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里全是演员论文

饭局里全是演员

/ 宇の航

中国式饭局就是一个小舞台,每个人都在有心无意扮演者属于自己的角色。我是极厌恶吃应酬饭的,担心的就是怕自己扮演不好属于自己的角色。——闫广慧

“这个谁也说不好啊,虽然一时半会儿弄不清你的玉器是从何而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冥器还是先代留藏在民间的逸品,都不会减少你这批玉器的价值。至于阴晦之气,”叶总笑了起来。“我这店里的东西按照老道的说法那都是邪物了。毕竟都是上百年的老玩意儿了,沧海桑田,哪个不会转手几次,死几个主子呢。要是前人不死,活到了现在,那才是成了精的老妖怪。所以古董上沾了死人的晦气,纯属瞎掰。”

前一阵在单位不远的地方租房子住,和我同租的还有一位同事,年龄相差不大,都算是80后,他好动,我好静。两个人进进出出时不时地都会一起吃饭,吃了几次饭后觉得,我和他的花销概念不一样,我请的吃也就十多块,他请我吃的竟然是四五十块,一来二去的总觉得人情难还。我为了省点钱买几本书,他呢?那是绿林草莽的性格,从来不在乎多与少的花销,这就给我造成人情压力,往往给吃的不得不在内心算一笔账。

当然这样的饭局虽有痛处,多少也算是朋友之间,让人更难堪的是那种莫名其妙的陪局。譬如单位某领导过了生日,或者结了婚,同事们兴高采烈地忙碌各种人情往来之间,不得不暗示着我,你得随点礼啊!然后我们去某某的饭局酒局吃一顿。这里面有层潜意思,这顿饭决定你在单位工作顺利不,决定你是不是一个可以交往的人,决定你将来会不会办事儿。毕业十多年,单位换了不少,被动的随份子,陪局往往陪出了悲剧,自己是打掉牙往肚里咽。因为自己一不能喝,二不能聊,三不会活跃气氛,四吃完就想走,五遇到劝酒就想翻脸。回到家不得又盘算一笔账,随出份子,没有吃回来,赔本的买卖。

偶尔饭局上也能遇到朋友外的朋友,到了那样的饭局提前酝酿一种貌似融洽的人际关系,其实吃饭之后谁都不认识谁。“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大概是那种酒肉朋友的座右铭。一场饭局下来,还有很多的工作公关,比如某人工作没做好,耳边袭来一些人的会意:“不行请那谁吃顿饭吧!”想多休几天还不想少开工资,耳边又袭来一些人的会意:“不行请那谁吃顿饭吧!”看来这“饭局之意不在饭”,把酒言欢,相谈甚欢,最后吃得人精疲力竭煞费苦心。

对其他最底层并行工序任务串进行同样处理。逐层使用该方法,得到部件任务th的相对完成工时量fwhh,最终可得部件任务th的进度为rah=fwhh/WHh。

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这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系。一场饭局,既能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鸿门宴”、“杯酒释兵权”、“煮酒论英雄”、“贵妃醉酒”都是别具匠心的饭局。

中国人的佳节,文化意义已经被人忘掉了,不论拿来的西洋节,还是剩下的中国节,最后都变成饭局,“民以食为天”真有几分道理,什么时候人能一起踏青、郊游,去图书馆看看书,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呢?有道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也难怪一场饭局决定了你的人脉、圈子、社会关系、资源。

“城里到处都是叫声,哭声,马蹄声,也不知有多少房子被烧着。一队胡人骑着马急奔过来,他们进了屋,见人就杀,看到财物就抢。我女儿只有六岁,不知是害怕还是冷,想哭,没等哭出来,嘴巴就被她妈妈捂住了。我儿子九岁,很乖巧,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饭局的类型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我比较痛恨AA制,往往吃到高潮总是花样翻新,开始算是哪些钱,一下子翻了几倍,某人要跳舞,某人要唱歌,某人要叫几个陪唱,不得又盘算一笔账,开始说道一人五十,这下次又成了一百五十,哎呀!又少买了好几本书啊!

可惜我本身是一个对饭局没什么好感的人,觉得都是浪费时间。一大批本来就没过多交集的人通过互相敬酒的方式套近乎,看起来好像认识许久,但其实不然。貌似喧哗的大多数,看着好像是情投意合肝胆相照,其实换个单位最后谁也不认识谁了。如果不是特别要好的哥们,其他的饭局,我都很讨厌,那里没有个人的情感,个人的爱和恨,个人的悲伤,个人的梦想,那些惋惜的、回忆的、怅惘的、远方的,还有那些书籍和影像,我喜欢的饭局不是摆设,也不是人情。

如今我是尽可能地避开饭局,除了胡扯闲谈带来的愚蠢之外,其实还是一无所获,合不来的人依然拧巴,寂寞的依然寂寞,得胃病的依然有胃病,互相敬酒,都成了人情世故的玩偶,饭店、饭桌、饭菜不过是必要道具。

雾里看花,洞若观火,原来都是演员。

俞晨元荐

标签:;  ;  ;  ;  ;  ;  

饭局里全是演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