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森林旅游新业态的思考
黄彦敏
(四川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人口老龄化及亚健康人群陡然增多,人们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新要求。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以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受到人们广泛地关注与热爱。诚然,发展森林旅游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旅游产业之一。本文将从森林旅游的概念、森林旅游市场发展背景与现状、目标群体特征以及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森林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 森林旅游;旅游产业;目标群体
一、森林旅游的概念
森林旅游是指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森林资源,同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通过设计整合成集养生度假、营养膳食、科普教育、森林冒险为主的旅游景区,其目的在于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使人的身理、心理达到平衡,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旅游活动。
二、森林旅游市场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森林植物和森林类型极为丰富,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全国森林面积约为2.0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1.6%,森林资源数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自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湖南张家界诞生后,截止到2019年2月,我国共有森林公园3505处,规划总面积为2028.19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897处。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不仅推动了整个林业产业结构的更新与调整及森林旅游景区经济的增长,同时,更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森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016年2月,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标志着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同年5月6日,《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中提出各地方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本地区优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以森林观光、森林科普教育、森林康养为主的森林旅游业,以期创造新产业经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如图3所示,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该打磨机器人从端口最低点出发,在沿端口周向转动进行打磨的过程中会发生打滑失效,尤其在的转角范围内明显存在一个打滑失效区。发生打滑失效的原因是压紧力过小,也就是说,施加的预紧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力小于摩擦力和重力在该方向的合力,机器人在惯性的作用下发生打滑失效,这说明机器人发生打滑失效与预紧力、摩擦力及其自身重力等因素有关。
三、目标群体特征
由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早期森林旅游业所针对的市场主体相对单一,主要以康体养生、旅游度假的中老年为主和以偏爱科普教育、运动探险的青少年为辅。据相关数据显示,中老年群体多为50-70岁的城市慢病医养群及中高端退休群,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针对青少年而言,森林旅游大多在学校或夏令营等组织下进行,自发性旅游所占的比例较小。但随着我国对森林景区建设的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及接待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大多数景区不再以传统的森林旅游观光为主,增加了许多趣味性的游乐设施及主题活动,游客类型也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和青少年,如今的森林旅游已成为大众化的一种旅游方式。
对于海峡两岸学者而言,推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发展是其难以回避的使命。近年来,我国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是融合其他学科的最新理论对原有交际理论进行修正和补充。跨文化交际学的“修辞转向”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新发展。
四、当前森林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他们一直看着明珠塔走,走啊走,近两个小时才到。风大得方玫眼睛都睁不开,两人的头发乱飞,互相笑得像个傻子。
(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决策缺乏合理性。 由于我国森林旅游业开发时间短,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及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对森林旅游景区的建设还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营规范体系,缺乏指导性的意见。在建设森林旅游景区时应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政府机关加以引导,深化各部门合作机制,构建完善的森林旅游产业链。
(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永续发展。 首先,在一些森林旅游景区的建设中,往往存在远期发展目标不充分,近期发展目标太激进,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对资源开发力度、资源分配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够重视。其次,场地利用度低,没有发挥出场地本身的优势,大规模的开发模式使森林旅游景区原始生态美感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森林公园承载量超荷,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三)主题不明确,风格呆板。 森林旅游景区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当地人文历史内涵的体现,然而常常出现盲目借鉴优秀案例的情况,并未从场地实际情况出发,忽视场地精神,导致主题特色不明显,景观形态美感不足,风格呆板。
五、结语
森林旅游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旅游方式之一,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旅游新方向,同时也激发了森林旅游景区经济的增长,对提升森林价值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首先,通过对森林旅游景区的发展建设,可以培养人民群众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了解森林文化、保护森林的意识;其次,通过对森林旅游景区资源的有效整合,鼓励各企业与机构共同协作开发经营,突出场地自身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形象,开发旅游产品、旅游路线等,为森林旅游景区主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楚材,吴章文.森林环境资源与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3]杨财根.基于休闲旅游的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研究——以南京城郊森林公园为例[D].南京林业大学,2009.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6-0242-01
标签:森林旅游论文; 旅游产业论文; 目标群体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