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趋势分析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趋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图书馆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图书馆是一个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图书馆的资源构成、业务组织形式和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推动了图书馆理念、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第79届国际图联大会(2013年8月19日)上发布的《IFLA趋势报告》(IFLA Trend Report)旨在关注图书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技术发展对图书馆的挑战。报告推出后,国际图联曾多次在各种场合以此为主题作相关演讲和报告,以期引起全球图书馆界的积极反响。而“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趋势分析”的目的即在于对《IFLA趋势报告》做出回应,通过调研与图书馆相关的信息技术发展前景,预判图书馆业内各类中短期技术发展走向,完成对业界关键信息技术应用趋势的分析。

       1 图书馆技术研究的形势背景

       1.1 国际研究背景

       2013年8月,国际图联(IFLA)发布了由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经过多次会议交流和磋商,以专家访谈形式为主。结合文献调研等方法,勾勒出未来全球信息环境的可能发展趋势的《IFLA趋势报告》(IFLA Trend Report),并在之后多次以《乘风破浪抑或随波逐流?——如何在信息狂潮中把握方向》(Riding the Waves or Caught in the Tide? Navigating the Evolving Information Environment)[1]为题进行演讲,解读此报告。该报告定义了全球信息环境下的五个宏观趋势,涉及信息获取、教育、隐私、公民参与和技术转型,并阐述了数种图书馆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态势,包括大数据、移动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自动翻译、网络信息过滤及监管、数字化保存等。这些关键性技术将帮助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进行发展演变以保持其不被边缘化。报告推出后已有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和澳大利亚图书馆与信息协会(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ALIA)做出回应,前者的仲冬会议历来有关注新技术的尖端技术趋势(Top Technology Trends,TTT)分会场[2];或者在报告基础上完成了“图书馆与信息学专业的未来”(Future of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fession)项目[3]。

       2014年8月,国际图联继而发布《信息获取和发展里昂宣言》(Lyon Declaration on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launched)[4],强调政府信息、全民识字、儿童服务和信息通讯技术等具体的图书馆服务在支持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宣言指出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扩大交流和提供关键信息获取,尤其是偏远地区。图书馆和其他信息中介可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弥补国家政策和地方执行间的差距,以确保发展惠及所有社区。

       1.2 国内形势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曾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而同在“十二五”期间发布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5]也提到在新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孕育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当代,要掌握一批具有主导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学技术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现代科技是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泉。近年来,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的步伐也在明显加快,创新踊跃,亮点频出。科技应用远远超出了替代传统图书馆业务的概念,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促进了图书馆业务与流程再造。以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使图书馆走向了智能化;以3G为代表的移动技术,使图书馆走向了泛在化;以SaaS(软件即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等为代表的云计算技术。使图书馆走向了区域一体化;以数据挖掘为代表的大数据技术,使图书馆走向了智慧化。

       然而,科技的影响力在图书馆内才刚刚显现,科技不仅深刻影响了公共图书馆的上游产业如出版传媒业等,也极大影响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现代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已渗透到公共图书馆的各个领域,包括资源建设、读者服务、运维管理和图书馆建筑等,应用领域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如公共图书馆起初引进RFID的主要目的是取代条码,随着人们对RFID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均得到了延伸,包括各类自助服务、架位管理、自动分拣甚至到智能仓储,应用规模也从一个阅览室、一个馆到一个地区。

       1.3 图书馆行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已经面临海量信息存储、阅读方式转变和资源发现利用等多方面局限和挑战。同时,伴随着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图书馆还遭遇了读者和用户锐减的窘境。为了促使图书馆重新具备对用户的吸引力并能充分满足其大量知识信息需求的能力。有必要通过探索新兴技术应用来改变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和运行模式,并使用新技术工具来分析掌握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从而提升图书馆存储、传播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此外,在国内外相关政策和战略规划的扶持及推动下,图书馆也应牢牢把握机遇,大力开展技术开发应用的相关实践。

       现在,技术作为支撑和开拓图书馆资源及服务的关键工具,其重要性业已得到体现。从当前时期来看,图书馆正处于由传统型图书馆向运用新兴技术的新型图书馆(例如数字图书馆、无纸化图书馆、智能图书馆等)转型的重要发展阶段。各项新技术在与图书馆发生碰撞并根植于图书馆后,其相互之间的深入融合程度,特别是技术与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类服务之间的融合程度,以及技术本身的更新发展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都将可能改变图书馆的未来走向与发展态势,同时也将改变未来社会对图书馆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因此,针对图书馆相关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跟踪研究,是图书馆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

       2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标的确立

       进入21世纪后,新技术革命不断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图书馆作为信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引进和利用多种新技术开展工作的经验,同时也在不断与图书馆业内外专业技术人士开展交流对话。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结合对来自图情行业内外的信息技术专家、技术顾问及相关科研人员开展的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及文献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在图书馆已经应用或预测将在图书馆中引入应用的图书馆信息技术进行筛选,对其中关键的信息技术,针对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可行性、当前的服务效果、应用发展前景和应用所需发展年限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判断和预估。

