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实验小学 262700
摘 要:数学学习中要求学生书写要整洁,并且格式要规范。学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不过关,数学成绩肯定上不去。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熟练技巧的重要手段,它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学风,又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教学过程的调整。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 习惯培养 计算 落实
去年7月刚送走一个毕业班,9月又接了一个毕业班。可是这个班的基础是我意想不到的差,五年级期末统测,平均分62.82分,低于年级平均分9.29分,低于市平均分14.33分。全班共46人,及格人数26人,及格率56.52%,优秀人数5人,优秀率10.87%。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深思: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怎么才能把整个班的成绩提上去呢?于是,第一节课我做了一个“喜不喜欢数学”的调查,结果只有11.4%的学生喜欢数学,有43.3%的学生一般,有20.4%的学生不太喜欢数学,有18.1%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有6.8%的学生害怕数学。课后,我又对试卷进行了分析,发现30分以下的有3人,30-40分有1人,40-50分有7人,50-59分有9人,60-84分有21人。凭我近多年的教学经验,40-59分的16人并不是无药可救的。整个班级在计算上失分相当厉害,他们对运算定律一窍不通,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加上书写不清楚,卷面涂改现象十分严重……可见班级学习习惯极差。我认为转化学困生的重中之重是先转变学生的厌学情绪,针对上述情况,特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着重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否工整规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今后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也将产生影响。因此,数学学习中我要求学生书写要整洁,并且格式要规范。我认为无论是汉字还是运算符号和数字都要书写正确。开始整个班的作业除几个女同学外,几乎都是格式不规范,涂涂改改,错误率极高。我就亲自把作业做在作业纸上,放在实物投影上示范,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对书写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奖励黄卡一张(黄卡是我们学校为争做“绿色少年”用的,集十张黄卡换一张蓝卡,集十张黄卡换一张绿卡)。这样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全班每一位同学的书写习惯都有明显的进步。
二、长期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不过关,数学成绩肯定上不去。针对本班的基础,我的做法是:从简单的口算开始练,每堂数学课开始5分钟进行口算比赛。每天中午练两至三道有关简便计算的综合题、两道不同类型的方程和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题目都是我精心挑选的,每天让一名同学将题目写在黑板的一角,按座位的顺序轮流写)。我做到了及时批改、及时辅导,要求学生及时订正,订正注重的是过程。这样坚持训练了两个月,同学们的计算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平均分达到了86.12,从原来的倒数第一变为名列前茅。
三、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熟练技巧的重要手段,它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学风,又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教学过程的调整。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本班学生以前抄袭的现象十分严重,不懂装懂。针对这一现象,我的做法是:一方面对学生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抄袭作业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的危害性;另一方面作业都要及时面批、及时辅导、及时订正,订正时要求他们的草稿必须写在题目的旁边。这样一来就杜绝了抄袭的现象。
四、热情鼓励,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
当今社会的学生,懒惰是他们的通病,他们不缺吃、不缺喝、不缺穿,缺的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的做法是:上课时,我着重关注的是中下等生,特别注重的是学困生,每堂课我至少抽查他们一次,有的甚至三五次。对他们回答的问题,我总是循循善诱、热情鼓励,还经常让他们板演,发现问题后全班同学一起帮助改正。我还经常请他们说一说“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多问几个为什么,使他们真正学懂了为止。课间休息时,只要有学生问我题目,或者是批改作业,我都会耐心地指导。
五、成果展示,一切回报源于付出
2014学年五年级下册、2015学年六年级上册四个班期末统测成绩统计如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测,本人所教的601班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原来是第四名),全班共44人(有2人转出),及格人数42人,及格率95.5%(接班时及格人数24人,及格率54.5%)。接班时的平均分为62.82分,低于年级市常模(77.16分)14.33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六年级上册期末统测的平均分达到88.8分,超过市常模(85分)3.8分,成效十分明显。
有同事会问:“你天天中午都不停地为学生批作业、订正作业,累不累?”
“累”是当然的,但是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再“累”也值得。
论文作者:杨建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的是论文; 他们的论文; 平均论文; 习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