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程造价体系不断健全的工程中,大众对于造价审核也有了一定的见解。特别是造价审核方法的实践中,需对建筑成本的控制、预核算方法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提高房屋整体质量为目标。因此,需纵观造价审核方面的问题,完善管理控制和造价模型,从而有效改善造价管理方面问题。基于此,文章将会从造价的基本内容、核心意义、存在问题以及对应的强化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核;存在问题;强化策略
引言
大众对房屋质量的日益提高,对建筑造价工程提出了更多的方向性要求。在具体工程实践中,需确保整体审核流程均处于高标准的要求模型,从而更为科学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功能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受环境、工艺方面的影响,造价审核体系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于此,需采用有效的管理技术进行优化,重视对成本控制的步骤和方法,进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基本收益。
1 造价审核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1 基本内容
造价审核就是利用对应的建筑工程标准,结合当地的施工单位的建设章程、施工内业数据、合同内容等方面的数据作为审核依据,采用第三方审核机构的的方法针对工程的各项操作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审核,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中心质量。同时,该模式具有敌营的法律意义,则该模式能够借助较为透明的审核体系进行委托监管,从而明确建筑工程中各类财务数据的的作用,达到规划预算、工程监管以及竣工评测的基本效用[1]。
1.2 核心意义
在目前的工程体系模型中,良好的预算控制、决算控制能够明确工程的财政支出,从而更为科学的体现出造价审核的目标价值。在此过程中,审核人员需明确建筑工程中的各项环节,通过必要的程序管理进行预算评测和成本规划,从而体现出控制手段的可行性。同时,由于工程实践中,还会使用不同型号的水泥、钢筋、外加剂等材料,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均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从而显著的提高造价体系的目标性意义。
2 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审核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工程概述
工程位于湖里区高崎机场,总占地面积为34600.30m2,实际占地面积为15268.46m2,总体建筑面积约为79114m2。其中,工程共分为地上12层和地下2层的结构,主体采用了混凝土沥青结构的剪力墙框架结构。工程预采用ISO9001的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操作,且运用造价审核系统的分析工程对实际造价流程。
2.2 审核内容问题
首先,由于工程实践中所采用的审核机制有一定技术性偏差,导致预算编制不适合于当今的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引发更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审核人员可能对土建的工艺操作认知度不清晰,从而导致对工程内业数据的分析不精准,从而引发多元化数据误差方面的问题。其次,审核内容与实际工程操作存在严重的方向性差异,或行业的变化规则与材料市场的审核机制不合理,也会导致编制定额出现严重的差异。例如工程所使用的外加剂,型号参数不相同也会成本造价规则出现一定的差异,这对于造价预算与造价结算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再者,审核人员对市场的波动价值认知不清晰,导致新技术的换算方法、换算模型出现一定方向偏差,也会导致审核出现严重的失误现象。
2.3 审核机制问题
由于审核人员所采用的审核机制较为落后,或审核机制不适用于当今建筑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审核过程中的参照物过少,从而引发审核方面的技术问题。在此过程中,某些工艺会随着工作的周期而发生一定的变化,若采用传统的审核办法,没有结合实际工程的发展进行调研,可能会导致数据错误的情况发生[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某些施工方会为了减少工程支出,使用一些不合格的装饰材料或添加材料进行操作,且记录模式不科学,从而导致审核凭证的实用价值不高,而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审核结果与实际出现严重的出入,导致多方面问题的发生。
3 基于工程造价体系的审核策略强化措施分析
3.1 明确审核机制
管理人员应针对当前的审核机制和审核体系进行分析,以工程造价为实践目标,保证工程量的恒定措施与审核流程形成统一的管理价值。首先,审核人员应明确各个工艺的评审与记录方法,结合工程图纸的内容进行过程分析,尽量将图纸中的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同时,需结合目前的审核流程和对应的管理规定进行分析,保证审核流程均能达到质量管理规范。若审核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技术问题,应勒令施工方进行过程整改,待整改结束后进行二次评定,确保工程的操作能够达到顺利的审核价值。例如工程实践审核中,可能会涉及剪力墙、天花板、预制梁等部件的规划设计。审核人员需根据造价审核内容,并结合有效的模型数据对工艺的操作进行管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明确造价管理的综合性目标[3]。同时,造价审核能够科学的评测决算过程中各类材料的使用情况和支出费用,借助良好的资源管理配置,系统的分析出隐蔽工程抑或是重点工程的项目支出细则,以确保工程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审核人员应明确实践环节的审核办法,结合安装工作的实际程序进行过程分析,确保审核工作达到机制体系的中心效用。
3.2 审核过程的确定
首先,针对于前期审核工作模式的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将对应的规划章程进行分析,结合对应的审核体制进行过程管理,利用有效的方法将各类评测数据记录于软件当中。同时,管理人员还需对审核的正确性进行系统的评测,包括材料的使用情况和各类材料的价格波动值的内容。其次,需结合对应工程的内容和工程管理要求进行分析,如实记录材料的定额数量,若定额数量的额定报价不科学,会导致报价不真实情况的发生。同时,审核人员需明确对应的预核算的审核方法,例如可将重点抽查法融入于实际规划当中,结合该方法的模型对审核结果进行测算,保证工程的各项支出费用均能达到额定的标准范畴之内。最后,管理人员应针对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工程量清单中各项材料的支出情况,并确保审核的数据与前期工程合同维持在一致的价值。
3.3 明确工程变更流程
工程的变更也会导致审核数据出现一定的异常情况,且会导致过量的预核算数据整体的变更。因此,审核人员应针对变更合同和变更的要求进行分析,探索由于工程变更可能会出现的工程造价费用波动的情况。同时,施工方还应引入高素质的第三方监理人员进行估算,分析变更流程对工程的负面影响,确保变更流程的真实性。另外,施工方还应借助对应的审核软件进行问题分析,重视原有施工图纸与工程完毕后图纸的差异性,针对隐蔽工程、重点工程的细节进行过程分析,确保预核算的数据均处于合理的状态。若工程出现严重的费用偏差情况,施工方需对总体流程进行重新恒定,保证对应的造价市场与造价审核流程始终处于较为科学的实践要求。最后,施工方还需遵循对应的施工管理章程,结合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过程分析,引入高素质的人才进行操作,确保审核流程的有效性和公平性[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目前建筑工程的造价体系和造价审核方面问题的管理过程中,审核人员需把握有效的审核机制、审核流程、审核方法进行监管,以高效的模式对工程的实践数据进行评测,确保造价审核的方法更为科学。
参考文献:
[1]许薇,杨阳.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7(2):00209-00209.
[2]李丽容.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要点分析及优化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17(3):195-195.
[3]袁辰雨.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7(24):114-115.
[4]汪慧.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城市建筑,2017(9):179-179.
论文作者:张志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工程论文; 造价论文; 流程论文; 数据论文; 人员论文; 施工方论文; 体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