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引入了BIM软件技术,这项技术所带来的高效性,不仅能够提高整体项目的经济收益,还能避免成本的不必要投入,也在某些方面确保了建设任务的平稳进行。本文基于目前国内该技术的现实运用展开了分析汇总,以便相关从业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BIM技术
1引言
目前,对于BIM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该项技术也的确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非常不错的反馈,尤其是在前期的设计阶段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它确实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所存在的短板。而当前随着这项技术的提高,再加上建筑行业对于该技术的广泛使用,也促使管理层面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加强对于这项建模信息技术的探索思考以及总结非常重要。
2基于现状的探析
目前在国内,由于工程造价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它仍旧是分阶段进行管理。这种情况就会影响整体的协调发展,导致数据不够连贯,无法做到跨专业的数据共享。
BIM即我们所说的利用建筑信息来构建模型,通俗意义上便是利用数字的方式来表达实际项目中的物理以及功能特点。由于其本身能够对零散数据进行整合的特点,它适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比如,在进行决策的阶段,管理者可以通过该技术编写工程估算书。在设计的阶段则可以通过输入项目相关建材的成本,并利用建成的模型加以辅助,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程量和成本投入的计算。由于BIM技术的本身就具有动态管理性,这种特性可以促使整体项目都可以得到及时的调整,使得工程的造价信息更加完善。而在实际项目结束之后,还可以根据最终模型来获得整体的工程的相关数据信息。合理运用这项技术,不仅可以使各单位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升管理效率,进而严密把控全局以加快项目的整体进程。
3BIM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3.1工程设计阶段
管理一个新项目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是整项工程的核心,因为在实际建设中,虽然设计的成本相比于整体的成本费用,仅仅占据百分之三,而这一阶段对于后期实施过程的影响却达到十分之七。在过去的设计交底和会审建筑图纸的过程,由于图纸大部分都是采用平面绘图,而各个专业所交图纸也是分别进行,这就导致审查人员很难发现图纸中的差错。针对这种情况,管理者可以借助BIM技术针对CAD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结合以往实际项目开展进度的经验,合理地将工程造价的信息进行分配管控。操作者则按照个人需求有选择的输出数据信息,从而更好的做出符合主流的限额设计。除此之外,利用BIM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将多个专业的技术综合处理,以便于更加全面地审核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其本身附带的可视化虚拟技术对项目进行多维度的模拟碰撞检查,从而在设计时期有效地避免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损失,提升项目整体质量。
BIM技术本身就是将工程造价的数据与建筑模型协同处理,将数字符号变得具体,并辅以更为直接可以细致观察的立体图形进行表达描述,并针对各个施工的节点或者是特定的空间部位进行细致处理,更为直接地去进行表达。在这一部分,我将会详细地描述该项技术的可视化操作是如何在实际工程的造价信息管理中运用的。在实际项目中,这个软件可以使模型中的线条变成一个更真实并且可以进行三维转化的立体图形,管理造价的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设置的条件检索数据库,并以此快速锁定特定的区域,进行信息的查询以及提取。尤其是在工程的前期设计阶段,合理使用这个功能不仅可以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更快速的整合数据,还可以更加高效的给出最为合理的设计计策。
3.2招投标阶段
众所周知,在实际的招标投标过程中,对于工程量的计算是非常复杂的。造价方面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往往会花费巨大的人力资源以及财务支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是在当前国内的计算模式仍旧是依据清单进行核算,招标的一方以及投标的另一方都需要重复性的进行检算,这个工作就变得更加的繁琐了。特别是作为招标的一方,他们不仅要计算清单和标底定额所耗费的工程量,还要详细地对其中所包含的项目内容和特点进行注释。而在这一阶段,由于参与计算的工作人员数目非常大,再加上他们的计算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最终的结果有可能存在偏差。不过伴随着国内相关从业者对于BIM技术的运用逐渐成熟,这项技术也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很多建设单位或者是从事工程造价咨询的单位,都可以依据设计方所给出的模型数据信息,整理出更加准确的清单,并因此避免由于计算差异所导致的不必要的纠纷。
比如在实际环境中的某项工程就利用了BIM技术中的造价软件——广联达,并且以Autodesk Revit软件作为附带的建模工具。而在这个条件上进行的总体工程量计算即是依据BIM技术作为基础,将Revit中的建筑、结构模型导出为GFC的过渡文件。这其中,该软件将会按照GCI2013的规则对导入广联达软件的Revit构件进行拆开,在这一过程的转化就提高了该模型在进行核算时的精准程度。在之后,该软件按照清单上的指定额度,并结合与之相关的计算标准,导入交换文件GFC,就会进行精准的设置,而后系统便会将完整的信息显示出来。经过试验,我们了解到同一阶段的这个过程和过去的人工计算量相比,这项技术总时长仅仅需要五个小时,这其中甚至还包括规则对于调整模型和优化结构的时间。由此看出,这个方法可以促使工作变得更加的高效准确。
3.3工程施工阶段
在项目的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少的建设公司能够做到在预期以内完成工程,而施工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外界因素被迫延长生产周期,这种情况就增大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实际上,建筑材料也会因为项目的施工进度受到影响,这也会影响工程的成本投入,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折损。在我国,虽然上层管理者要求建筑行业要严格按照限额设计的原则进行管理建材的成本投入,但是由于国内仍旧没有一个完善的具有标准性的材料消耗体系,再加上建设工程的更多不确定性,审核人员根本无法对建材消耗得到准确的估算,这也就导致限制领料额度的可实施性变得异常艰难。但是,如今在工程中引入BIM技术,参与审核的工作者便可以直接从模型中提取出所提供的建材需求量,并以此为基础,估算有可能消耗的材料数量,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值得一提的是,只有贴合实际工程的需求合理地运用该项技术,充分发挥出其特性,才能够有效地避免额外的资源浪费,避免项目再次返工,加快施工进度进而提升工程的收益,提高整体的质量。
3.4竣工阶段
以往,由于建筑建设项目的工程都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所以在竣工的阶段,结算资料或者图纸丢失的现象时常发生,这也就出现了个别工程在竣工之后无法进行结算的情况。而在BIM中,建筑模型便包括了所有需要的数据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的弊端。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还可以减少图纸的修改工作量,避免繁琐的重复核算。
4结束语
综合整篇文章,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BIM技术确实为管理工程的造价带来了难以忽视的便捷性,虽然这项技术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全部的展现,但是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对于技术要求的提高,相关的技术人员一定会更加深入地研究这项技术,拓展其运用领悟。就目前国内的发展趋势看来,这项技术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而未来的管理工作也会因为其本身统一、标准的功能特性而变得更加标准化、透明化。
参考文献
[1] 刘家幸, 谢友政. 浅析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应用的优缺点[J]. 中国储运, 2016(5):131-134.
[2] 郑亭亭, 刘令令. 浅析BIM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 丝路视野, 2018(23).
[3] 胡馨. 浅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上的应用[J]. 四川林勘设计, 2016(1):80-82.
论文作者:王献强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阶段论文; 模型论文; 建筑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