数学模型。而且,使用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的复合控制系统,为提高柴油机燃油经济性而将采用的实时多目标控制(如载荷控制、废气增压流量、油温和水温控制等等)和恒功率运行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和其它控制理论方法比较,模糊智能控制方法更实用化和适合工程使用。
王苏敬[2]2011年在《大功率机车柴油机时间控制式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电子控制是目前柴油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国内铁路行业对机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其柴油机加装电子控制设备已是大势所趋。针对国内机车柴油机运用现状,本文确定了基于电控单体泵喷油系统的机车柴油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控制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并通过大量的仿真和试验进行了验证。首先,对针对控制应用的机车柴油机动态建模进行研究。为了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和控制策略仿真的需要,建立了针对控制行为应用的机车柴油机动态模型。仿真比较了平均值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从精确性方面神经网络模型优于平均值模型。选用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结合残差分析法,形成具有自动识别阶次功能的混合神经网络;利用改进的粒子群(MPSO)算法来训练网络。其次,对智能控制策略在机车柴油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针对内燃机车柴油机非线性、时变性和纯滞后等特点,对机车柴油机转速控制设计了工程实用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策略和基于BP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策略,仿真比较了与传统PID控制的不同;针对机车不同工况设计了起动工况、怠速工况和跛行回家的不同控制策略;设计了怠速多缸平衡控制策略,消除了由于制造公差和长时间磨损引起的各缸做功不均衡问题。第三,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策略在机车柴油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一型模糊控制的不足及二型模糊控制的优缺点,探讨了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策略在机车柴油机电控系统这一实时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仿真比较了一型模糊控制与二型模糊控制的不同。第四,基于DSP/BIOS的机车柴油机电控单元的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在工作特性分析和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双CPU架构的燃油喷射电子控制单元;为了满足系统对电磁阀快速响应的要求对电磁阀驱动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软件方面对DSP/BIOS实时操作系统进行了任务安排和调度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最后制定了合适的标定策略并编制了标定程序。第五,瞬时转速预测算法的研究。针对时间控制式的柴油机燃油喷射过程,需要预报瞬时转速,在深入研究瞬时转速波动的原因基础上,提出采用相邻循环法结合自适应参数修正的方法预测转速,实现了燃油喷射过程中角度—时间的精确转换,另外为机车柴油机转速闭环控制、失火判断和怠速多缸平衡控制提供了依据。最后,对大功率机车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了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研究。将我们自主研发的电子控制单元应用于喷油泵试验台试验,获取了电控单体泵系统的工作特性,完成了电子控制单元的基本功能的校验。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以虚拟仪器为平台的硬件在环仿真系统。通过对大量试验波形、测量数据的分析和总结,验证了电子控制单元功能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以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刘建春[3]2011年在《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世界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和空气中的CO2不断增加,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全球汽车保有量也迅速上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会导致石油资源过度消耗,加剧环境污染。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以某汽车研究院混合动力轿车开发项目为基础,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研究了整车技术方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整车控制策略优化等相关问题。从使用环境、性能要求、技术条件、成本和使用维修费用、开发性等方面来说,并联混合动力轿车是目前较适合的整车开发方案。根据基于混合度设计的动力总成选型方案,综合运用最优化设计理论和一系列仿真计算,完成HEV动力总成选型与参数匹配。在混合动力轿车各部件的配置确定之后,在详细分析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统结构和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确定能量的流向及其在内燃机、电动机和电池组之间的分配关系。搭建整车仿真模型,通过对多个工况进行性能仿真,对动力总成及控制策略参数不断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同时具有较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并满足排放标准的整车匹配方案。进一步仿真试验表明,针对各部件的工作特性及汽车的运行工况,控制策略实现了能量在发动机、电机、电池之间合理而有效地分配;也能够良好控制电机、发动机的工作模式切换,实现制动能量回收,保证SOC电量平衡,很好地满足了整车设计要求。制动能量回收是混合动力汽车相对于传统内燃机车的巨大节能优势来源之一。本文最后研究了如何协调控制摩擦制动和再生制动之间的分配比例,在保证制动稳定性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回收制动能量,提高整车的能量利用率,并对ADVISOR中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模块进行二次开发。
