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格局调整与社会阶层新变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与挑战_工人阶级论文

利益格局调整与社会阶层新变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与挑战_工人阶级论文

浅谈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阶层新变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浅谈论文,格局论文,新变化论文,社会阶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党的建设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课题。改革的过程就是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经济利益和经济结构的再调整,政治体制改革是权力结构和权力机制的再调整,两者都牵扯到一个利益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培育多元利益主体,并调动各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给党的建设所带来的影响与挑战也十分明显。笔者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利益格局调整与社会阶层的新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的影响作一点粗浅的分析与探讨,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作一点初步的思考。

1.利益格局的调整、经济关系的新变化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党的团结统一面临潜在威胁。

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我国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对党的团结统一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对中央提出了不同的利益要求。鉴于过去几十年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幻灭,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从1978年开始就多次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这是与我国的国情完全适应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东部、南部地区特别是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区因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得更快,客观上拉大了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差距,从而在一个侧面加剧了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利益分化过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避免因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反差过大而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一个利益调整的重大的政治问题。现在我国客观上存在着地方与中央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东部、南部发展快的地区与中西部发展慢的地区对中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各自都会更多地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要求中央对自己采取特殊的政策,本位主义、分权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的东西就会多起来。这与党的团结统一是矛盾的。一些地方的干部追求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利益的意识增强了,顾全大局、服从大局、考虑国家利益的意识不同程度地弱化了。即使一些比较廉洁正派的领导干部,在维护地区和团体利益时也会毫不含糊。如走私问题、法院成为地方主义保护伞的问题等,都是这种意识的典型反映。这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很有市场,不利于保持中央的政令畅通和维护国家利益,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是由于经济关系的新变化,产生了更多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中央和党的各级组织也有不同的利益要求。也就是说,不仅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在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出现了利益上的矛盾。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看,与单一公有制相比,产生了家庭农副业经济承包户、建筑承包户、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合伙制企业等多种利益主体;国有企业由于实行改组和股份制改造,也更接近于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一大批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走向市场,也使它们产生了强烈的主体意识。从分配形式上看,过去的分配方式平均主义严重,现在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原则调动了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等等。但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要求,这也给党的团结统一带来了一些影响和问题。

三是利益主体多元化还表现在党员队伍中也出现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群体。如党员私营企业主、党员外商代理、党员个体户以及拥有大量私人资本的党员干部等。这些人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政治思想、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他们的利益要求也会不同于其他群体。另外,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些党政机关干部受到利益驱动,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组织需要,纷纷跳槽,在党员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思想统一和行动一致是否还有保证,就是一个问题。

在这种多种利益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下,党的各级组织如何既代表国家与全体人民的利益,维护全局利益和党的统一,又关心具体利益主体中群众的利益,增强凝聚力,发挥好政治领导作用;既能注意培育多元利益主体,又能化解利益主体多元化对党的团结统一所带来的潜在危机,真正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既能尊重党员个人的合法利益,又能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保持全党思想、政治、行动上的完全一致;这些都是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课题。

2.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使巩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的任务更加繁重。

执政党的阶级基础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的性质的大问题。实质是依靠谁、代表谁的问题。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此党只能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主要有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阶级,另外还有一个知识分子阶层。然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我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形式了。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另一方面无论是工人阶级还是农民阶级内部都出现了具有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利益特点、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社会阶层。这些不同的阶层都有不同的利益要求,从而对党的阶级基础、党的性质、党员教育管理等都产生了许多影响,当然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需要引起充分注意的:

一是工人阶级队伍状况的变化,对党的阶级基础的巩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比如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和公有制经济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相当一部分企业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有的企业破产了,有的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作为党的重要的阶级基础的产业工人,现在有的下岗了,有的失业了,有的放长假待业,他们生活水平下降了,已经没有了主人翁的光荣感,对国企改革的前途信心不足,对党的信任度和对企业的责任感呈下降趋势;而有的工人却拥有股票、债券和房产,他们对党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在建立新型的契约化的劳资关系后,工人与企业相互间的责任与依赖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农民进入城市后加入了工人的行列;由于诸多原因,公有制企业中要求入党的一线职工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等。也就是说,党最为重要的依靠力量——工人阶级队伍的组成、成员的生活状况、所处的社会条件以及思想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另外,大量新经济组织特别是大量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由于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比较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之一。这些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和城市的下岗、待业职工,还有一些相当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这支职工队伍总的来看年龄比较轻,文化比较高,应当成为党员队伍重要的后备力量和源头之一。但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中党的力量非常薄弱,相当一部分企业无人做党的工作或政治工作,加上非公企业中职工受利益驱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流动性非常强,对他们实施教育管理也比较困难,因此新经济组织中要求入党的人很少;这就从另一个方面使党的后备力量受到削弱。党的基础比较好的公有制企业效益出现了滑坡,而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非公经济却呈现出很强的活力,这对于执政党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现状与特点直接影响党的先锋队性质,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二是私营企业主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基层党组织对其政治归属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但是其政治地位决定了我们党不能把他们作为执政党的依靠力量,而这支力量还在不断壮大。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执政基础是否像以前那样牢固,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些私营企业主要求入党,这件事本身给党的基层组织、包括党的一些理论工作者带来了认识上的分歧。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党的性质和党的方针路线的正确执行。

