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衬砌混凝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有效降低整体施工的投入成本,同时提升了施工作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和效率,达到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面效果。因此,衬砌混凝土技术得到了水利工程的广泛运用。文章深入探析水利工程施工中衬砌混凝土技术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衬砌;混凝土应用
引言
现今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前进发展,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建设于各个地域中。为了有效增强提升经济及社会效益,对工程的施工作业方法及整体质量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选取控制。在现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科技领域也得到了极为良好的发展,施工领域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极具先进、现代性的技术材料。在当前的混凝土施工作业中,衬砌极为常见,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化,从而促使整个工程质量得以提升,一些原本存在的水利问题得以有效避免。
1衬砌技术概述及其应用重要性概述
1.1衬砌技术概述
此项技术的核心本质所在便是内衬,在实际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便是运用砌块进行衬砌施工,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存在预应力较高的高压式混凝土进行衬砌。在现今的模筑类衬砌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形式为灌注混凝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极为常见。此种技术方式在应用中需借助一定的机械设备帮助,进行机械化施工时操作也极为简便灵活,突出性优势特点为抗渗性、整体性极强。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如对断面进行开挖,则需运用到模板台车进行灌注施工,模板材质为金属。衬砌混凝土技术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前期准备、灌注、运输、拆模等。在少数情况下,还需进行后备压浆施工。
1.2衬砌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重要性
现今社会的逐步前进发展促使水利建设也得到了极为良好的发展,水利工程的自身地位重要性越发突出,是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经济迅速科学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来,水利工程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整体规模而言,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不得不说的是,此现状极大的促进了相关事业的良好发展。当然,与此同时也使得水利施工质量标准又进行了提升。面对这种情况,在工程建设施工中适当添加引入一些极富现代、科技化的技术相关问题已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衬砌技术便是由此诞生。衬砌技术在我国的最先应用时间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引自国外,是一种极具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同时也是现浇技术的升华及延伸发展。在对此项施工技术进行应用时通常是采用传统型混凝土施工方式在渠底、闸室等处进行衬砌施工。我国现今的水利事业正处于迅速发展中,同时其投入使用也极为频繁。由于受到此理念的充分影响,衬砌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应用成效较为优良。水利工程建设中整体质量的主要保障便是衬砌技术创新应用及良好发展,此项技术的良好应用也是水利建设全面发展的前提基础。
2衬砌技术在不同施工时期的技术点
现今的衬砌施工形式极具复杂多样性,在其技术形式进行明确选定之前,需对进行施工的水利工程具体状况充分分析考量。较为常见的衬砌形式便是梯形单式断面。为了将整体施工操作进行简便灵活化处理,水利渠坡施工中,对于其稳固性问题应着重关注,并对其进行保持,通常的渠道内坡比值应为1∶2。在不同的施工时期需着重关注的技术要点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第一,前期准备。在正式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作业前需依照相关设计图纸对其进行施工放样操作,或是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查找是否存在任何故障问题,如存在则及时进行解决。与此同时,还需在施工前便完成土方开挖操作,从而达到利用自然风干方式科学减少地基土水分的目的。第二,模板工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相关模板的安装必须依靠专业化的技术人员,依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施工。模板安装的要求标准为:缝隙不存在漏浆、变形等情况,整个表面平整度较高。第三,相关材料配合比的选定,对水泥、骨料等质量科学控制,选定一些防冻胀性较好的材料。第四,主要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的内容为衬砌施工技术、拆模操作等。
3衬砌技术在水利建设施工中的应用
3.1施工阶段划分、土方计算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首先需关注的便是对施工段进行科学划分,相关划分依据为水利建设中的建筑物及渠道分布状况。为了有效提高整个工程施工作业的便利性,在施工时需对相关建筑物的位置进行留空,并留有一定的余量。在正式进行土方开挖操作前,需对土质进行认真检查,在确保其符合满足开挖标准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土方开挖操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土方开挖所接触到土质类型并不相同,主要分为两种,即可用与不可用,需对土方平衡问题着重关注并做好相关措施。在水利施工中,还需进行科学的削坡处理,以此达到科学控制衬砌混凝土灌注表面平整、密实度的目的。削坡处理的具体方法为:运用小型设备进行渠道开挖施工,对保护层进行预留处理,之后采用人工方式设置好网格线,进行削坡操作,施工顺序为由上至下。
3.2衬砌混凝土科学配置生产
从实质性方面看,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将会受到混凝土抗渗性的较大影响。在实际施工作业中,为了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材料选取上,通常会采用一些具有较好抗渗性的混凝土,从而有效确保整个渠道的运用耐久性。但是实际上,水泥混凝土的抗渗性在用中主要是帮助提升整个材料的密实性,对其存在的缝隙问题有些改善,逐渐减少渗透通道。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升施工质量,需将水灰比进行减小化处理,选用各类品种及强度均较为适宜的材料。
(1)水灰比的减小化处理。混凝土的主要组成为水泥、骨料及水。但是水灰比的实际配置中,出于对其流动性的考量,通常水分的加入量较多。但是当混凝土逐渐硬化之后,内部存在水分逐渐蒸发,各毛细孔也相继形成。通常当混凝土水灰比值大于0.6时,毛细孔的产生便会呈现出直线增加的趋势。所以,在衬砌技术应用中,需对水灰比进行科学合理的降低化处理,避免超过0.6的界限值。
(2)施工材料的科学选取。首先是对水泥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使得其在7天范围内的水热化指标值不超过275KJ/kg。尽量对矿渣进行科学处理。对骨料的选取原则为:骨料颗粒与其空隙是呈现正比例关系的,颗粒越大,所存空隙也就越大。因此,在选择中需选择一些5~31mm内的机碎石,同时还需确保其内部水泥量不超过1%。通常情况下,细骨料的选取应为中粗砂,确保其水泥量不超过3%,从而达到减小衬砌混凝土施工中后期收缩的目的。对于砂率的控制务必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结合具体施工状况对其科学控制。
(3)有效管理拌合及运输操作。在衬砌技术应用中,在进行拌合施工时,需对坍落度、泌水率等进行科学检测、实验,确保相关指标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在对施工材料运输时,需做好两方面工作,即混凝土的凝结及浇筑速度偏慢,从而促使在其浇筑施工中,施工材料的坍落度、均匀性均能够得到保障。
4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是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前提,同时也能够有效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在工程施工建设中,衬砌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对此项技术科学应用能够帮助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帮助促进我国水利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姜昀良.水利工程中衬砌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4,(8):203-206.
[2]贺守文.衬砌混凝土技术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及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170.
论文作者:魏亚洲,朱有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技术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水灰比论文; 科学论文; 土方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