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0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辩证治疗,疗程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FEV1%)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不完全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1]。急性加重期的频繁发作,导致病情恶化。COPD急性加重以感染为主要原因,因此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各种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使得临床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6例,女性86例。年龄49~75岁,平均53.7±3.8岁。病程3~20天,平均9.5±2.2天。原发病病程最长27年,最短为7年,平均15.3年;病情程度中度(Ⅱ级)144例,重度(Ⅲ级)48例。对照组90例,男46例,女44例;年龄49~74岁,平均62.5岁;病程5~10天,平均7.3天;原发病病程最长26年,最短为7年,平均13.7年;病情程度中度(Ⅱ级)72例,重度(Ⅲ级)16例。治疗组102例,男60例,女42例;年龄51~75岁,平均64.1岁;病程4~11天,平均8.1天;原发病病程最长27年,最短为8年,平均14.1年;病情程度中度(Ⅱ级)70例,重度(Ⅲ级)28例。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按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标准[2]:(1)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伴有严重气流阻塞病史。(2)在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急性加重的表现。(3)肺功能检查FEV1和FEV1/FVC下降。(4)排除诊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囊性纤维化、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抗感染、平喘治疗,包括抗生素、支气管解痉药及支持对症治疗,对于危重症及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病例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麻黄6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6g。热重者加用黄芩、鱼腥草、桑白皮等泄热药物;痰热重者加用瓜蒌仁、半夏、胆南星等药物。煎药后得药液300ml,每日服2次,每次服150ml,温服或冷服均可。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症状 肺部啰音、咳嗽、痰量、喘息、气短等症状。
1.4.2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测常规肺功能一秒率(FEV1%)。
1.5 疗效标准 ①显效: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症状消失,X线显示无异常。②有效: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减轻,X线显示肋间隙变小,横隔较原来明显上移。③无效: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X线表现肋间隙及肺容积继续增大。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7天后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11%,对照组总有效率96.35%。两组比较经X2 检验,X2 =3.85,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患者情况对比 对照组咳嗽改善时间(4±1)天;咳痰改善时间(5±1)天;改善时间改善时间(5±2)天;治疗组咳嗽改善时间(2±1)天;咳痰改善时间(3±1)天;胸闷改善时间(3±1)天。住院天数:治疗组平均(13±6)天,对照组(19±4)天。(见表2)
2.3 肺功能指标(见表3)
表1 治疗结果[ n%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喘证”、“肺胀”范畴,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3]。主要病机为痰热互结,肺气郁滞,属本虚标实之证,急性期治疗应以驱邪为主,方中石膏泻热平喘,炙麻黄宣肺平喘,杏仁降气平喘。现代研究认为其发生机制为病毒或细菌性感染,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痉挛、狭窄,黏液潴留造成气道阻塞、通气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同时,缺氧等又可导致血管紧张素、组胺、儿茶酚胺等递质增加,引起肺小动脉痉挛,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加重肺循环阻力,形成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局部缺氧和酸中毒,加快肺组织破坏过程,加重感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4]。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关键[5]。
本次观察以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肺功能有较好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献金.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年,22(14):79-79.
[2]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1-460.
[3]区健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9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年,22(13):58-59.
[4]罗晓华,张效斌,马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24(4):950-951.
[5]张敏,吴炜,祁丽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痰浊壅肺证58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3,3:28-29.
论文作者:翁建光,曾红梅,宋金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对照组论文; 咳痰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病程论文; 平均论文; 疗效论文; 呼吸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