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丰仡佬语概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仡佬论文,概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贵州省大方县普底乡红丰村是一个仡佬族聚居地,该行政村下辖6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为一个村民组,即大寨、高原、花秋、大箐、长丰和箭竹6个组。各自然村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村落的分布也不集中。红丰村的人口总数为862人(2006年),其中仡佬族372人,苗族339人,彝族132人,汉族和其他民族19人。(注:此人口数据为张晓辉、李天元等人于2003年7月的调查数据。参见张晓辉、李天元主编《仡佬族——贵州大方县红丰村调查》,第24页。)仡佬族主要聚居在大寨组(组里共59户人家200人,除了2户苗族外,其余均为仡佬族,差不多占到全村仡佬族人口的一半),其余分散居住在其他自然村(组)。红丰村仡佬族的主要姓氏有王、赵、朱、田、周、苏、刘等。
由于历史原因和族际通婚等原因,该村的仡佬语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因为会说仡佬语的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仡佬族中老年人,中青年人中会说的不多,30岁以下的则更少。全村能流利说仡佬语的只有33人,还不到该村仡佬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另有14人勉强能用仡佬语表达。现在他们的交流用语主要为当地汉语方言,即使是会说仡佬语的中老年人之间也多用汉语交流。
红丰村仡佬语属阿欧方言(贺嘉善1983;张济民1993),自称。国内学者张济民先生曾于上个世纪80年代对红丰仡佬语进行过调研,介绍过红丰村仡佬语(1986),使其面貌得以为世人所知。此后,美国学者苏大伟(david solnit)和美籍华人学者沈悠玫(Shen Yu-May)也曾调查过红丰村仡佬语,但未见有什么材料发表。倪大白(1990)简单介绍了红丰仡佬语的语音。周国炎也曾调研过红丰仡佬语,并有材料发表(2004)。自2006年9月起,我们先后三次深入红丰村仡佬语社区作调研,历时9个多月,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下面拟从语音、词法和句法三个层面对红丰仡佬语进行描写分析。
一、语音
(一)声母47个
声母例词如下:
说明:
(1)保留有三套较完整的鼻音声母,即纯鼻音声母m、n、,带前喉塞的鼻音声母和清化鼻音声母。但带前喉塞鼻音声母的词不多。
(2)塞音和塞擦音较为整齐,有清音、浊音和送气音三套。其中bz当为b的自由变体,只在与韵母拼读出现。
(3)小舌音较丰富,有塞音q、qh,清擦音和浊擦音,且出现频率都相对较高。其中送气的塞音qh一般对应仡佬语其他方言点相应的不送气音q,如“脚”在大狗场仡佬语为,在比贡仡佬语为。
(4)有喉壁擦音声母,这在仡佬语其他方言点甚至仡央语支内都很少见,其来源值得关注。
(5)清擦音f出现的频率较低,经常用来拼写汉语借词。
(6)能自成音节的鼻音有3个:。如:
“黄蜂”。
(二)韵母(36个):其中单韵母7个,二合韵母19个,三合韵母10个。
单元音韵母:。
复合元音韵母:ai、au、、ei、iu、ui。
带鼻音韵尾的韵母:an、、yn。
带介音的韵母:ia、iai、iau、、ue、ya、yai、yan。
韵母例词如下:
说明:
(1)单元音韵母i及其带辅音韵尾的韵母in在舌尖辅音t、th、d和双唇辅音p、ph、b、m后通常念得较紧,近似I和只出现在塞擦音ts、tsh、dz和擦音s、z之后,与i成互补分布,因此为i的自由变体,相应的为in的自由变体。
(2)韵母an、ian、uan、yan出现的频率不高,多用来拼读汉语借词。
前高圆唇元音y出现频率较高,与后高圆唇元音u是两个不同音位,它们都常与其他元音或辅音组合成不同的圆唇复合韵母。
(3)单元音韵只出现在少数几个词,为名词的后缀,可能借自汉语的名词后缀“儿”。
(三)声调
