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管理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0-7695(2008)03-0047-02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5年我国环境污染带来的直接损失达10515.0万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达2388亿元,比2004年增加25.1%,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的1.31%[1]。因此,在中国推动企业实施旨在节能、降耗、降低污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已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生产的非绿色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屡遭挫折,这些问题的出现势必会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向和谐社会迈进的步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持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开始反思其活动与环境的相容性,在各个方面对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但人们对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的研究时间较短,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研究。1994年,Webb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环境负责制造”项目组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绿色的本质特征直接体现在5R上,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方面。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但对其概念的界定还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以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为基础;以资源最优配置,实现与环境相容为目标;综合考虑产品的原材料获取、设计、加工、包装、销售、运输、使用、报废处理及再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最终促进社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以及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
2 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法规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理较轻,如现有的排污费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用,许多企业从成本考虑往往会选择直接交纳排污费。在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往往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局面。有的地方政府由于政绩的需要,往往只重视发展经济,甚至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公然为高污染企业大开绿灯。
2.2 消费者缺乏环境意识
目前我国部分公民的消费意识开始向绿色化方向发展,但从整体来看,还没有形成绿色消费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绿色消费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绿色产品往往售价较高,许多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时,仍然会选择传统的产品。
2005年12月15日,中国一汽丰田生产的普锐斯下线,2006年3月正式投放中国市场。这是一款非常著名的混合动力汽车,也是全球第一种大量生产的环保汽车。目前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50万辆,占有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近70%的份额。然而上市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普锐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极其困难,甚至在一些大城市的销售商中留下了平均1个月销售不出其1辆的记录[2]。对于中国人来说,普锐斯的市场失利也证明了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仍然摆脱不了价格决定购买的低层次诉求,在低价格的竞争力面前,环保概念在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仍然是苍白如纸。
2.3 企业成本的提高
虽然从长期来看,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有助于获得社会的支持,有助于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Fiskel(1995)定量地研究了绿色采购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认为通过绿色采购在提高其环境绩效的同时能提高公司的商业绩效。朱庆华(2004)以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通过定量研究,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明显提高了企业的环境绩效。但从短期来看,构建绿色供应链需要企业对原有系统进行重新改造,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原材料选购、生产工艺等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经营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由于自利性与竞争的存在,许多中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仍然相当缺乏。
2.4 技术障碍
绿色供应链模式强调设计、采购、生产、包装、回收等各个环节均实行“绿色化”,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和难度。例如为了满足减少有毒物质的要求,许多企业经常发现他们难于找到替代材料,或替代材料无法实现相同的功能与绩效,如电子行业无铅过程的技术挑战,服务行业缺少替代燃料、基础设施以及支持更清洁的货物运输系统等。
3 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法律与制度
当前,我国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法规与制度仍相当缺乏。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和打击力度,通过法律法规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进行激励,对其实行税收减免或补贴政策。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既向各企业决策者宣传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又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实施。
3.2 加大执法力度
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防止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局面。2006年,浙江省海宁市就发生过“污染企业恶斗环保企业”咄咄怪事,海宁市许村镇号称“中国家纺第一镇”,而面对其污染日益严重的区域环境,一份兼顾控制污染和节约能源的环保热力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频遭梗阻,政府几大部门束手无策。当地数十家污染企业的“龙头老大”——海宁龙洲印染有限公司公然叫板带头抵制,照“污”不误,甚至脱网发电生产,给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在“西风压倒东风”的对立阵局中,一个投资2.3亿元,旨在为当地治污节能前驱效力的环保企业,一年间竟被掐住咽喉,逼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时刻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3]。当下,科学发展观的国家战略在某些地方正遭遇伏兵阻击,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亟待打一场保卫战和持久战。
3.3 加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自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提出以来,世界上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但国际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还较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也主要局限在上述一些国际知名大公司。如在我国,近年来在绿色制造及相关问题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CMS主题均支持了一定数量的绿色制造方面的研究课题,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目前的研究还仅仅集中在概念和理论上。因此,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将绿色设计管理、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等与评价方法和决策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它对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 加大对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培养
针对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消费者环保意识不强的现状,各级政府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各种媒介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从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3.5 企业股东和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仅对原有体系进行小范围的改良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企业股东和高层管理者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关系到这种战略性管理的成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标兵企业都把自己定位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领导者,它们不仅制定了自身标准高于有关法律规定的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绿色设计等目标,而且还积极提高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在整个供应链中寻求对环境最友好的方案。因此,要有效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在企业内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高层领导的支持有助于企业作出的重大决策都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向的,许多供应链管理和环境管理的专家都一致认为,高层领导的支持关系到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败。
4 结论
中国作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第四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已势在必行,随着我国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构建环境和谐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