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科学;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科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应当带领学生领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常见的科学现象,让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世界。但很多学生对科学课程没有学习欲望,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充分的激发。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一、游戏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游戏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想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当中引进教学游戏,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在使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游戏教学应当始终服务于教学内容,服务于课堂,切忌出现为了游戏而游戏的现象,导致游戏教学流于形式。除此之外,教师还需注意,在使用游戏的过程中,应当及时的对游戏内容进行调整,并不断的改变游戏的形式,避免学生因为同样的游戏重复次数过多而感到厌倦,使游戏教学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例如,教师在执教《方向和位置》一课时,便可以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教师不应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更应当是教学工作的创造者。因此,教师大可不必将教学活动的范围局限在教师之内,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户外,通过游戏感受分辨方向与位置的具体方向,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这项技能。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将课堂搬到了户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有趣的游戏当中,学生的兴趣同样会被激发,而学习兴趣又会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
情境教学在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教学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可以说是作为直接、最为直观的教学方法。由于科学学科有着抽象、逻辑严谨的特点,导致学生在脑海中对教学内容等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也就说,学生感性的认知习惯与认知特点与理性的科学知识之间形成了一对难以在短时间内调和的矛盾。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将抽闲的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执教《生活用具》一单元时,根据单元中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当中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此情境当中进行思考,进而帮助学生在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构建起联系的桥梁,使学生产生共鸣,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在教师所营造的情境当中,同样可以结合前文中提到的游戏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发挥想象力,将常见的生活用品做成一些有意思的玩具,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更加充分的激发。
三、实验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科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而实验教学本身即具备着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进而提升学生在科学课堂当中的参与度。与此同时,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事物的变化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不仅如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被进一步提升,并使学生的探究意识获得发展,帮助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
例如,教师在执教《植物的生长》一单元时,教师便可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家中带来几颗绿豆,让学生使用塑料瓶制作一个容器,在容器底部放上被浸湿的纸巾,然后将绿豆放在纸巾上,让学生每天完成一篇简单的观察日记,记录绿豆的发芽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提升科学教学的趣味性,首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户外,通过户外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其次,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完成对知识的思考,并结合游戏教学,促进寓教于乐,以乐激思,以思激学的良性循环产生;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其更加清晰的认识事物的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宋素芬.浅谈如何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9(33):58-60.
[2]张道初.构建核心素养下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33):61.
论文作者:李季秀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游戏论文; 科学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情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