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沙医学院,16级本科中医学1班,湖南,长沙,410219)
(2. 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湖南,长沙,410219)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使用当归四逆汤在冬季治疗冻疮和冬病夏治治疗冻疮的效果,确定冻疮的冬病夏治理论,达到促进临床推广、服务临床、服务病患。 方法:以手患冻疮的女性患者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以当归四逆汤为方分别对其进行夏治一年、夏治两年、冬治一年的对照实验,观察冻疮的愈合效果与复发程度。结果:在冬病夏治的理论指导下,夏治一年与夏治两年的复发程度均较低于冬治一年,冻疮复发症状也有相对减轻。 结论:用当归四逆汤方对冻疮进行冬病夏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冬病夏治;冻疮;当归四逆汤,外治法
冻疮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在湿冷为主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局限于末梢组织的皮肤淤血、红斑、炎症性损害。其发病特点为:局部皮损红肿、硬结、青紫,感觉麻木,遇热奇痒。该病临床症状较为痛苦,且极易复发,具有“一年发病,年年复发”的特点,并且破坏了皮肤的完整性,损坏了皮肤美感,极其影响美观。目前,中医西医都有各自治疗冻疮的方法,如西医多用消肿消炎药,中医多用中药内服,针灸。
当归四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温里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主治血虚寒厥证,如出现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临床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用。
冬病夏治:是中医"春夏养阳"理论之借势思想的具体体现与应用。是中医防治领域的特色治疗疗法。冬病是在阳气不足的前提下,以阴寒之邪为主、多因素复合形成"伏邪宿根",进而导致了经气脉络严重受阻的病机特征;而夏治则是以"起沉疴、复阳气、通脉络"为主要目的的"择时"治疗策略,以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实验立意于“未病先防”,通过“冬病夏治”这一与时间相呼应的治疗方法理论入手,采用当归四逆汤法对患者进行在夏季的防治,祛除体内寒气,达到治疗冻疮,防止复发的目的。
1.材料与方法
1.1中药及用量
治疗冻疮时,药方为当归20g,桂枝15g ,芍药20g,细辛5g,炙甘草5g,木通10g,生姜10g,大枣5枚。
1.2治疗方式
诸药加水500ml,(文火)煮沸后5分钟离火,用蒸气熏冻疮部位,待药液降至适当温度,将冻伤部位浸入带入药渣的药液内浸泡15-20分钟,1日2次,1剂药可连续使用4次。
1.3实验方法
1.3.1实验分组
共取60例Ⅰ,Ⅱ度冻疮的女性患者均匀分为A,B,C三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A组:采用当归四逆汤冬病夏治治疗一年 30人
B组:采用当归四逆汤冬病夏治治疗两年 同A组30人
C组:采用当归四逆汤冬季治疗一年 30人
1.3.2实验过程
A,B组对照:运用本次课题所提出的“冬病夏治”疗法,采用“当归四逆汤”的药方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治疗,其中,以具体的治疗时间为变量,分别用医治疗一年与治疗两年对A组、B组进行对照实验,并在此期间,具体咨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患处细微感受,细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不同,针对病患的实际恢复情况计算出冻疮复发率及治疗有效率,得出相应的科学数据,获取药方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长短的相关关系。
A、C组对照:同样采取“当归四逆汤”的药方,以一年为治疗周期,A组作为“冬病夏治”的实验组,与在冻疮起病时间--冬季进行治疗的C组进行对照,通过对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的观测,与对其在治疗周期后的发病率和治疗有效率的计算所得数据的比较,得到药方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点的相关关系。
1.3.3检测指标
冻疮症状有减轻即视为治疗有效,例如患者从Ⅱ度冻疮转变为Ⅰ度冻疮。
治疗有效率=(症状减轻患者+康复未复发患者)÷无明显改善患者。
1.3.4统计学分析
2.治疗效果
