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选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试卷第Ⅱ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一。
由此表可见,1998年高考化学试卷第Ⅱ卷的平均得分率明显低于去年,其中得分率最低的是第27题和第35题。本文拟对这两题作一简要评析。
一、试题选析
第27题(11分)测量一定质量的铝锌合金与强酸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可以求得合金中铝和锌的质量分数。现有下列实验用品: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800mL烧杯、100mL量筒、短颈玻璃漏斗、铜网、铝锌合金样品、浓盐酸(密度1.19g/cm[2])、水。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设合金样品全部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超过100mL)
(1)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反应开始进行(铁架台和铁夹的安装可省略):
①将称量后的合金样品用铜网小心包裹好,放在800mL烧杯的底部,把短颈漏斗倒扣在样品上面。
(2)合金样品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是:
解题思路和要点
实验步骤的设计就是要求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准确测量产生的氢气,采用的是排水集气法。为此,要求①必须在加入盐酸前,先使烧杯内漏斗颈口以下和倒置的量筒内充满水并没有气泡;②盐酸必须在实验装置安装完成后才可加入,否则一部分气体将流失,也无法用手将装满水的量筒倒置放入烧杯;③盐酸须引流至烧杯底部,以便合金与浓盐酸反应。因此需添加的正确的实验步骤应是:
答案和评分标准
②往烧杯中注入水,直至水面没过漏斗颈。(没答水面没过漏斗颈不给分)(3分)
③在100mL量筒中装满水,到置在盛水的烧杯中(量筒中不应留有气泡),使漏斗颈伸入量筒中,烧杯中水面到杯口至少保留约100mL空间。(只要加点的部分全部答对给3分,装满水的量筒怎样倒置在杯中可不作要求,答或不答不加分也不扣分)(3分)
④将长颈漏斗(或答玻璃棒)插入烧杯并接近烧杯底部,通过它慢慢加入浓盐酸,至有气体产生。
注:实验步骤顺序写错,或在步骤②中加入盐酸,则不论其它步骤回答是否正确,小题(1)均为0分。
(2)使样品在反应时能保持在烧杯底适当的位置(或答避免反应时样品漂浮)(2分)
常见错误的评析
本题与中学里《钠与水的反应收集氢气》的实验相似,区别在于需要准确测量产生的气体。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量、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题第1小题共9分,三个给分点,每个给分点又分为2~3小点,评分标准特别强调步骤顺序。在抽查的300份试卷中只有1人完全正确得9分。而有230多人得0分,另有60余人得1~8分,其中最多的错误就是设计的步骤顺序错误,在装置完成前加入盐酸,如此只能得0分。其它多见的错误有,烧杯中加水量未予说明或低于漏斗颈口,失3分;未说明量筒装满水后倒置,未说明漏斗颈伸入量筒,失2~3分;加盐酸未引流至底部,失2~3分。
本题第2小题2分,铜网包裹合金的目的,与《钠与水的反应收集氢气》实验中,用铝箔包裹金属钠的作用相似,但只有不到40%的考生做出正确的回答。错误的答案中最多的是,铜和锌构成原电池,使反应加快(或减慢)。
对造成本题失分率高的原因,一些考生的解释是,没有做过这个实验。实际上反映出中学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有的同学初一看试题,以为很简单,急于动笔,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却只得了0分。
解题思路和要点
本题中的主要知识点在初三时就已学过。主要知识点有: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盐的温度效应不同。氯化钠的溶解度的温度效应比较小,硝酸钠或硝酸钾的温度效应较大。②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溶质会析出。蒸发溶剂时,先析出的是高温溶解度小的盐,温度降低时,析出的是低温溶解度小的盐。③盐溶解后,是离子溶液,混合盐溶解后是混合离子溶液,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溶解度小的盐析出,而不一定是原来的盐。如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钾与硝酸钠溶解后与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后的溶液完全相同,均为等物质的量的四种离子,蒸发溶剂析出的是氯化钠,降低温度析出的主要是硝酸钾和少量的氯化钠。因此,此题的解题思路是:
⑤34.0gNaNO[,3]和29.8gKCl均为0.40mol,溶解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四种离子浓度与(1)溶液完全相同,同样的实验过程析出的盐与析出量与(1)相同。因此,解题如下:
答案和评分标准
(说明:答对1个得1分,全对得3分)
常见错误的评析
本题共8分,在300份试卷中有140多人得零分,其他考生大多得1~4分,只有一位考生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均正确,但也因中间计算错误而扣一分,得7分。
与其它试题不同,此题得0分的考生大多是没有做,对于这样一道考基础知识的题目有近一半考生放弃很令人费解。据了解,有些考生是由于前面考得不顺利来不及做,但也有一些考生按一般的思维定势,以为压卷题总是最难的,所以自动放弃,实在可惜。
此题的错误主要在第2小题,大多数考生都没有意识到,第2小题的溶液与第1小题完全相同,不用计算,结果也与第1小题相同。不少考生按硝酸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进行计算,结果必错。也有一些考生在两小题中都计算四种盐的溶解量,得出几种析出物。说明考生对混合离子溶液的性质掌握不好。
此外,在今年的试卷中,算式列对,而计算错误的情况非常普遍。
平心而论,这两题的难度并不大,虽要有较高的思维深度,但都没有超纲,也没有什么误导和陷阱,为什么考得这么差,值得深思。由于得分普遍低,这两题的实际区分度也不好。
二、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启示
1.须切实加强“双基”教学
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所占的比例最大,而且这类试题往往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相当多考生在这部分的失分仍较高,说明中学化学教学仍需狠抓双基,这也是能力提高的基础。
2.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是十分显著的,由于条件的限制,更多的是教师的原因,中学的实验教学始终是薄弱环节。近几年高考中,实验题的赋分都占17分左右,这对加强中学实验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在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步骤的设计,让学生注意每个实验中所能迁移和开发的知识,应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使学生能准确地描述所做的实验。
3.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基础教育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近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相当数量的考生的综合素质仍然较差,表现在:
(1)基础计算能力差,许多考生算式列对,但结果却算错,甚至简单的加减法也错。这和学生平时常用计算器,很少笔算练习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基本运算能力不重视。这也与多年来高考的评分标准有关,只要算式列对,即可得到大部分甚至全部分数。
(2)考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差,字迹潦草,错字别字连篇,语言不到位或表述不清。在中学教学中,相当一些学科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重视,认为这是语文课的责任,对学生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的文字错误也不予指正。
(3)考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今年的考题量与前几年基本相同,难度也相当,但却有相当多的考生没能做完全部试题,这与心理素质有一定关系。今年的化学试卷的难主要是第一遍审题的感觉,因为题意新颖,又不是直接用所学的概念可解的。若心情放松,情绪稳定,进行第二遍审题,则难度也就会很快降低。
总之,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成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