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_红楼梦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_红楼梦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红楼梦论文,引导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其诞生以来就颇受欢迎,有诸多专家学者毕生研究《红楼梦》,因而也诞生了显学——红学。高考也将其列为必读名著书目,特别是文科附加题也十分青睐《红楼梦》。但高考毕竟是一个指挥棒,中学生阅读《红楼梦》更多的应该是汲取文本中的古代文化经典,丰富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笔者在教学及自己的阅读实践中,总结了几种方法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科学阅读《红楼梦》。

一、以导促读

《红楼梦》尽管接近白话文,但仍属半文半白,对于高中生而言,仍有许多文字不通之处,学生往往急于浏览,多数生字生词几乎放过,少有人放下书本拿出工具书来查阅汉字所表示的意思。另外《红楼梦》人物众多,关系庞杂,对于高中生来讲有很大的困难,因为整部书卷帙浩大,等学生读完整部书之后,情节人物早已模模糊糊,他们因为不明白其中很多的审美内涵,对于《红楼梦》的再次阅读则犹如噩梦。

兴趣是人学习的动力,最好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解读文本过程中所带来的审美愉悦,特别是从人性、文化、社会等属性出发,让书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化获得再生。《红楼梦》中人物的一生往往是分散于各个章回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归纳总结,往往会成一个片面阅读。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呢,我们可以梳理人物的事迹,将人物的全貌呈现给同学们,通过这些事情来了解人物的性格。如金陵十二钗之首的林黛玉,黛玉的一生主要纠葛是与宝玉的爱情,当然可以从黛玉与宝玉的前世姻缘说起,那就是木石前盟。黛玉进贾府是与宝玉爱情的开端,之后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可谓一波三折,前段比较平静,后因宅钗的出现掀起波澜,随着关系的逐渐调和,又趋于安稳,黛玉与宝玉的爱情也日渐成熟,最后在外部力量的干预下,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夭折了,当然还有一些重要的故事情节表现了黛玉的性格,如黛玉的诗才及黛玉葬花这些都表现了黛玉的聪明及多愁善感。

《红楼梦》似一幅卷轴,人物的命运也早已被确定,特别是一些女孩子,如金陵十二钗及一些副册女孩子,往往通过判词以及曲词就可以知晓一二,学生往往因未看过全书,对于诗词中的内容也就缺乏应有的重视,所以像这些人物命运的辅助材料也是我们解读的重点,如第一回中癞头和尚和跛脚道人遇见甄士隐抱着英莲,想要让甄士隐将英莲舍与他们,那甄士隐半生才得此女,如何舍得,僧人便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四句话是谶语,提前预示了情节的发展,英莲是在元宵节那日被拐走的,甄家又因葫芦庙走火而走向落魄,这里竟然还交待了英莲改名为菱(香菱),要嫁给雪(薛)姓,如果能够将这一些辅助材料帮助学生适当分析,他们会茅塞顿开,也不会将诗词匆匆一览而过了。再如袭人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明了袭人的性格以及最后的归宿,袭人最后嫁给了戏子琪官(蒋玉菡)的姻缘也是十分巧妙的,其实宝玉是暗中的牵线人,这些可以给同学们扩展一下,以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红楼梦》的评论书籍颇多,有很多通俗读物,书中对人物的评价及情节的分析十分精妙透彻。在看了作者的分析之后再去阅读文本,犹如清水洗面,甘甜如饴。而阅读不同的评论,可能会对同一个人物有不同的评价,这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意味着对同一个人物的评价是允许有不同的声音的,同学们在分析人物时也要注意角度的多元化、客观化,避免人物评价的绝对化。例如对薛宝钗的评价,有人认为其心机十分重,特别是两个细节:(1)滴翠亭外,宝钗听说了小红与坠儿的谈话,因涉及小红私相授受的事情,宝钗为了避免生事和没趣,而将黛玉引到其中。有的人认为宝钗有意陷害黛玉,有人则认为宝钗乃是急中生智之举,彼此都有各自的理由。(2)金钏儿投井后,宝钗与王夫人的一席话。有人认为宝钗过于冷漠;也有人认为宝钗是为了安慰王夫人,替王夫人排忧,另外,宝钗将自己的新衣让金钏儿穿去了,表现了宝钗对金钏儿的一份情意。同学们阅读不同的评论会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思维,避免思维的单一。