红丰仡佬语有4个声调,即高平调55、中平调43、低降调31和低升调13。举例如下:
说明:
(1)除了这四个声调之外,还有一个曲折调354,出现频率较高,为连读音变现象,但其出现似乎与语音环境无关,而只出现在有修饰关系的特定句法环境中。
(2)中平调有些降,所以调值实际记为43。
二、词的构成及特点
(一)词的构成
根据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纯词、派生词和合成词三大类。
1.单纯词 又分为单音节词和复音节词两种。单音节单纯词各种词类都有,但形容词和动词居多。单音节单纯词数量较多,在词汇占有相当比例。如:
有的复音单纯词也有可能原本是复合词,由于分析的局限暂时这么认为,有待进一步研究。如:
2.派生词 派生构词在红丰仡佬语词汇构成中占有较大比例,能产性也较高。其天罗数前附加成分(前缀),为名词的标志(词头),根据意义把事物分门别类。常见的词头有:
原义当与“女性”、“雌性”等意义有关,现多冠在一些名词前面,为名词词性的一种标志,其含义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表示女性、部分雌性动物(主要为牲口和家禽)、部分动植物和天体气象以及其他一些无生命体。如:
多用于一些亲属称谓、动植物名称(泛指)和部分身体部位或器官之前,有亲昵意味。
红丰仡佬语的后附加成分(后缀)很少,只有等几个。
常作部分时间词的后缀。如:”白天”,“夜晚”,“早晨”。
常作单音节时间名词和量词的后缀,表示“每一”。如:“每年”,“每天”,“每次”,“每样”。
常用作动词后缀,表示动作的相互性。如:“大伙儿”,“相见”,“打架”,“骂架”。
3.复合词 这类词汇的数量比较大,其内部的结构关系也比较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修饰关系 中心语素在前,修饰语素在后。中心语素多为名词,修饰语素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如:
在这类复合词中,修饰语素还可以由不同类型的复合词充当,使其结构关系更加复杂,音节结构也更长,一般为三个音节以上。如:
(2)支配关系 动词性语素在前,名词性语素在后,前对后起支配作用。如:
(二)汉借词
汉语借词可分为老借词和新借词两类。老借词一般以单音节单纯词形式进入,借入的时间比较早,反映的是中古或更早的汉语语音特征。新借词是相对晚近的事,历史较短,语音上跟西南官话比较接近。但无论是老借词还是新借词,都常常冠上红丰仡佬语的固有词头(新借词往往是,参见上文“派生词”部分)。例如:
除了直接借用汉语词素外,还以“仿造”或“借译”的方式进入仡佬语词汇系统,即把汉语的语素成分逐一译成仡佬语中的对应语素。(注:这种现象在仡佬语其他方言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中也很常见,具有普遍性,国内文献中常将此现象称为“向音借译”。)例如:
三、语法
(一)词类及其语法特点
1.名词 名词能受数量结构修饰。除数量结构外,名词的修饰成分都后置于中心名词(参见前文“复合词”部分)。如:
2.代词 人称代词有单、复数之分。
第一、第二人称单数的前缀同有时可以省略,尤其是充当宾语时。为表复数的后缀,相当于汉语的“们”。另外,第一、第三人称单数充当“给”(兼作动词和介词)的宾语时常常与其发生融合现象,分别融合为。
基数词十一到十九的表示方法与汉语不同,用法特别,为个位数在前,十位数在后,二者之间必须加入量词(数数时常用),且“十”要变读为。如:“十一”,“十五”。
表示十一万到十九万等十几万时,“万”字要当作量词置于个位和十位数之间,形成“几万十”的格式。如:“十一万”,“十二万零七”“十五万零三十”。
序数的表示方法分两种情况,即时间次序和事物次序。表示“月”、“日”等时间次序时,月份是在“月”中插加相应的基数词(正月、十一、十二月除外,为,),一至十日是在相应的基数词前加词头,十一至十九日的表示法是在个位和十位数之间加入“日”。如:“二月”、“六月”“初四”、“初八”、“十五”、“十八”。
表示事物次序时,一般是在表事物的名词或量词后加相应的基数词。如:“大女儿”。
4.量词 红丰仡佬语的量词非常丰富,不同的名词要与不同的量词结合,
量词可以重叠(有时常加后缀),表示“每一”、“全部”。例如:
(注:本文所用缩略语:CL=量词,COH=规劝语气,COMP=补语标记,CONT=持续体标记,CSM=状态变化,EXC=感叹式标记,EXP=经验体标记,LOC=方位标记,LNK=连接词,NEG=否定,NOM=名物化标记,PFV=完成体标记,QUE=疑问标记,REL=关系子句标记,TEL=终结体标记,TOP=话题标记。)
于是憨的那个便去背水,每次背来都在那里歇。
5.动词 动词形态不发达,但有一些表动作过程的时体助词(有的由动词虚化而来,其虚化程度不一,有的还保留原词汇意义。但有的已看不出原词汇意义),它们大多位于动词之后或句末。
持续貌:动词后加表示。如:
曾行体(经验体):由动词加“过”(尚可单独作动词用)构成。如:
我出门三十年了,还没见过狗犁田呢。
完成体:动词后加表示,常出现在句末。如:
到十一月就得把(田)犁完。
一部分单音节动词重叠相加,构成ABAC式的四音结构,表示动作频繁、紧凑、连续、反复或时间短暂等意义。例如:
我会飞,而老二能叫死叫活(即能任意将动物或人喊死或叫活)…
送来送去,送(饭)送了三年…
6.形容词 与其他一些侗台语族的语言不同,红丰仡佬语的形容词一般不重叠。但大部分形容词都可以带一些固定的后附成分,表示性状、程度和色彩的深化、加强。后附成分一般是一个单音节的重叠,但多数情况下声调不同,一般是第一个音节为低降调(31调),第二个为低升调(13调),与形容词构成ABB的形式。后附音节常常与其所附着的形容词声母或韵母互谐,但也有的没有什么关联。例如:
此外,一部分单音节形容词常常出现于等这样一些的四音结构里,表示程度的变化。例如:
7.副词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位置可前可后,视情形而定。副词大致可分为:
8.介词 介词主要由动词虚化而来,有的借自汉语。常见的有:“到”,
爸爸,你为何要将我嫁人了呢?
9.连词 在句中起连接承启作用,表假设、转折、因果等。其中一部分为汉语借词。常见的有:
你有牛你即拿牛来犁(田),我没有牛我就用狗犁。
10.助词 可分为结构助词、时体助词和语气助词三大类。
结构助词:常用的有既是领属和名物化的标记,也是关系子句的标记,是话语动词的补语标记,为话题结构标记,起停顿和强调话题的作用。如:
扫墓呢,有一些(人)在集市上买纸,买那些别人裁剪好了的。
他不想拿给和他一起看见(银子)的那个人。
她说让我回来后听你的话…
时体助词:说明和例句见上文“动词”部分。
语气助词:常见的有表陈述或感叹的“了、啁”(兼作时体助词,表动作完成)和表示疑问的“吗”等,表埋怨、不赞同“吧、啦、啊”和表规劝的等。例如:
(二)语序及句式
红丰仡佬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谓”和“主—动—宾”。下述几类主要句式。
1.疑问句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使用疑问代词表疑问,疑问代词一般位于句中或句末。如:
通过放于句末的语气助词来表达疑问(例句见上文“语气助词”部分)。
用肯定否定式表示疑问,句末语气助词有时也同时使用。如:
选择疑问句通过使用连词“或者”来实现。如:
2.比较句 一般是直接在比较者之间加汉语借词“比”来表达,如:
他就去把牛捉来,穿通其鼻子教它犁,犁来比狗厉害。
3.被动句 由介词“给”带宾语(施动者)组成介宾结构来表达,的宾语有时可省略。例如:
(糍粑)里头我包了三块银子,因为怕你到半路被抢劫。
4.双宾语句 红丰仡佬语中缺乏双及物动词,即没有带双宾语的单个动词结构,只能通过另一个动词把受益、接收者语义格(即间接宾语)引出来,以解决“双宾共现”问题。间接宾语一般由动词“跟、和”引出,在一些语境中已有一定程度的虚化,可理解为介词。例如:
你要回来给人家(把你弄脏了的地板)擦干净了。
5.否定句 红丰仡佬语的否定重心位于句中,置于否定副词之后,且通常在被否定成分后面加上等一起使用,形成这样的框式否定结构。其中能单独执行否定功能,而等只是对否定意义的强化,而不能单独表示否定意义。例如:
如今水就淹不上(天)去了。
6.存现句 存现句由动词“住、拥有、存在”来表达,表示某地存在或出现了某物。有时之前还出现别的动词,表示存现的具体方式。例如:
红丰仡佬语基本词汇
标签:仡佬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