罗子华[4]2007年在《柴油机电子控制调速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根据玉柴公司YC2118柴油机所配X2BQ85Y006型喷油泵之机械调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性能,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电子控制调速器,该电子控制调速器由信号采集、数据处理和执行机构三个功能模块组成。信号采集的对象主要是加速踏板转角信号、油泵转速信号和油泵齿杆位置信号,分别通过线性角度传感器、旋转编码器和线性位移传感器来获取这三个信号;信号处理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ECU,它根据喷油泵的工作性能和调速要求,采用模糊运算的方法处理所采集的信号,得出控制执行机构所需的确切参数;执行机构由步进电机、螺纹传动机构和杠杆机构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依据ECU输出的控制参数,将步进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油泵齿杆的直线运动,从而驱动油泵齿杆到达目的位置,以获得所需的理想喷油量。试验证明,研制的电子控制调速器在满足系统实际需要的基础之上,比原有的机械调速器有更快的晌应速度、更好的智能调节效果。与机械调速器相比,最大的优点是,通过对控制程序的调整,能适应大、中、小型柴油机的使用要求,也能适应同一机型在不同磨损阶段的使用要求。
刘大鹏[5]2009年在《基于可变论域模糊控制的柴油机调速器研究》文中指出柴油机作为一种工业原动机,由于它的热效率高、功率范围广和适应性强等一系列优点,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动力机械。如何提高柴油机调速器的性能来改善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保护环境已成为机车柴油机技术领域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柴油机数字调速器的传统控制策略。在分析了常规PID控制算法和常规模糊控制算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机车柴油机调速器实时性要求高和控制量要求快速、准确调节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可变论域的模糊控制算法,使论域随着误差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控制器的性能,使柴油机调速器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的调节柴油机喷油量。其次针对16V240ZJB型柴油机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和模糊工具箱进行了常规PID控制、模糊控制和可变论域模糊控制的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可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在动态工况下提高了调速器的控制质量,有效解决了柴油机动态调节超调时间过长和振荡性问题。最后对可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FPGA硬件实现进行了研究。使用Altera公司的EDA工具Quartus II平台,分别设计了模糊化模块、模糊推理模块和反模化模块,其中模糊化模块实现了可变论域思想。结合可复用IP设计理念和FPGA技术特点,讨论了基于Avalon总线的可变论域模糊控制器IP软核设计。
单国栋[6]2017年在《转型经济下装备制造企业的主导逻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斐然,中国企业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迅速成长。中国企业是在一个极其复杂、动态、冲突和独特的外部环境下取得如此显著的追赶成就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使本土企业面临的发展情境更趋复杂和独特。中国企业在转型经济和独特的中国情境中,表现出了不同于西方企业和传统管理理论的行为特征,探究这些特征背后形成和演变的规律、原因,是中国情境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总结中国企业成功经验,并指导进一步管理实践的迫切要求。而要从本质和源头上探究本土企业战略行为的规律,必然要从管理认知,特别是战略决策者的认知层面去考虑,主导逻辑的研究正是一个很好的视角。本文以此切入,关注转型经济情境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主导逻辑是什么的问题,并通过三个子研究来完成这一工作。首先,对影响本土装备制造企业主导逻辑的独特情境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解读,此问题也就回答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主导逻辑核心类属的划分标准,从而为本文进一步研究本土装备制造企业主导逻辑的内涵、特征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明确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主导逻辑大致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主导逻辑的概念构成维度如何,每个构成维度的内涵、属性、特征是什么。再次,深入剖析中国转型经济情境同装备制造企业主导逻辑之间的互动机理是什么,即前述影响因素对主导逻辑的影响机理是什么?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作为制造行业及产业领域众多类属的其中之一,其主导逻辑的共性特征是什么,对其他行业,特别是同处于新兴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其他领域、类型的企业有何种启示?三个子研究的结论如下。第一,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发现,认知视角下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企业主导逻辑的情境因素的三个结构维度分别是:制度地位特征维度、市场结构特征维度和技术特征维度。其中,制度地位特征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企关系、政府干预力度以及所有权性质三个方面。市场结构特征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竞争结构、产品特征与属性以及用户特征三个方面。技术特征维度的影响表现在技术后发性和技术复杂性两个方面。进而,本文按照该特征维度,将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划分为8种类型,如高制度地位、高市场集中度、高复杂性技术企业,高制度地位、低市场集中度、高复杂性技术企业,以及低制度地位、低市场集中度、一般复杂性技术企业。第二,根据上述类型划分,通过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对其中三种类型企业的主导逻辑进行构念维度的归纳和分析。首先,选取三种类型的3家代表性企业作为案例样本,通过认知地图技术将3家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共享认知地图完整呈现;其次,对管理者认知地图中的关键要素——认知关注焦点进行归纳;进一步的,结合案例和认知地图所呈现的认知特点,对认知关注焦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特征归纳和分析,进而得出各个企业主导逻辑的主要内涵和特征。经过严密的案例流程和理论分析,最终发现,上述三种情境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具有不同类型的主导逻辑,分别是“技术归因”逻辑、“标杆超越”逻辑以及“差序差异”逻辑。第三,通过对三个代表性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针对每个案例企业,分析特定因素如何影响其核心管理团队管理认知,进而对其主导逻辑的作用机理进行归纳。