此外,《红楼梦》被拍成了电视剧,大多情节忠实于原著。当然细节也获得了丰富。这些电影材料也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导引,让学生在情节上对作品有一个了解,因为电视剧更加会吸引学生,也没有文字上的障碍,学生在看完电视剧之后会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进而有一种阅读的冲动。

二、以写促读

《红楼梦》回数众多,故事情节琐碎,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则易将人物、情节记混淆,另外学生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对于人物的理解往往容易人云亦云、浅尝辄止。学生的思维往往过于功利化,只希望快速将全书读完,犹如走马观花。《红楼梦》本是应该细细读慢慢品,书中的韵味才会呈现出来,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阅读形式呢?首先将书中的美呈现给学生,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导读”上;而第二个环节则应是如何让学生自己寻找到文本的美,然后我手写我心,将他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写出来。通过写来促进学生阅读,然后他们对作品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红楼梦》中可写的东西很多,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视角,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题目,但囿于高中生知识有限,我们要让学生选择较小的视角去写,而不是寻找过于宏大的主题。可以是一些著名的情节,如“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等,可以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如我们可以通过“湘云醉卧”的情节表现湘云巾帼不让须眉的个性。同学们阅读全书会知道,湘云喜欢女扮男装,性格也是十分豪爽,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细节补证,如湘云和宝玉一起烤鹿肉喝酒赋诗。通过这一系列情节的描写,便可以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除了著名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去写,也可以给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如与文化有关的题目,当然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与辅助。如《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红楼梦》中对茶文化也是十分考究的,有诸多礼仪。如第三回中,黛玉吃茶习惯与贾府不同但也只好随俗,书中写道:“当日林如海教诲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完,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方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再如,还有下为上敬茶,以及妾为主妇敬茶等,还有聘娶之茶,王熙凤曾奚落林黛玉,即喝了我们家的茶,就要给我们家作媳妇,弄得林黛玉十分害羞。除了茶文化,《红楼梦》中有诸多可以挖掘的方面,同学们除了在书中寻找材料以外,还要去找一些文化方面的书籍,进而丰富自己论证的材料,这样无形中会让同学们阅读很多书籍,有助于他们养成探究的习惯。

《红楼梦》的写作手法也值得去写一写,如草蛇灰线、伏笔铺垫等。《红楼梦》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是先有伏笔的,然后过了一些章回再浮现出来。如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因为有了一进大观园王熙凤的热情接待,王熙凤没有过多地摆主子的架势,而且对刘姥姥这个经过世面的老人还是十分信任的,让她为巧姐取名字,然后才有了刘姥姥的二进三进大观园,特别是最后一次,王熙凤病重,将自己与巧姐的命运都托付给了刘姥姥,刘姥姥最后也没有忘记这份恩情,还是帮助了巧姐摆脱了苦海,也算是王熙凤的一件恩德得到了回报。再如贾雨村初次寄宿的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在后来贾雨村补缺应天府的时候,小沙弥已经成了门子,而那次正好是葫芦庙失火,而英莲当时也是那时走失的,而葫芦案的发生又将几个当年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后来贾雨村为了避免小沙弥将以前的事情讲出来,将其发派了出去,当然最后小沙弥也成为了一个官员,而贾雨村则落魄为犯人,可谓意味十足。

《红楼梦》中不仅故事写得妙,诗也写得十分美,如果能够将其诗词摘抄出来,也可独自成册,供人赏玩。可以让有兴趣的同学摘抄并模仿创作,但也需要教师在诗的规范方面予以指导,这样对《红楼梦》的阅读又多了一份雅兴和诗意。如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宝钗的咏蟹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又有一首:“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首,月浦空余禾黍香。”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黛玉作了三首咏菊诗,最后的李纨给出的评价是: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黛玉自己点评过于纤巧,而李纨又评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同学读了不仅学了作诗,又学了几招点评之法。