       2.2 文献研究方法概述

       文献调研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在广泛的文献普查和资料阅读基础上,梳理与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及研究趋势。鉴于课题内容所设计的范围和领域较广,既有大数据、社交网络这样的具有通用型和社会共识的技术,也有应用范围相对集中于图书情报信息组织上比如RDA、SKOS等技术;既有图书馆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也有业务领域和模式方面的;既有应用于图书馆本身的业务的技术,也有利用该项技术用于为最终用户服务的技术。因此调研的文献来源和类型相对较为广泛化和多样化,既囊括传统学术期刊的专业论文,又涉及学术专著、专业学术网站、学位论文和行业研究报告等。英文文献来源不拘泥于外文期刊数据库,还涵盖国外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学会网站、图书馆研究机构网站以及与图书馆有关的研究报告、尤其与信息技术发展有关、与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研究报告。由于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图书馆应用新技术给出参考,因此检索文献以近十年发表的文献为主,尤其关注近两年的发展趋势。

       检索途径方面,除了通过上海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索取文献,并通过上海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上图发现”、上海图书馆iDOC文献检索平台集成检索;对于外文文献,还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SCIE子库进行发文量研究。通过文献调研确认了需要下一步调研的图书馆关键信息技术集合。

       2.3 专家调研方法概述

       在确立图书馆关键信息技术集合之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来自图情行业内外的信息技术专家、技术顾问及相关科研人员开展调研。专家调研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每一个技术点,设计该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可行性、当前在图书馆应用的服务效果、在图书馆的发展前景的打分题,和对该技术在图书馆实际应用所需要的发展年数的选择题。网上问卷(http://www.wenjuan.com/s/NVRnUv/)通过在图书馆馆员QQ群、馆员论坛等平台进行分发。收到有效答卷200份以上。

       根据专家答题率的高低判断技术点在图情领域被了解的情况,结合可行性和服务效果的得分,判断其发展现状,结合服务效果和发展前景的得分判断其发展前景。同时考虑到文献研究工作可能的疏漏,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题由专家提出新的技术点。

       3 研究结果与呈现

       3.1 文献研究结果

       文献检索研究的成果,一是明确技术点的研究进展并确定研究范围,对该技术点进行述评,二是了解重要技术研究论文的发文量以及发展趋势,根据每年发文量变化的曲线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走势,是急剧爆发式增长还是逐年升温或者渐行下坡。通过文献调研,确立近年来在图书馆已有使用,或得到馆员关注,进入研究,即将引入图书馆服务的技术点35个。

      

       以下举3个各具代表性的技术点示例,文献调研时间均截止于2014年9月,并未完全包括2014年所有发文的统计,仅以趋势作为参考。

       示例1:智慧图书馆

       伴随着IBM于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概念产生的“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概念是图书馆界一个新兴的概念,与图1的发文量趋势所反映的情况一致。其研究状况自2009年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1 “智慧图书馆”发文量趋势

       示例2:大数据

       2011年5月,麦肯锡咨询(McKinsey & Company)发布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报告》[6]首次提出了“大数据”(Big Data)概念,2012年3月29日美国政府推出的“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把大数据的应用提升到了全球战略的高度[7]。图书馆所拥有的数据虽然未必达到大数据量级,但随着对馆内不断产生的资源数据、运营数据的重视加剧,借助大数据的各类相关技术,存储、分析、挖掘发挥图书馆数据的价值以此拓展领域,提升服务。反映在图2中,其发文量迅速攀升到了一个高峰,但同样由于图书馆所拥有的数据未必达到大数据量级,该概念在图书馆内,包括社会上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其研究论文已经进入下滑阶段。但最坏的概念炒作期已经过去,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很可能通过结合目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同时替代一些现存方法,更趋合理的进入对现存方法的优化改进创新过程。[8]在2014年末至2015年末,大数据将由于组织如何通过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获益的争论而进入泡沫化谷底期。预计在2018年,大数据将成为业界标准。[9]

      

       图2 “大数据”发文量趋势

       示例3:替代计量学

       “替代计量学”(Alternative Assessment Metrics,Altmetrics),2010年由Jason Priem提出。作为评价期刊文章研究成果所广泛采用的引文计数和使用统计的替代算法得到了图书馆的关注,2013-2014年之间,为图情领域所热议,作为面向在线科研交流体系的全面影响力评估构建,有着巨大的潜力[10](见图3)。

      

