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探讨论文_王莹莹

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探讨论文_王莹莹

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淄博 255100

摘 要 目的:分析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危险因素,制定持续改进措施,防范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精神科安全管理中发生的缺陷,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结果:针对精神科安全管理具体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强化了护理人员素质培训,转变了护理理念;强化了举证意识,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 结论:分析缺陷发生原因,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是精神科护理人员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安全管理 精神科 护理

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领域中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1]。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以及无自知力,可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等行为。这些情况将危及患者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涉及人、物、信息、环境等全部因素[2].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就是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危险行为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因此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管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1精神科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

1.1患者的特殊性:精神科患者非同于普通患者,精神科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现自杀、冲动、伤人、毁物等意外;大部分患者不承认有病,不安心住院,伺机外越 ;有的患者在护理中极不配合,视工作人员为敌;由于社会偏见、家人的歧视,易产生轻生的念头等;精神科患者因精神症状、药物反应等易出现噎食、跌倒等意外事件。

1.2护理人员工作的方式缺陷:法律意识淡薄,麻痹大意,缺乏工作责任心。对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安全意识薄弱,对本来能消除的隐患凭经验行事,发生不良事件未能启动应急预案。未严格落实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危险物品散在病房给患者提供了自杀工具,如患者用自己的腰带自缢,用打火机烧伤自己等。对保护性约束患者未定时松解约束带,造成被约束肢体红肿或破溃。未落实精神科巡视制度巡视病房,患者发生逃跑,不能及时发现。

1.3人力资源缺乏增加了潜在的护理风险:由于经济利益驱动,目前精神科尚未落实标准床护比,造成人力资源紧张,特别是夜班及节假日,当班护士更少,只能忙于具体的操作而放松了对重点患者的看护,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1.4环境方面的因素:病房人多,密度大,拥挤嘈杂的环境导致患者易发生冲突而互伤;厕所台阶、地面湿滑,容易致患者摔倒;门窗等物品损坏后未及时维修;桌面、橱柜有棱角或锋利边缘;热水器导致病人烫伤。

2相关护理对策

2.1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密切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必须熟记本病区的重点患者,各项风险评估高危患者,给予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对有特殊行为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掌握病情变化。善于识别精神症状和躯体疾患,对患者的一些躯体症状的诉说不应忽视,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检查。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复杂,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凡有患者活动的场所,均要有护理人员陪伴。要尊重理解患者,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建立可信赖的护患关系。

2.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抓落实 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检查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不可随意简化护理操作流程 ;查对制度、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是维持正常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和防范纠纷的重要保障;对新护士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素质差的护士要反复强化遵章守法的意识。患者服药时要认真 检查,避免患者积存药物一次吞服,造成意外,对个别严重病态 行为或病情不够稳定者,尽量不让外出活动,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饮食护理方面进餐时,护理人员要组织好病员集体用餐, 并根据患者的症状仔细观察病员的进食情况。对特殊重点病员及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者应协助进食,拒食者应遵医嘱鼻饲或输液 。 当患者拒食时,除考虑精神因素外,还应注意其有无其他不适或 发热、腹泻等。开饭前一小时勿给患者吃零食,以免影响食欲 。每餐要让病员吃完饭再回病房,禁止病员将剩余的食物带回病 房。

2.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根据床护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同时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夜班节假日等班次的管理;按护士资历体力性格不同进行排班,形成互补护理;任务重时,增加辅助班次,避免因人员少任务重而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4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完善病房设施 医院领导应重视精神科病房的建设,建构应符合精神科要求,给予人力物力的投入,改善硬件条件,创造安全的环境。加强病区安全管理,在日常的护理 中,各级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危险物品每日一小查,每周一 大查,入院患者及外出患者返回严格检查,防止危险品进行病房。同时注意门窗是否牢固,门锁是否完好,损坏时及时维修,室内电源及电路应封闭或装在患者接触不到的地方,病区、办公室、治疗室等场所随手锁门,对丢失的钥匙要及时查找。

2.5加强医护、护患沟通,掌握沟通技巧,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重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安全常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他们理解和配合安全管理,增加遵医行为,减少不安全因素。

3 讨论

精神科病房管理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它是衡量医疗质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关系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做好安全管理不仅能保护好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3]。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工作中, 护士应将安全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力争做到长抓不懈,精神科病 房如果没有安全工作做保障,那么任何工作都不可能顺利开展。 因此,每一位精神科护士都要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时刻牢记并落实到平时工作中去,才能减少或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总之,安全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局限性,极易发生安全管理缺陷,分析缺陷发生原因,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是精神科护理人员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龚舒萍,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M]吉林医学2011,32(14);2897-2898

[2]花继明,医院安全管理的新内涵[J]中国卫生,2008,28(9):70

[3]诸兴善,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3(33) :337

论文作者:王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探讨论文_王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