三是由于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差距,使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与过去相比有了一些新变化,如物质利益矛盾突出,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由于利益上的差距日趋明显,矛盾也日渐显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也开始出现。特别是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成为人民群众很不满意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傍大款”,置群众生活的困难于不顾;一些党员只顾自己先富,不愿带动群众共富;一方面是一些人、甚至是一些党员干部生活腐化,沉溺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一些下岗职工生活困难,一些农民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这种强烈的反差导致近年来人民内部矛盾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有加重趋势,有的地方矛盾已经激化,社会不安定因素明显增加。仅从表面形式看,城市下岗职工上访事件不断增多,农村因农民负担问题而引起的上访事件甚至冲击政府机关的事件也有增无减,一些党员也参与其中,甚至起组织、带头作用。解决这些新的矛盾,充分调动各方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当前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实质都是一个利益关系问题,地方与中央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等等。这种多元利益主体局面的形成向党的领导的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也向执政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因势利导,善于审时度势,学会掌握与驾驭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把党的建设工作融合于经济工作中同步进行,避免就党建来抓党建。应当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从维护党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出发,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在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把党建设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强化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全局观念,维护中央权威,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

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党的团结统一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党在任何时候都强调思想上统一,政治上统一,步调上一致。利益格局的调整确实给党的团结统一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和潜在的威胁,但各级党的组织要正确对待这种影响和威胁。应当看到,利益格局的调整是经济基础的变化给上层建筑带来的影响,对于调动各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且党内利益的矛盾任何时候都有,计划经济时代也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的就是不同利益的矛盾。因此,在各种挑战面前,各级领导干部头脑要清醒,要站得高,看得远。

首先要从政策上调整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从中央来说,党中央只能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不可能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利益团体的联盟,也不可能成为某个利益主体的代言人,否则就不叫共产党了;但作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党中央又必须在政策上协调好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同时还要避免出现两极分化,避免出现因利益不同而造成党的分裂的现象。这也是党驾驭改革全局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前提下,党的政策应有所创新,区分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对象制定适合新情况、新问题的具体政策,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没有统一意志和统一步调是不行的。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自觉服从和顾全国家大局,确保政令畅通,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这样,我们就可以集聚起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的强大力量。同时,中央也要把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和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国家政策法规的统一指导下,鼓励地方和基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根据这一精神,从党的政策上来说,一是要解决好地区与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贫富悬殊的问题。二是要切实深化农村改革,想方设法搞活国有企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对此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已分别作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必须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当前特别要突出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里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感下降是党的工作中的一大失误。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的部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的问题时曾指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而且关系社会政治的稳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是必须长期关注和着力解决的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着眼,采取

有效措施把这件事情办好。朱镕基总理也曾指出,国企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下岗人员能否妥善安置。因此关心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当前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还关系到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是否巩固、党的依靠力量还是否可靠的问题。相信在全面推进农村、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全面进步的同时,农民和企业职工的物质生活水平能得到大大提高,党组织在农村、企业的战斗力和吸引力会大大增强,这样各种利益矛盾才可能真正得到妥善解决,党的团结统一才能有更坚实的基础。三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整顿和处置社会上特别是党内非法致富、非法暴富的团体和个人,不能让他们非法得来的财富合法化;同时鼓励各利益主体合法致富,在公平、合理的竞争中追求自己的合法利益。当然现在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因此,要通过政策对利益关系的调整,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其次要强化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全局观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从理论上讲,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利益一致,思想一致,所以行动一致、团结统一比较容易;但现在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又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全党行动一致、团结统一就不像过去那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全党的全局意识,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全局意识、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使每一个领导干部明白,任何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支持。离开国家发展的大局,哪有地方的发展?因此,不能只考虑地方的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顾国家和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更不允许为了地方的利益去损害国家的利益。这是一个很严肃的政治问题。全党都必须维护中央的权威,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中央的政策,不能有利于我的就执行,不处于我的就不执行;更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地方分权主义。利益主体多元化是一个事实,地方利益、个人利益都应当受到保护,受到尊重,但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明白,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远要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而不能与中央对着干。

