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1
【摘 要】目的:研究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治疗效果。方法:对在院治疗过的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3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使用激素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组观察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的38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主要以咳嗽和喘息为主,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超过1年的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组中13例,时间为1—2年组的9例,时间在2年及以上的8例,各组基本情况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感染了腺病毒,从总体上来看,预后的效果不尽理想,虽然患者的症状在治疗后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通过CT观察到的病灶吸收效果不佳。糖皮质激素对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有起到很好的疗效,若长时间使用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随访研究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继发于终末细支气管损伤后导致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瘢痕形成的少见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导致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的病因复杂,儿童是最容易患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的人群。据统计腺病毒是引起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危险性较大有很高的死亡率。具学术研究显示,腺病毒肺炎占到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病因的一半以上,其他病因还有:支原体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在当前治疗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的临床中主要运用糖皮质激素、大环类酯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合用,但是不同的药物所起的效果不一样,疗效以及所需要的疗程也大不相同,本文以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38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的疗程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对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有所借鉴。现将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1年1月—2016年12月来本院接受被确诊为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的38例患者。患者的年龄均已超过6岁,这些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均符合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的诊断标准,排除了这些患者的病因不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诊断的标准为:首先,患者的前驱史,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的患者在病发前一般有感染或者其他病因导致的细支气管发病史。其次,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者反复性咳嗽喘息、呼吸急促或困难、双肺能够清楚听到喘鸣音,并且发病的时间持续超过6周及以上,支气管舒张剂所起效果不明显。再次,通过高分辨率CT可以看出马赛克灌注症,支气管壁明显加厚,支气管明显扩张,通过检查肺功能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者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的测试结果一般显示为阴性。随访的38例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运用糖皮质激素时间分为3组,使用的时间超过1年,1—2年,超过2年及以上的。
1.2方法
1.2.1治疗及随访
来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被确诊后,均辅以沙丁胺酵加异丙托溴氨雾化吸入,同时全身激素以及口服阿奇霉素及孟鲁司特钠合并进行治疗。对患者在病情的早期通常采用的激素为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在1周后改为泼尼松口服,1—3个月后将药物的剂量逐渐减少并改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继续进行后续的治疗,这所需的疗程一般为期1—4年及以上不等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阿奇霉素剂量为10 mg/ 天,同时每天混合孟鲁司特钠口服?5 mg/天,每周连服用3天,需要按照这样的要求连续2—4个疗程。对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的用药情况、目前情况的随访一般采用微信、QQ或者电话形式进行。
1.2.2预后情况评价
分为无效与改善。无效为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在无上呼吸道疾病时,患者还是存在咳嗽和喘息等症状,胸部及肺功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还出现了死亡病例。改善,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或者改善,在日常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合并感染或者运动后会伴随轻微的症状,经过药物治疗后能够得到快速的的改善或者控制,患者的胸部和肺功能经过检查发现明显改善。
1.3统计学
本次研究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出院后的38例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通过随访,其中8例患者失去了联系,从出院后随访没有联系上,2例患者分因呼吸道合胞病毒及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喘息、咳嗽、呼吸急促或者困难,加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而放弃治疗从而导致患者的死亡。随访到的30例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中,随访的时间为1—4年,平均随访的时间为(30±16)月。
30例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中,16例患者在治疗出院后0.5—4年症状改善后觉得不要再用药后就自动停药了,另外的14患者一直服用药物至今。这些30例患者中在治疗出院后又因喘息或咳嗽再次往返平均住院次数为(3.1±2.5),3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耐力降低等现象。有21例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既为本文章撰写时间)症状明显改善,9例患者至今一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喘息或者咳嗽症状。
30例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中,再次来院复查CT的患者有21例,均双肺间质性明显改善,存在充气不均或者马赛克征症状的患者中9例患者病灶与之前治疗效果比有明显的改善,11例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与初次就诊时比改善情况不是很明显。
3讨论
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的临床表现特异性缺乏,其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和体征主要受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小气道阻塞的受阻持续的长短相关。一般超过3岁的婴儿会出现严重的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呼吸的频率加快及肺部哮鸣音等症状。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可以持续在几个月甚至几年,许多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常常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等特征,在本次研究的38例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中多为喘息及核算反复复发的现象。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的改善或者好转主要是依靠儿童肺部组织以及呼吸道的正常发育生长所起到的作用,而不的患者肺部组织出现的病变症状的恢复或者是消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对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的治疗还没有制定出统一标准,在临床中通常采用用糖皮质激素、大环类酯类抗生素与支气管扩张剂混合使用,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情况一些还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辅助治疗。在临床中采用的糖皮质激素有效地小呼吸道的炎症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有效缓解或者减轻急性期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对人体血管的通透性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了炎性细胞、炎性因子以及人体的体液渗透出来,起到增加肺支气管滑肌细胞。本次研究的38例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状患者采用了糖皮质激素后超过一半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糖皮质激素能够对患者的喘息及咳嗽症状起到很好的缓解或者改善效果,但是若长时间使用则其疗效不佳。
参考文献:
[1]周妍杉,李渠北.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35例临床特点及随访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6(07)。
[2]夏利平,姜毅.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22)。
[3]赵志鹏,刘秀云.不同病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比较[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08)。
论文作者:龙运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支气管炎论文; 闭塞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儿童论文; 激素论文; 支气管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