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桂春
山东绿城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革。目前大部分市政道路、景观绿带和停车场仍采用传统的排水模式,即砖砌(或浆砌)边沟、雨水口井→连接管道→市政主雨水管→江河湖海。这种粗放式的雨水排放方式将产生如下几个问题:(1)随着道路汇水面积的扩大,雨水径流量不断增加,道路下埋设的雨水管道管径将急剧增大,不仅侵占道路地下空间,同时长期管道渗水的侵蚀,严重影响路基质量。(2)市政道路面源污染严重,大量的汽车尾气、泄露油污、粉尘颗粒以及各类化学有毒物质等等均直接通过排水边沟、雨水口进入管道系统,直排受纳水体,对水体环境造成极大破坏。(3)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仍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粗放式的排水方式对雨水的利用几乎为零,许多城市仍然出现季节性严重缺水和涝水的尴尬现状。
关键词:海绵措施;市政工程;应用探讨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城市水资源紧缺、初雨污染以及内涝频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积极关注并应用雨水利用与排放技术,尤其是海绵城市这种影响较低的开发技术,将海绵城市理论有效的应用在市政工程设计当中,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文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理论,细化探讨市政工程设计当中对海绵城市理论的有效应用,以此全面发挥海绵城市理论的优势。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在城市建设当中促使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通过高弹性解决城市环境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各方面问题,确保城市道路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实现稳定发展。在海绵城市建设之后,一旦城市遇到暴雨侵蚀,可以确保市政道路建设具有良好的渗水、净水、吸水以及蓄水功能,在遇到干燥天气等情况的时候有效的释放存储水源,保持城市道路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以往在城市建设以及管理方面,通常会在市政道路建设当中更关注雨水清排设计,这种设计考虑层面不够全面,难以促使相关市政道路设计获得良好发展成果。在城市市政工程建设当中有机的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着重将城市基本设施当做整体建设目标,不仅关注建设本身,还关注城市广场、绿地、道路等设计施工,把相关设施有机的设计成水的载体。在市政工程设计当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需要加强关注城市用水安全问题,在实际设计以及施工建设当中,实现勘查城市各方面的水文条件,并对比城市规划相关指标,科学合理的设计并建设市政工程。在实施海绵城市理论的时候,需要结合多种生态技术,形成系统的连接点,促使其不仅能够全面补充地下水,还能对水循环实现良性调节,确保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并存。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的时候,需要积极开发雨水的管理系统,确保城市降水资源能够合理储存并安全利用,同时还可保障在强降雨天气条件下,城市道路能够顺畅通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海绵措施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2.1透水铺装
透水行道砖和透水混凝土铺装主要适用于公园、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如市政道路的人行道和绿道系统。可减少雨水径流,增大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例如株洲大桥河西滨江广场,滨江路、联谊路与海城路所围合的区域,面积约8公顷。现状滨江广场存在道路破损、积水、停车困难、人行交通不连续、景观风貌杂乱等问题。根据建设方要求,进行提质改造,确保道路交通流畅,停车规范,人行安全;排水通畅,积水消除,绿化给水全面覆盖;景观绿化梳理为主,绿量增加,品质提升。打造成人气旺,景观美,交通规范,市政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商业休闲广场。该项目的停车场打造成透水性停车场,透水性铺装既兼顾了人们活动和硬化地面的使用要求,又能通过自身性能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态优势以便减轻城市非透水性铺装地面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
2.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围地面的绿地,其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具有渗蓄雨水、减轻污染浓度负荷、削减洪峰流量负荷,改善区域生态气候水文环境等多种作用,内部植物多以本土草本植物为主。典型的下沉式绿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mm~200mm。(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100mm~200mm。天池植物园位于株洲市芦淞区枫溪港与铁路、南环线所围合区域,面积约150公顷。设计定位为以山水为特色的植物园。根据实际地形划分下凹式绿地服务汇水面,然后综合其他设计影响因素确定绿地的下凹深度,充分发挥下凹式绿地的蓄渗能力,本项目下凹深度取0.2m。此外我们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一部分区域的建筑物、道路等不透水面的周边布置下凹式绿地,减少雨水地表径流流行的时间跟距离,在另一部分区域,我们则选择在汇水面相对较低的地势处布置下凹式绿地,如此就可以引导路面雨水自然地漫流到绿地,降低了管道与沟渠等雨水输送系统的建造费用。下凹式绿地选种的植物均为株洲当地的抗旱、耐淹的植物,这样就使得日常运行与维护管理更为方便。
2.3植草沟
植草沟指的是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它不仅能够收集、输送、排放径流雨水,一定程度地将雨水进行净化,同时还可以用其将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与其他各单项设施有效地衔接起来。植草沟在设计上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植草沟宜采用三角形、倒抛物线形或梯形的断面形式。(2)植草沟边坡的坡度来说,垂直:水平应小于等于1:3,纵坡应小于等于4%。若纵坡坡度较大的时候,应该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或者直接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3)植草沟的曼宁系数宜设计为0.2~0.3之间,最大流速应小于0.8m/s。(4)转输型植草沟,其沟内植被的高度一般控制在100mm~200mm之间。长沙洞井铺至株洲荷塘区公路株洲段工程为城市主干路,规划红线宽度43.5m,“两块板”形式,机动车道双向六车道;其中中央分隔带宽度3m,车行道宽度11.75m,绿化设施带5.5m,道路两侧各设置2.5m的慢行道。该项目将结合两侧5.5m绿化设施带设置植草沟。植草沟低于道路路面200mm~300mm,用于调蓄和净化道路路面雨水及部分地块漫流雨水;植草沟内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超标降雨时暴雨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高于绿地100mm~200mm;选择耐寒耐淹本地植物。拟新建植草沟面积达4.51公顷。
2.4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当中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用目前我国大多数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设计当中也是使用的不透水路面,这种路面形式一到雨天就会出现道路给水和路面湿滑问题,降低了城市道路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且不利于对地下水资源实现补给。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当中,也就是在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设计当中使用透水铺装,促使雨水能够顺利下渗,对路面湿度以及温度实现有效调节,并大量减少路面积水,对地下水分实现更充分的涵养。结合实际施工路段路基下土壤性质,如果相关土壤透水性不佳,需要在相应基层当中进行排水管的设置。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进行透水设计的时候,纵坡最好要低于2.5%,相应路拱横坡要保持在1%至2%之间。
结语
通过将海绵技术措施与市政建设项目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的采用透水铺装、植被浅沟、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等各项工程措施,不仅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同时加强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缓了雨水径流的排放,大大缓解了城市内涝的发生。海绵技术措施的应用对控制面源污染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减轻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10).
[2]汤雨琴.城市道路的海绵技术措施研究[J].工业c,2015(24):199.
[3]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1):11~18.
[4]苏义敬,王思思,车伍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J].南方建筑,2014(3):39~43.
论文作者:常桂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城市论文; 绿地论文; 径流论文; 机动车道论文; 道路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