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庄志营,吴洪波

浅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庄志营,吴洪波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266100)

摘要:电气误操作事故在当今的电气化系统中屡见不鲜且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文章从电气操作的各个环节去探寻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成因及影响因素,总结出一套实用对策,以一个有效的机制去保障电气系统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和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电力设备

1、发生误操作的原因分析

1.1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

首先,个别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够认真端正,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将电力系统中非常有效的“两票三制”不当一回事,不去严格的执行,没有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忽视操作监护制度,甚至在工作中不遵守安全规则。例如,2013年11月21日,西北某水电站发生的一次电气误操作事故。运行人员在做完发电机出口开关入切后,在没有认真检查开关实际状态就使用了退出操作票按照逆序进行恢复,造成了短路,刀闸被短路电流烧损,短路气浪也将操作人员冲倒在地致成轻伤。有的工作人员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不良的情绪会使工作人员不服从或不认真执行命令,极易导致操作失误,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其次,监护人员没有行使好自己的职责,没有将思想集中到当前的工作任务中,对工作人员的监察力度不够,这就使其不能够有效的监护操作人员的行为,一些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的被发现,进而导致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监护人员的工作水平不高,不熟悉现场操作流程,起不到监护人员的作用。例如,2006年11月24日某水电站发生的一次电气误操作事故,由于当时的监护人没能正确的分析出闭锁扣已坏,工作人员误合带电母线接地刀闸,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误操作事故,导致全站停电,系统内的8个变电所全停,部分厂停电。

1.2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得到了长远的进步,电力系统在技术和设备方面也得到了革新,无论是原理上还是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电力系统中一些新的设备上都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和操作要领,如果电气操作的相关人员不能够及时的更新知识,不能够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操作要领,还是以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结构解决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就无法适应新的电气系统,那么就极易引发操作事故。另外,还有些工作人员虽然技术水平不高,却自以为是,在工作中麻痹大意、盲目自信,自认为对设备很熟悉,认为操作很简单,于是就会出现单人操作或无票操作,误操作事故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容易发生。

1.3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执行相关技术规定

经过对以往电力企业的安全事故研究,表明这些安全事故大部分是由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下面我们举一个实际倒闸操作过程的例子来阐述由于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定,所引起的误操作。

首先是准备阶段:在执行倒闸操作前,操作人员要详细的了解并全面掌握具体的操作任务、目的、停电范围和运行方式的变更等情况;能够详细的记录、充分的领会调度下达的指令,能够做到按照指令行事.如果在填写操作票时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没有完全的掌握操作的每一个环节的关键,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上机操作,就会导致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其次是模拟屏预演阶段:为了防止运行中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和设备发生故障,在操作开始以前,操作人员要按照操作票上所记录的情况在模拟屏上进行模拟预演。要想进行正式的电气系统操作,必须符合下面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1)操作票准确规范、内容详尽(2)认真对比操作票内容与实际预演的情况(3)确保地线的装设位置、模拟屏状态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再者是操作监护阶段:监护人员要始终监督着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操作人员在操作以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的核对设备的铭牌和双重编号,为了避免走错间隔,监护人员一定要复核位置正确;操作人员在接收到监护人员发布的操作命令以后,要大声的朗读接收到的命令并且指向操作设备,操作人员只有在监护人员确认无误并且发布执行的命令以后才可以进行操作。

最后是对操作质量的检查阶段:当电气系统在操作中每完成一项操作,就应该对其进行检查,并记录相关的检查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刀闸的三相触头有没有同时接触、开关的分合有没有动作到位等情况,在做这些检查的时候应该做到全面、详细,只有经过检查毫无差错的时候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2、电气误操作事故的防范措施

2.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制

电气误操作事故关系到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电网安全,危害极大。要从法律的高度提高抓好防止误操作事故的认识,高度重视防误工作。误操作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但不能简单地把违章的责任全部归罪于直接违章者。要深入、准确地分析违章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对症下药。

2.2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安全责任心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是电气工作人员的保命规,"两票"是电气工作人员的生命票,不严格执行《安规》、"两票"等于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电气运行人员是设备的主人,是电气倒闸操作的直接执行者,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是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基础。部门领导也要下现场班组,要引导职工结合本班组实际情况,对照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加以改进,做到坚持不懈、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进一步提高职工安全责任心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3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操作

工序管理、全过程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在电力企业已广泛推行,电气运行岗位也可将倒闸操作从接受操作任务到操作终了汇报的全过程实行工序管理。即可分为:(1)接受调度操作任务;(2)指定合格的操作人、监护人,并交待操作任务;(3)填写操作票;(4)审核操作票;(5)进行模拟预演;(6)准备操作工具;(7)接受操作执行命令;(8)实际操作;(9)操作后全面复查;(10)操作终了汇报;(11)盖章;(12)做好各种记录;(13)操作评价等13道工序,这就是操作票规定的工序标准和程序。

2.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电力系统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使用,对运行人员除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原理、性能等理论知识的培训外,在倒闸操作方面进行一、二次设备操作配合的强化训练,加强《安规》培训,使员工能准确地理解《安规》的每一条规定,这是正确执行安规的前提。能有效的避免因运行人员业务不熟悉造成的误操作事故。

2.5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首先制订严格的、全面的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奖优罚劣,对习惯性违章屡教不改的要重罚,对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反习惯性违章中以身作则的人员要奖励。建立倒闸操作的全过程质量标准和考评规定,认真抓好误操作事故的“三不放过”,要从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方面对事故的直接原因作深入准确地分析,找准问题,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对误操作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领导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2.6实施监护到位,严把现场质量关

对于比较重要的操作都必须有专业人员在现场把关,就是一般的操作也应做到监护到位,谨慎操作、3秒思考。实践证明,实施操作监护到位,严把现场质量关,及时纠正习惯性违章,不仅能有效地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而且对提高运行人员操作水平,缩短操作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3、结束语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必须从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两方面严格把关。在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中,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又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必须从严要求。我们深信,只要扎扎实实地按规定要求开展工作,用实际行动落实具体安全防范措施,电气误操作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参考文献

[1]毛建国.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供电企业管理,2003(02).

[2]赵方林.如何防止电气误操作.广东科技,2011(16).

论文作者:庄志营,吴洪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  ;  ;  ;  ;  ;  ;  ;  

浅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庄志营,吴洪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