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以新型农机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杭州论文,农业现代化论文,农机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杭州市围绕发展都市农业这一主题,紧扣结构调整这一主线,把加快农业机械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优化农机配置,拓展农机服务,规范农机管理,积极引进推广适合杭州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高度重视 加强扶持
杭州市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业机械化在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农业产业“十一五”规划中,专门强调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立体式调整”和产业带建设的需要,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同时要求各地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时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二是与都市农业发展结合;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十五”期间,杭州市农机化总投入达3.8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5400万元,带动集体、农民个人投入农机化资金达到了3.3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使全市农机总动力每年增长7~8万千瓦以上。
如今,一个以国家投入为主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为驱动的农机化投入新机制,已在该市初步形成。
突出重点 服务发展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都市农业发展中,该市农机化建设重点突出。
积极推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从增强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农民购置高性能、先进的粮油作业机械,提高配套农机的质量。目前全市高性能的联合收割机达514台,农田机耕面积占可耕面积的85%以上,机械收割率达80%以上,植保、排灌基本实现机械化。
大力推广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近两年该市召开了20余次优势、特色产业的农机展示会、演示会和现场会,积极引进为优势、特色产业服务的名优茶生产机械,适合果园、茶园、桑园、菜园的中耕、植保、开沟、起垅、铺膜机械,苗木起挖、移栽机械,畜禽生产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和饲料加工等机械。特别是为了加快西部山区脱贫致富,引进了一批适合山区作业、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效益高的农业机械。目前,杭州市已拥有各类茶叶机械2.6万台(套),其中名优茶炒制机械1.4万套。新引进的食用菌机械和畜禽养殖机械等各类为优势、特色产业服务的机械,均深受农户欢迎,发展势头良好。
不断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十五”期间,杭州农村以钢管大棚和“智能”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该市积极推广大棚微耕机械化技术和微喷滴灌技术,重点引进推广多功能的田园管理机,在大棚中开展机械开沟、扶垅、覆膜、育苗、移栽、植保等,大幅度增加微喷滴灌设备和面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全面加快生态农业机械化。一是加快生态农业机械推广步伐,引进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新型适用农业机械,如化肥深施、物理诱虫、河道清淤等机械。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机械,至2005年,已推广喷滴灌设施5108套,喷滴灌面积达2.5万亩。三是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05年,全市秸秆还田面积62.5万亩,既减少了秸秆焚烧烟尘污染,又培养了地力。四是实施畜禽粪便处理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畜禽粪便农用废弃物处理、加工机械,制作有机肥机械,以减少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污染和资源浪费,2005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都实行了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农机本身采取逐步改善、改进、淘汰高排放高污染机械,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切实加强产后加工机械化。近年来,杭州市把加快冷库建设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应用作为突破口,并将其列入农业丰收项目。两年来,新建农产品冷藏保鲜库52座,计1.5万立方米,提高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果品分级处理、果品打蜡包装、蔬菜脱水、远红外烘干等产后加工机械,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推进农机化,质量是关键。杭州市在加强扶持、服务发展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机经营效益,提高农机信息化水平,努力使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自《农村信息报》2007.1.13.(D4)
联系电话:0571-8675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