三、以论促读

一门学问离不开“论”,因为只有众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一门学问才会变得丰富多元。《红楼梦》也是这样,高中生有他们自己对《红楼梦》的认识角度,不同的学生可能又会有不同的认识,让大家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形成头脑风暴,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同学们对作品的讨论离不开文本本身,可以让学生从文本的几个要素出发,如人物形象、小说的细节描写、人物的性格、艺术手法等,但囿于高中生的文学功底,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及性格的论述上,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写一个人物的评论,然后随机抽取让他们来读,其他小组听后发表意见,供发言小组参考,然后发言人员把自己的文章再次修改,反复几次最后定稿,最终将同学们的文章集结成册,供以后学习使用,再好的文章还可以发到校报校刊上,以激励同学们去论去写。

只有有好的论题,才会有有效的讨论,这需要有一定的高度,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适合同学们讨论的问题来设置,让同学们有抓手。如可以试问:林黛玉的性格真的就是那么小性吗?薛宝钗的心机体现在什么地方?另外也可以让同学们关注一些自己不太注意的人物,如同为金陵十二钗的元春,因为她出场不是很多,所以往往为人所忽视。我们要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的能力,让同学们从书中所给的材料去挖掘人物的形象及性格。如元春的出场是冷子兴介绍的,她是出生在大年初一,长相应该不错,不然不能被选入宫中。才情如何呢?这一点可以让同学们去挖掘一下,元春自己在省亲时说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姐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但她的才能真正如何呢?同学们可以通过她省亲大观园以及元宵佳节赐灯谜以及品评诸姐妹的诗可以知晓一二。通过这些琐碎情节来判断一个人物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再有就是元妃进入深宫真的幸福吗?她真的给贾家带来了荣华富贵吗?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去讨论。

对《红楼梦》中人物的评论离不开比较,只有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比,才能突显人物独特的性格。如黛玉和宝钗的性格比较。黛玉性格有些小性,又有善解人意的一面:她小性方面,有时说话尖酸刻薄;她善解人意方面,很少批评宝玉的不读书。当然黛玉有时也很莽撞,喜欢表现自己,如元妃省亲之时,她捉刀代笔,竟枉用《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黛玉还有多愁善感的一面,如一回见宝玉未果,还遭到了晴雯的闭门羹,又听见宝玉与宝钗欢笑,心里十分心酸,写下了葬花吟。而宝钗与黛玉比起来,性格有豪爽的一面,当然也不乏人性的瑕疵。如滴翠亭小红一事,王夫人面前说金钏儿的事情,还有抄检大观园时她未将蘅芜苑留给湘云一事,都饱受批评。

当然一些人物的性格还与大的生存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讨论人物的性格方面一定要联系人物的地位及周边的环境。如探春从小就在王夫人身边,王夫人悉心调教,探春很少叫赵姨娘母亲,而是敬而远之,倒是赵姨娘每每出来作怪,时不时提醒探春的身份,让探春十分恼火。在大观园中真正给探春表现机会的是王熙凤病倒之后,探春、李纨、薛宝钗共掌荣国府,探春确实做了一些改革,举措也十分大胆,有所成效,但囿于自己的出身地位,后来又逐渐放手,所以人物性格以及行为往往与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

《红楼梦》尽管多写贾府的奢华生活,也有表现人性善良的一面,只是这些细节有时很隐秘。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原本是王熙凤的生日,却因贾琏与鲍二的女人厮混,为王熙凤撞见。听见贾琏与鲍二媳妇都赞平儿,王熙凤恼羞成怒,先打了平儿一段,然后又和贾琏闹了起来,后跑到贾母处告状。平儿被袭人、宝玉带到怡红院,宝玉为平儿理妆。平儿是个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子,宝玉早想尽片心,今日有机会宝玉十分高兴。这里提到了一个细节,即今日又是金钏儿的生日,所以宝玉一日不乐,这体现了宝玉的内心十分细腻,也体现了人性真善美的一面。再如后来宝玉为晴雯作《芙蓉女儿诔》的感人画面,都突显了宝玉这个不肖子弟的真性情,体现了他的人性未泯,让冷森森的贾府多了一些暖意。

标签:;  ;  ;  ;  ;  ;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_红楼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