研究发现,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主导逻辑是制度地位、市场集中度和技术复杂性三大情境因素综合影响和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的主导逻辑是由于装备制造企业所处制度地位、市场集中度和技术复杂性的不同情境特征所造成的。具体而言,①转型经济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制度地位主要通过资源和市场管制/保护两个方面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主导逻辑进行作用和影响,而这种影响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直接影响主导逻辑的身份与目标认知,并间接性的影响核心发展方式和路径来对主导逻辑产生作用;②转型经济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主要通过决定企业发展的核心发展方式和基本路径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主导逻辑进行作用和影响,而这种影响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直接影响企业能力关注焦点和能力发展方式来对主导逻辑产生作用;③转型经济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复杂性主要通过决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战术和竞争方式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主导逻辑进行作用和影响,而这种影响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制度地位、市场集中度的关联性作用综合影响企业战略行动的行为方式和特点来对主导逻辑产生作用。进一步的,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主导逻辑共同规律,即本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文还讨论了上述研究在丰富主导逻辑理论和拓展战略管理研究视野方面的价值,并对转型经济下的装备制造企业管理者提出了管理启示。
屈传水[7]2011年在《基于dSPACE的柴油机智能调速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柴油机控制核心的调速系统,将会不断改进和完善于柴油机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当今世界环境、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对柴油机的发展提出各种越来越高的要求,调速系统性能的优化变得更加突出,而优化的方法中进行控制策略的研究是重点。传统的PID控制仍然在调速控制策略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结合现已发展的智能控制策略,两者优势互补,已成为柴油机调速控制策略的研究热点。目前,柴油机电控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解决电控系统快速有效地研发与产品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利用dSPACE实时仿真平台为复杂的柴油机电控系统开发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同时,也为智能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柴油机控制策略提供了技术平台。本文以dSPACE实时仿真平台为基础,将应用广泛的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对柴油机的调速性能进行优化。本文首先根据柴油机调速系统要求,设计了以DS1103板卡为核心的dSPACE实时控制系统。调速控制策略是系统性能优化的主要内容,本文对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PID控制对于突变的、复杂的、非线性等控制过程难以处理;模糊控制实质上相当于PD控制,又存在着稳态误差,控制精度不高。将PID控制的优点和模糊控制的优点结合,设计一种可以提高柴油机调速性能的算法模糊-PID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柴油机和执行器数学模型,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对模糊控制效果优化和模糊-PID算法验证。又进行了硬件在环仿真,进一步验证算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使系统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稳定时间短等优点。其次,设计了调速系统硬件电路,包括转速、位置信号调理电路和执行器的驱动电路。在dSPACE平台上,应用RTI和Controldesk综合实验环境,设置信号采集接口、驱动控制接口、模糊-PID控制器、转速、齿条位置显示及参数修改等模块。通过显示界面,可以实时显示反映系统运行状态的数据,并实现在线修改参数。最后,在D114柴油机上进行配机验证,分别进行了模糊-PID和PID调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性能优于PID控制,改善柴油机的调速性能。
段军[8]2000年在《机车柴油机数字式电子调速系统智能PID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根据我国内燃机车行业目前的状况,在不改变现有燃油系统的情况下,利用微电子技术,即用数字式电子调速器代替正在使用的机械液压式调速器,是提高我国内燃机车的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运用质量的一条捷径。并且会为我国内燃机车继续向着“重载、提速”这一目标前进提供保障,对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调速系统的设计、研制与调试中,作者对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成功地开发出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数字式电子调速系统。在我国内燃机车上,首次实现了对柴油机转速的数字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柴油机的电控理论和技术。 本文在考虑柴油机工作过程特殊性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柴油机转速控制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柴油机曲轴转角域和相应角度频率域的概念,方便了控制周期的正确确定和转速信号的处理。从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CAGD)中磨光曲线的概念出发,以气缸的最高爆发压力作为控制点,用洛伦兹函数来拟合出柴油机示功图,建立起能基本反映柴油机瞬态特性,并兼顾数字控制特点的柴油机动态模型。 采用转速和供油齿条位移双闭环PID控制方案,研制出基于80C196KC单片机的机车柴油机数字式电子调速系统。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便于实现智能化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开闭环相结合的智能化启机操作方案,它可根据柴油机的需要,提供最适宜的启动供油量,使启机过程即快速、又柔和无超调。另外,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在线自动整定PID控制器参数初值的方法。 针对常规PID控制器所表现出的局限性,在已有PID控制器参数初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怠速控制的神经网络智能PID控制器,及学习间隔可调的异步学习算法,以满足不同转速波动情况的需要。另外,针对负载突变工况,提出了一种以加速度为特征量,来调整增益的改进增益调度PID控制算法。 为方便配机试验及对控制算法进行有效分析,开发了柴油机数字式电子调速器实时监控测量系统。并且,基于双端口RAM IDT7132和PC机并行打印机接口,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并行通讯方案,具有普遍的实用参考价值。 在测量系统的硬件基础上,研制出柴油机数字式电子调速器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另外,进行了大量的台架试验,包括启机、空载稳定性、调速、负荷突加突卸等,表现出该调速系统优良的性能。
