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过程中的中国-东盟关系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变革过程中的中国-东盟关系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变化中的中国——东盟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中国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是东盟重要的邻居,在历史上,东盟与中国之间曾经有过许多恩恩怨怨,最近几年,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得到了重大的改善,中国领导人一再表示,近年来,中国与包括东盟在内的所有亚洲周边国家的关系处于最好的时期。

***

一、政治关系全面改善

90年代东盟—中国关系改善和全面、健康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敌意和误会已经逐步化解,理解和信任正在逐步增加。

印尼与中国的关系自60年代中期断交以来便长期处于冷冻的状态,在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解冻的迹象。1985年4月,吴学谦外长应邀到万隆出席万隆会议30周年庆典,受到苏哈托的接见,这是中印断交以来的第一次高层的接触。1989年2月,苏哈托同意实现中印两国关系正常化。1990年8月8日,中印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紧接着,新加坡也于同年10月3日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次年9月30日,文莱也与中国正式建交。至此,东盟6个成员国全部与中国建立或恢复了正式外交关系。

90年代以来,东盟各国和中国之间的高层接触与对话也十分频繁,从而为消除误会,建立互信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3年是双方高级领导人接触最为频繁的一年,几乎所有的东盟国家领导人均访问了中国,西方评论家为此把这一年称为中国的“东盟年”。

在1993至1994年期间,中国高级领导人也频繁地出访东盟各国,引起西方国家的密切关注。

二、经贸领域的合作全面发展

在70年代初期以前,支配东盟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是意识形态和美国的“遏制政策”,从70—80年代,东盟与中国关系则是建立在反对越南和苏联这两个共同敌人的战略关系上。在冷战结束后,东盟与中国双方很快就为新时期双边关系的发展找到并且奠定了新的基点,这就是各自的经济利益。因此,90年代的东盟与中国关系将是讲求实效和经济挂帅的一种新型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中,政治让位于经济,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被放到一边,双方都努力地求同存异,双方之间的最大的“同”,就是为加快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加强经济合作,努力提升经济合作的水平与层次。经济挂帅的新型东盟—中国关系的具体表现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双边贸易迅速增长;二是双边相互投资大幅增加;三是各国政治领导人互访时均有大量的工商界人士随同,访问的重点是考察投资环境,寻找投资合作的机会以及签订政府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协议。

现将近年来东盟各国与中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分别介绍如下(不包括文莱):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

1985年7月,印尼和中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恢复了中断18年的直接贸易,从此,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逐年增长,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下同)1985年,双边贸易总额为4.7亿美元,1990年增至12.5亿美元,1993年又增至21.4亿美元,1994年1—11月为21.5亿美元。印尼在华投资在近年来也出现迅速增长的势头,从1979—1990年, 印尼在华直接投资协议金额累计达600万美元,而1991年一年就达1091万美元,1992年又增至1.2亿美元。

中国—马来西亚经贸合作

近年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曾先后三次访华(1985年11月/1993年7月和1994年5月),两国领导人就双边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地区事务及国际事务等问题达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从而为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发展铺平了道路,目前,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新加坡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1989年,双边贸易额为10.4亿美元,1993年增至17.9亿美元,1994年1—11月达22.7亿美元。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商品主要有天然橡胶、原木、棕油和石油等初级产品。近年来,马来西亚向中国输出的制造品也在不断增加,主要的有化工品、胶合板、化肥、金属制品、电话机、电缆、纺织品、一般工业机械和仪器及其零部件等。中国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商品主要有:食品、纺织品、玻璃器具、饲料、医药用品、肥皂、工艺品及电机产品等。

近年来,两国之间的相互投资非常活跃,1993年,有200多名工商界人士随同马哈蒂尔总理访华,前来中国考察投资环境和寻找合作机会,双方签订的经济合作协定有:“关于对所得税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税漏税协定”,“海运协定”,“贸易协定”,“航空服务协定”,“投资保障协定”等。

在1994年8月,马来西亚副首相兼财政部长安瓦尔访华,又有一大批企业家随同,他们一口气与中国签订了13项合作投资计划。

从1979—1992年间,马来西亚在华直接投资协议金额累计为2.7亿美元,其中1992年一年就达到2.1亿美元。到1993年底止,马来西亚已有37家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还有许多马来西亚企业家跃跃欲试,正在同中国探讨合作的可能性与机会。马来西亚厂商在华投资项目主要有床垫、化工产品、橡胶产品、乡村住宅、酿酒、石油勘探和开发、煤气炉具、木材加工及棕油提炼等。

两国之间的旅游合作也正在迅速开展,据马方的统计,马来西亚访问中国的人数在1989年仅为1万人,1993年已增加到16.8万人;中国人到马来西亚旅游的人数在1990年仅为9000人,1993年激增至8.2万人。

中国—菲律宾经贸合作

与其它东盟成员相比,前几年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增长速度比较缓慢,近二年的增长速度加快了,在1993年,菲中两国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5.6%,仅低于新中双边贸易增长率的49.1%,而高于其它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在1994年头11个月,菲中双边贸易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4.9%,高于东盟其它成员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增长速度。

近年来,菲中两国间的相互投资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从1986至1992年,我国一共批准菲商协议投资项目2240项,投资金额累计达3.6亿美元,实际投资累计金额为8928万美元。中国企业近年来也开始在菲律宾进行投资,在1986年时,中国在菲投资项目仅9项,投资金额共381万美元,1992年增至153项,投资金额为2.8亿美元。