第三要严肃党的纪律,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政治思想上的统一是前提和基础,严肃党纪是保证。把地方利益凌驾于全党利益之上,把局部利益凌驾于全局利益之上,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甚至为了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个人利益而破坏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和集体利益,就必将破坏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纪律绝对不能允许的。严肃党纪,就要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严肃党纪,就要严肃查处一切有损于党的团结统一的行为;严肃党纪,就要求全党思想、政治、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党的政治纪律的主要内容。必须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是谁,只要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就必须绳之以纪,绳之以法。

2.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先进性,巩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

由于社会阶层的多样化所产生的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党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新变化。如果这种变化处理得不好,就有可能改变党的性质。因此,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巩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

首先要解决好党的依靠力量问题。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的工人阶级队伍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工人阶级还能成为党的依靠力量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当是肯定无疑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没有变,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没有变,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没有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也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工人阶级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工人自身的原因,如有的工人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变化,理想、信念动摇,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对反腐败斗争信心不足等造成了他们对党认识上发生了偏离等;有的则是由于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条原则坚持不够、认识不深、贯彻不力所造成的。工人阶级能否成为党的阶级基础,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我们执政党所做的工作;另一个是我们执政党本身。如果我们执政党本身腐败了,脱离群众了,那就是自己背离了这个阶级基础。反过来,阶级基础也就不拥护你了。因此,在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是各级党委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想问题、作决策,首先要着眼于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相反。必须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扬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时要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保证他们当家作主;还要加强对工人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要加大在工人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加强党同工人阶级的联系。二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队伍,加强党对非公经济的领导。要通过建立组织、选派党的工作指导员等多种渠道,加强非公企业中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企业员工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追求政治上的进步。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要把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向非公企业倾斜,壮大党的队伍,增强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次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党员队伍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种变化不同程度地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产生了影响。要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一是要加强对党内私营企业主党员、股东党员、党员外商代理等特殊群体党员的教育管理。这部分党员手中都握有一定的资本,他们的工作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好自身利益与党的利益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教育他们手中有资本、有股票,但心中要有党,要时刻想着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能干与党员身份不相符的事,更不能干违反党纪国法的事。二是要统一基层在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上的认识。私营企业主是近年来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力量,他们在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非常活跃的力量。但能否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理论界和实践中都有争论。应当说,强调应当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的同志只看到了有利的一面,而忽视了不利的一面。笔者也认为,对私营企业主也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有些私营企业主各方面表现确实是不错的;对私营企业的剥削问题也应做具体分析。但也要看到,若吸收私营企业主加入党组织,就有一个他们代表谁的利益这个非常原则的问题。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他只能代表资本。作为私营企业主,必然要考虑资本如何扩大,如何滚雪球,他能够考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吗?他能够完全按照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吗?如果不能就很容易在党内形成一个很特殊的利益群体,这样党的性质就有可能改变。因此,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将思想统一到中央规定的精神上来,不能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但对他们的政治热情要加以保护,不能把他们视为与党对立的力量,要鼓励他们追求政治上的进步,使他们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严肃查处党内违法乱纪分子及腐败分子。要通过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严肃执纪,规范党的建设,纯洁党的队伍。我们的党员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合格,有的已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堕落成人民的敌人,他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望。但现在党内出口不畅,相当一部分已丧失党员条件的人仍滞留在党内。因此必须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严肃查处各种违法乱纪分子和腐败分子,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否则党将严重地脱离群众,脱离它的阶级基础,失信于民,失信于社会,党的执政基础将不再牢固。

第四要解决好社会各阶层、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正确处理好部分公有制企业中负责人与企业职工的关系,不能把公有制企业中管理人员与职工的关系变成“老板”与打工者的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处理好农村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切实转变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三是要处理好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分配不公问题,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间的收入差距;四是要处理好私营企业中业主与雇工的关系,正确处理劳资矛盾,维护雇工的合法权益,等等。

利益格局调整与党的建设的关系是一个大课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加以解决。对利益格局调整对党的团结统一的影响要重视,要超前研究。利益矛盾随时随地都有,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意识都将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必须从改革全局出发,既要协调好各利益主体的利益矛盾,又要始终维护党的根本利益,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标签:;  ;  ;  ;  ;  ;  ;  ;  ;  ;  ;  ;  

利益格局调整与社会阶层新变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与挑战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