韩轶楠[9]2014年在《内燃机车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环境和能源的危机在不断加剧,国内的铁路行业对于机车的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柴油机作为内燃机车核心的动力设备,对其加装电控喷射系统变得越来越必需。但是现在电喷控制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几家公司手中,国内虽然也有一些对于电控系统的研究,但是都是集中在功率较小的汽车等领域,我国对于应用于大功率内燃机车的柴油机电喷控制系统还是空白,急需建立自己独立自主的柴油机电喷控制系统的开发平台。由于开发电控系统需要大量的财力与人力,所以对其电控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电控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节约很多研发试验经费和人力投入。针对国内内燃机车柴油机的运用现状,本文确定了以基于电控单体泵喷油系统的内燃机车柴油机作为研究对象,对柴油机和控制策略进行建模仿真,希望能够通过调整模拟平台的各个功能算法中的控制参数,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加快电控柴油机ECU开发的进程。首先,本文建立了柴油机平均值模型。柴油机作为电喷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其模型的建立是整个建模设计的基础。本设计中由于柴油机控制系统实时性要求较高,对柴油机内部动态特性不予以过多要求。根据掌握的柴油机台架实验数据情况,综合考虑采用平均值模型对柴油机进行仿真。柴油机电喷控制为本课题设计中的核心部分,根据柴油机运行的不同工况,分别对各个工况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同时在柴油机运行中的重要工况-怠速工况中,本文提出了用遗传优化的模糊-PID对柴油机怠速转速进行更加精确稳定地控制。以此为基础,本文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搭建了柴油机及其电控喷射系统的模型。文章最后,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验证了所提出的遗传优化的模糊-PID控制在怠速控制中的精确性和优越性。
赵艳珍[10]2008年在《柴油机的燃油供给微机智能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柴油机微机智能控制技术是柴油机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在试验研究中,以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YC2105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将燃油系中喷油泵的机械调速器改装成为电控调速器,电控单元以AT89S52为核心,通过步进电机、螺杆传动机构控制喷油泵的供油齿杆,改变柴油机的供油量,使柴油机在怠速、加速、减速和标定工况能自动控制尾气排放和动力性。由于柴油机的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特征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建立柴油机的数学模型十分困难,因此,从柴油机控制规律和控制工况入手,将专家长期实践积累的柴油机控制经验作为知识存入计算机中,根据实际运行工况,计算机能自动调整PID参数,以削弱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非线性的影响而实现了智能PID控制。柴油机的期望转速由油门踏板传感器设定,柴油机的实际转速由装在喷油泵凸轮轴上的转速传感器所感受,其输出信号为频率与柴油机转速成比例的数字电压。该信号与设定值比较后得到转速偏差量,该偏差量经调节器校正放大后得出喷油泵齿条位置调整值,从而控制柴油机在所设定的转速下稳定运行。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微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高和处理信息能力强,柴油机的外特性与原机相比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可以取代机械式控制系统。当然,柴油机的智能控制仅是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应用,并不能提高柴油机的内在性能,柴油机是否具有内在的高性能还取决于柴油机的设计与制造,两者互为补充与提高才会使高性能的柴油机面向市场推出。
参考文献:
[1]. 基于模糊逻辑的内燃机车大功率柴油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 曹恒.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2]. 大功率机车柴油机时间控制式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研究[D]. 王苏敬.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3]. 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D]. 刘建春. 南昌大学. 2011
[4]. 柴油机电子控制调速装置的研究[D]. 罗子华. 广西大学. 2007
[5]. 基于可变论域模糊控制的柴油机调速器研究[D]. 刘大鹏.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9
[6]. 转型经济下装备制造企业的主导逻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单国栋. 大连理工大学. 2017
[7]. 基于dSPACE的柴油机智能调速系统研究[D]. 屈传水.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8]. 机车柴油机数字式电子调速系统智能PID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D]. 段军.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9]. 内燃机车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 韩轶楠.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10]. 柴油机的燃油供给微机智能控制[D]. 赵艳珍. 广西大学. 2008
标签:铁路运输论文; 动力工程论文; 模糊控制论文; 调速器论文; 仿真软件论文; 模糊算法论文; 模糊理论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模糊逻辑论文; 内燃机车论文; 关系逻辑论文; pid控制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