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诊断价值的对比探讨论文_刘春飞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4111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该时间段内对我院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患者的个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纳入其中50例患者个体资料作为实验样本,通过随机均分法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5。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动态心电图作为诊断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数据记录为23(92.00%),数据较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数据17(68.0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能够更为清晰的明确患者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状况,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应用来说也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诊断方案

冠心病是在炎症、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病症[1]。这种病症在发生时患者可感明显,胸痛症状患者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死亡等不良结局[2]。而对于部分发达国家来说,冠心病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病症之一,并且在近年来临床统计中发现我国冠心病有逐年上升的发病趋势,导致死亡的概率也在临床上有显著增加。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对患者的冠心病症状进行明确,是保证患者治疗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本次研究探究将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并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该时间段内对我院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患者的个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纳入其中50例患者个体资料作为实验样本,通过随机均分法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5。对照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5:10=60.00%:40.00%),在所有患者周期年龄信息区间位于39~65(51.5±6.8)岁;实验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5:10=60.00%:40.00%),在所有患者周期年龄信息区间位于38~64(50.6±8.1)岁。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相关器质性疾病,可耐受本次实验中各项操作以及后续随访,询问患者相关病史以及基本资料后,确认患者可配合本次实验开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患者在诊断时应当以绝对安静的状态进行诊断,患者保持平卧位,患者放松全身,采用科曼12导联心电图机控制25mm/s指数进行尽可能保持图像清晰和稳定。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患者应当保持全身放松状态,护理人员协助医师开展各项心电图应用操作,确保患者在诊断前未服用任何药物和进行任何激烈运动,这样有助于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诊断结果受影响。

实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采用B19800型动态心电图对患者24小时内的心率变化状况进行评价,并采用BioxWin软件对患者心电图像进行分析,患者在诊断时可以采用多体位调整的方式进行检查,这样能够保证患者在检查时消除体位干扰。若患者心电图ST段出现明显位移,并且持续一分钟以上,则说明患者至少间隔一分钟发生一次心肌缺血。

1.3 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2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治愈率、有效率、满意度)选择X2值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界限,说明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数据记录为23(92.00%),数据较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数据17(68.0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诊出率对比

3讨论

随着我国近年来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临床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这种病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并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群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来说,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病症诊断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这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这种方案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方案,这种方案在应用过程中重复性较差,大多数患者对于这种检查方案的耐受性较低,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实际诊断需求[3]。而随着近年来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无创心电图检查在应用过程中检查结果明确具有较强的重复性。而在临床实际使用过程中,包括常规心电图检测和动态心电图检测临床上对于两种方式的诊断优势存在一定的争议。动态心电图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对患者心脏进行长期记录的方式,明确患者的心脏波动状况而常规心电图则是要求患者保持在绝对静息下进行检测的一种心电图描记方案。

综上所述,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能够更为清晰的明确患者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状况,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应用来说也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影,潘高峰.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差异[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6):51-52.

[2]房莉.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22):76-77.

[3]陈郧,马珍珍,张威,邓瑞.动态心电图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左心房容积、功能和同步性的研究[J/OL].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6

[4]王颖.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82-83.

[5]刘凤艳,王庆彦.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85.

论文作者:刘春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诊断价值的对比探讨论文_刘春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