中国—新加坡经贸合作

新加坡是我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1993年,中新两国双边贸易额为48.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国轻纺、粮油食品、土特产品出口的传统市场,近年来,五金矿产、机电仪器产品及饲料的出口均有增加。中国从新加坡进口的产品主要有:橡胶及石油化工产品、机电仪器产品和粮油食品等。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来华投资和开展各种经济合作的国家。早在1981年,一些新加坡工商企业家便前来中国投资。1985年,两国签订“投资保护协定”,此后,新加坡工商企业便掀起了第一次来华投资高潮,截至1990年底止,中国批准新加坡在华投资项目353个,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达7.43亿美元,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外国投资者。1990年10月3日,两国正式建交,使两国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邓小平1992年南巡之后,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积极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从此,两国经贸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加坡工商企业界掀起了第二次来华投资高潮,正如吴作栋总理在1993年4月访华时所说的,新中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两国的贸易关系如今已提升为投资关系。”仅1992年一年时间内,新加坡在华投资等于过去13年的总和,截至1992年底止新加坡在华投资项目累计达1300多个,累计投资金额达19亿美元。近年来,新加坡在华投资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过去的个别中小企业家零打碎敲发展到规模投资,许多大企业、大公司、包括政府控股公司均纷纷涌向中国。较大的私人财团有黄祖耀的大华银行集团、连赢州的华联分行集团、郭氏丰隆集团、达得银行集团等。国营企业有:新加坡政府最大的控股公司—淡马锡集团属下的吉宝企业集团,胜宝旺企业,新加坡科技控股公司属下的新加坡科技工业有限公司等。

第二,投资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已从过去以投资旅馆业、食品加工业为主扩展到电子工业、基础设施、建立工业园区等领域。

第三,政府积极推动。过去,新加坡在华投资主要是以民间为主,从前年开始,新加坡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民间企业前往中国投资,并由国营企业带头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立工业园的方式引导本国民间企业到中国投资设厂,目前已经开始建设的工业园区有苏州工业园、无锡工业园、宁波工业园、福建的福清工业园等。

第四,在投资地域方面已经开始形成重点。与港台资本主要集中在华南沿海一带不同,新加坡资本近年来选择中国东部地区和西南及海南为其投资重点,并且已经形成规模。目前,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海南、浙江、成都、北海和昆明等省市。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投资也正在不断增加,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不完全的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的分公司、代办处和合资企业一共有120多家,而在10年前仅有5家。

在这120家公司中,有60家是从1993年起陆续兴办的,去年7月,有两家大型国营公司也到新加坡投资设点,它们是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和交通银行。除了交通银行之外,到新加坡扩展金融业务的中国金融机构还有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

对于近几年发展异常迅速的新中两国经贸合作关系,新加坡吴作栋总理作了如下解释,“多种族的新加坡在经济日益繁荣的中国的投资纯粹是商业性的,并不是以亲属关系或种族感情为基础的。”“新加坡的地区投资不会仅仅集中在中国,我们必须认识到,走向地区并不仅仅是走向中国。如果我们只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我们的邻国和非华裔的新加坡人就可能误解我们的意图。”

中国—泰国经贸合作

中泰两国双边贸易在经过前几年的徘徊之后,从去年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据中方的统计,在去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3.7亿美元,比1993年的13.5亿美元增长了49.6%,在1990—1993年期间,中泰两国贸易总是在13亿美元左右徘徊。中国对泰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轻柴油、机械设备、化工、土蓄产品、轻纺、工艺品及水泥等;中国从泰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大米、玉米、橡胶、原糖、化纤及烟叶等。

泰国工商界近年来掀起了一股中国投资热。随着经济的起飞和发展,泰国工商界在海外的投资也逐年增加,潜力很大的中国市场对泰国工商界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力,并且日益成为泰国资本的一个重要市场。据泰国方面的统计,在1992年,泰国资本的海外投资总额为34.6亿泰铢,其中流向中国的泰资为4.84亿泰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14%,成为泰国资本仅次于美国和东盟的第三大海外投资市场,同年泰国在美国和东盟的投资分别为8.24亿泰铢和5.88亿泰铢,分别占泰国海外投资总额的23.8%和17%。在1993年,泰国在华投资为6.43亿泰铢,比上年增长了32.6%,仍然是泰国资本仅次于美国和东盟的第三大海外投资市场,占其海外投资总额的9.2%,同年泰国在美国和东盟的投资分别为16.98亿泰铢和15.7亿泰铢,分别占泰国海外投资总额的24.3%和22.4%。另据中方的统计,至1994年底止,泰国来华投资项目已达1843个,协议金额累计达26.3亿美元。泰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华南沿海地区,大部分为中小规模的加工工业,投资项目涉及饲料加工、家禽养殖、化工、纺织、食品和机械等行业。其中的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蝉联全国十大全资企业称号。泰国正大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是泰国在华最大的投资者,该集团与邦巴功工业区正联手在上海嘉定建立泰国工业园。

泰国与中国的政治关系一直比较好,在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中也有很多共识,可以料到,两国的经贸关系今后也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开始在泰国投资设厂,据泰国方面的统计,在1991年,中国在泰国的投资金额为4250万泰铢,1993年增至6080万泰铢,1994年第一季度为3670万泰铢。目前已有200多家中国企业在泰国投资设厂,并以泰国为基地,到印支三国寻找发展机会。

泰国还是中国的重要承包劳务市场之一,中国从1980年起就在泰国开展承包劳务业务至今已有14年。截至1994年底止,中国与泰国共同签订合同769个,合同金额6.8亿美元。

(未完待续)

标签:;  ;  ;  ;  

变革过程中的中国-东盟关系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