       图3 “替代计量学”发文量趋势

       3.2 Gartner新兴技术潮流曲线的引入

       从1995年起,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开始运用“新兴技术潮流曲线”(Hvper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y)(见图4)来跟踪新技术的周期性发展趋势。该曲线针对某一特定新技术在成熟度(Maturity)和期望值(Expectation)两个维度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将新技术的发展成熟度分为五个阶段,即:技术萌芽期(Innovation Trigger),期望膨胀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泡沫化的谷底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稳步爬升的光明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实质生产的高峰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每个阶段的需求对象和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力各不相同。

      

       图4 Gartner新兴技术潮流曲线

       技术萌芽期,新技术开始萌芽,早期不为人知,基于该技术生产的第一代产品往往为定制需求,价格高昂,期待度低;之后,随着媒体的大量报道和渲染,技术进入期望膨胀期,其期望度获得迅速提升直至顶峰,这时的关注度往往表现为过度热情,存在不实际的投射,可能有个别技术的应用成功案例,但由于技术自身的局制,失败的案例更多,此时负面影响显现,新技术的价值受到质疑,逐渐进入泡沫化的谷底期;过热现象减弱后,人们开始反思新技术的实际价值,从而促进技术更新和完善,此前积累的实践经验提升了技术的适用性,随着可以量产的成果出现,该技术进入稳步爬升的光明期,再通过方法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使其逐步走向成熟应用的实质生产的高峰期。

       由于每项新技术的成熟周期不同,因此它在曲线上的行进速度不同。潮流曲线使用特定符号表示该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进入实质应用期所需要的发展年限,分为2年以下、2-5年、5-10年、10年以上和进入实质应用期之前就已消亡。

       经过与新媒体联合会的《地平线报告》等的比较,我们认为Gartner新兴技术潮流曲线在很大程度上可与本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相适配,它能够以可视化方式清晰地展示出35项图书馆关键技术的现阶段发展状态及未来发展预期。

       3.3 Gartner新兴技术潮流曲线的适用性调整

       将Gartner新兴技术潮流曲线的五个阶段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发展相结合,需要定义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五个阶段,使之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趋势相对应:

       ●概念初显期:与信息领域有关的新技术出现,并引起图书馆的关注。

       ●期望膨胀期:随着对此技术点的关注不断提高,图书馆开始考虑引入该技术或产品。

       ●泡沫谷底期:部分图书馆在服务中引入了该技术或产品,但应用初期,有质疑图书馆的引入行为的声音。

       ●稳步发展期:通过技术本身的不断更新和图书馆应用的完善,该技术或产品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获得了肯定。

       ●实质应用期:该技术或产品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产生了规模效益和良好的影响。

       3.4 图书馆关键技术潮流曲线

       通过文献调研确立的目前已经在图书馆有所应用或预测将在图书馆中引入应用的图书馆关键信息技术点有35个,以及通过专家调研分析判断和预估的对针对每一项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可行性、当前的服务效果、应用发展前景、应用所需发展年数,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Cartner新兴技术潮流曲线,以可视化方法清晰地描绘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路线。

      

       对采集到的专家调研问卷,排除全满分/零分卷等废卷,进行清理后,对每一项指标的得分进行累计百分比运算,根据分布情况,与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五个阶段进行定位;对应用所需发展年数一题的选择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值求取,获得专家意见;再与文献调研阶段的结果参照,最终形成图书馆关键技术潮流曲线图,见图5。

      

       图5 图书馆关键技术潮流曲线

       基于Gartner新兴技术潮流曲线所绘制出的图书馆关键技术潮流曲线,为图书馆技术领域的相关从业者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和应用参考。该曲线促使图书馆技术人员及时掌握和警惕相关新兴技术在此时此刻的发展态势,并根据各项技术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时机引进应用,从而能用较小的成本和代价获取较大的成功机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某项技术处于期望膨胀阶段时,不可因为“赶时髦”而言目地引入该技术,但是在某项技术处于泡沫谷底阶段时,也不可因为其“过时”而随意放弃,导致错过该技术的发展可能性。

       与此同时还需要认识到,图书馆关键技术潮流曲线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曲线,而是在持续地发展变化的。由于新兴技术一直处于不断产生和不断演进的状态,并且技术发展不可能始终保持匀速,因此对于不同时期绘制出来的曲线,同一项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进入实质应用期所需的发展年限极可能是不同的,而且有些技术可能会消失在曲线上,有些新技术则会初次出现在曲线上。所以,仍然有必要对图书馆关键技术潮流曲线作定期跟踪和更新,以保证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课题的网上调研问卷并未关闭,为长期的关注做好准备。

       4 结语

       近年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可以说都是技术趋势的体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应用依然会延续当今的潮流,一些热点会延展开来,应用更为普遍;一些热点会消退,或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一些新的热点会出现,引领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趋势的研究就是对图书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研究,了解技术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图书馆所用,是我们不断需要关注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4-12-08)

标签:;  ;  ;  ;  

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趋势分析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