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乌东德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是乌东德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沟通川、滇两省,左岸公路(会东~河门口)为电站超大件运输的主要通道。沿线分布6座隧道,隧道总长超过10km。隧道照明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如何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舒适性和稳定性并降低运行成本是隧道照明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隧道供电及照明设计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乌东德水电站;隧道;供电;照明
1工程概述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禄劝县和四川省会东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电站布置12台单机容量850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200MW。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对外交通会东至河门口公路是乌东德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站超大件运输的主要通道,左岸会东至河门口新建三级公路44.63km,设计时速30km/h,电站施工期平均日交通量预测为762辆/日,最大日交通量预测为1169辆/日(2017年),沿线分布赖家坡、白泥塘、老鹰崖、老嘎木、下腰岩、灰泥坡六座隧道,总长10.522km,隧道段公路总长28.954km。
2供电及照明设计范围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大于100m时应设置照明设施。二、三、四级公路的隧道,其照明设施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赖家坡隧道长230m、白泥塘隧道长175m,均属短隧道(L500m),隧道级别低(为最低的D级),位置分散,距离电源点较远,从隧道长度、级别、电源条件、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赖家坡、白泥塘两隧道不设置照明,也无其它用电设施。
老鹰崖、老嘎木、下腰岩、灰泥坡隧道为长隧道,按照有关规范要求,隧道中相应设置了照明设施、通风设施等。
3供电设计
3.1负荷及等级
老鹰崖隧道长1034m,属长隧道,老嘎木和下腰岩已连成一个隧道,总长6323m,属特长隧道,灰泥坡隧道长2760m,属长隧道中较长的隧道,老鹰崖、老嘎木、下腰岩、灰泥坡四座隧道主要用电负荷为基本照明、应急照明、通风设施等。通风设施为通风机,正常情况下作为隧道通风使用,当发生火灾时作为排烟风机。基本照明、排烟风机为一级负荷,应急照明、风机控制电源属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3.2变电站的设置
对于隧道供电的变电站设置,一般按照隧道长度进行设置。长度1300m以下的隧道,在入口或出口设一座变电站;长度在1300m~3000m的隧道,在入口和出口各设一座变电站;长度在3000m以上的隧道,在洞中合理设置变电站。四座隧道依次设置6座变电站。
3.3供电方案
(1)供电电源数量
根据隧道位置、隧道长度、负荷容量、电源情况,应优先考虑采用两个10kV电源线路供电,必要时设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隧道供电电源应为二个独立的电源,应优先考虑采用两回10kV电源线路供电,必要时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一个备用电源。从供电可靠性、电压稳定性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从乌东德左岸35kV变电站引接二回10kV架空线路。
3.4变电站布置及接线
除4#变电站布置在其隧道中间外,其余变电站均布置在其隧道入口或出口附近,距离在100m内。
各变电站均设二台变压器,分别经10kV进线电缆及隔离开关与二回10kV架空线路连接,变电站内二台变压器的10kV侧不连接,变压器0.4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设母联断路器,互为备用向用电负荷供电。每台变压器的10kV侧设计量装置。0.4kV侧根据需要设置无功补偿装置。
隧道内每个照明分电箱直接从变电站0.4kV主盘上采用电缆供电,相邻的照明分电箱的供电电缆从不同的母线段上引接,采取交叉供电方式。
隧道风机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两回电缆从变电站不同的母线段上引至风机控制箱。
4照明设计
4.1照明类型
隧道照明设置要求视隧道长度和车流量等具体情况确定,隧道照明,除考虑设置基本照明外,在隧道的进出口段还设置入口段、过渡段加强照明,隧道中均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
4.2照明灯具布置
灯具布置方式的选择除了应考虑路面亮度要求外,还应考虑灯具的闪烁效应、路面亮度均匀度、灯光的诱导性、灯具的检修维护等因素。
采用灯具交错布置方式,容易在隧道两侧隧道壁上形成亮度不一致的光斑,在隧道宽度较窄的情况下,效果明显,易造成视觉疲劳,不利于安全驾驶,这种隧道灯具布置方式在国内很少使用。当采用中线布置方式,若要对照明线路及灯具进行检修维护,施工不方便,且一般需要封闭隧道,对交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但中线布置效率上优于两侧交错布置和两侧对称布置。
综合考虑,本工程隧道照明灯具采用中线布置方式。
4.3照明光源及灯具选择
(1)照明光源
隧道照明中高压钠灯使用较为普遍,LED灯也逐步得到应用,本隧道工程主要照明光源也选择LED灯。
(2)照明灯具
1)根据各段照明标准要求,基本照明和加强照明分别选择下列隧道照明灯具:
(3)照明布置
正常照明灯具(基本照明灯具/加强照明灯具)及应急照明灯具,沿隧道中线布设,疏散照明标志灯沿隧道单侧布置,安装高度均为中心距地0.5m。
1)引道照明布置
为缓解夜间驾驶员进出隧道形成的“白洞”和“黑洞”效应,进出口均设置引道照明,间距30 m,沿道路两侧布置路灯。
2)中间段照明布置
为满足闪烁频率要求,中间段的灯具间距应满足<0.74m或>4.44m,间距为10m。
3)入口段照明布置
入口段基本照明用于满足隧道内正常使用要求,布设60W LED灯,间距为12.0m,加强照明用于消除出入口“白洞”和“黑洞”效应,在基本照明灯具之间增加布设200W LED灯,所有灯具的间距均为3.0m。
4)过渡段照明布置
过渡段,基本照明布设60W LED灯,间距为12.0m,加强照明,是在基本照明灯具之间增加布设100W和60W LED灯,所有灯具的间距均为3.0m。
5)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标志灯布置
应急照明,按照10~20m间距布置,疏散照明,按照10~30m间距布置。
5结束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隧道供电、照明设计详细方案,包括供电负荷及等级、变电站的设置、供电的方案以及隧道照明类型、灯具的布置及光源、灯具的选择,对其它工程隧道供电及照明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S].2014.
[2]JTG/T D70/2-2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 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S].2014.
作者简介:
朱钊,男,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处,工程师。
崔磊,男,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处,工程师。
陈昌旭,男,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处,工程师。
论文作者:朱钊,崔磊,陈昌旭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隧道论文; 东德论文; 变电站论文; 灯具论文; 间距论文; 电源论文; 水电站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