A组冬病夏治一年: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整个冬天未出现红肿痛痒,计7例;显效:有复发,症状减轻,计21例。无效:症状未减轻或加重,计2例。有15例显效患者于第二年三伏天再参与B组当归四逆汤熏治治疗,到冬天症状消失者有10例,症状再次减轻者计有5例;症状未减轻反加重者计0例。
C组冬病冬治一年: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红肿痛痒,计0例;显效,症状减轻,计12例,无效:症状未减轻或加重,计18例。
3.典型病例
患者,女,18岁,学生。于2017年7月初开始参与治疗。病史:双手起冻疮已有十余年。每到入冬时节手部开始红肿麻木,随着气温下降,冻疮症状逐步加重,出现硬结、肿痛、脓疱,且遇热奇痒。经上述方法对其进行熏治,其年1月初,患者左手冻疮个数减少,双手遇热发痒、麻木的情况出现改善。次年1月初,患者左手冻疮基本治愈,右手脓疱肿痛发痒情况明显改善。
4.讨论
近年来,随着气候不断变化,四季温差的加剧,冬季长冻疮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麻烦,成了人们不可避免且急需解决的难题。冻疮古称之为“涿”,首见于《五十二病方》,该病多发生于人体四肢末端、脸颊、耳廓处,尤其以女性群体手部为最多,亦称“水浸手”“水浸足”“冻烂疮”等。正如隋朝《诸病源候论》中对冻疮病因病机的阐述:“严冬之月,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气血壅塞,因即涿冻,赤疼痛,便成冻疮”。生冻疮者多素体阳气虚弱,冬令时节,外寒侵袭脉络,壅塞气血,致使体表局部皮肤失于温煦濡养,出现局部皮损红肿、麻木、疼痛。严重者则出现局部溃烂,甚至愈后还会留有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皮肤色素不均、疤痕、粗糙等。
当归四逆汤系仲景经方,在中医方剂中为温里剂,具有良好的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主治血虚寒厥证,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手足厥冷,疼痛拘挛与冻疮。而在黄芳等[1]与阮叶萍等[2]的实验研究中,最终结果也显示处当归四逆汤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与镇痛之功。方中当归、芍药可养血和营;桂枝、细辛可温经散寒;炙甘草与大枣则可以补中益气,加上木通有通络之功效。以汤药熏洗能直达病灶,加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实现治疗的效果。从古至今,在治疗冻疮方面,医者们对于本方多有体会。如陆渊雷谈到“冻疮多在手足,其原因无非外寒凝血,治以当归四逆汤,城心安理得哉。”,季晓洁等[3]在临床治验中,应用当归四逆汤对冻疮患者进行内服加熏洗21剂,患者手足肿痛麻木渐减直至消失,证明了当归四逆汤对于冻疮治疗的显著疗效。
冬病夏治的说法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 六节藏象论》中也道“长夏胜冬”,依据这种阴阳克制关系,夏季三伏时节,是人体阳气上升的高潮,气血运行最为旺盛,皮肤腠理最为松弛。此时治疗冻疮便是最佳时期,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此次试验“未病先防”,通过“冬病夏治”治疗方法理论入手,实现“天人合一”,采用当归四逆汤法对患者进行在夏季的防治,提升人体阳气,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目的。而在大部分医学案例中,当归四逆汤多以内服来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此次实验则以外用的方式对患处进行熏蒸。目前为止暂无结合当归四逆汤冬病夏治治疗冻疮的相关研究,因此本项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黄芳,黄罗生,成俊,等.当归四逆汤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5):31-33
[2]阮叶萍,金铭.当归四逆汤镇痛作用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0):1108-1111
[3] 季晓洁,马虎.当归四逆汤联合He-Ne激光治疗冻疮的疗效观察[B].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4):246-247
论文作者:张文彬1,袁雨晴1,,林天润1,,李蕾1,,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冻疮论文; 当归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阳气论文; 中医论文; 目的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