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三维语法教学的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法论文,高中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Larsen-Freeman于2003年提出三维语法教学,即语法教学应包括“形式、意义和使用”三方面。她认为语法并非一套关于结构的僵硬规则,而是一套有意义的、动态的系统,所以应该用一种有意义的、集中的、交互式的方法学习语法。[1]本文以虚拟语气教学为例,基于多角度设计,运用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探索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如何实现“形式、意义和使用”三维的相统一。
一、教材分析
《牛津高中英语》第六模块第三单元语法板块的虚拟语气,采用了演绎式教学模式,直接呈现语法规则,辅以例句和语篇加以说明、验证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法知识。教材提供的教学材料有很多优点,如用蓝色突出每个句子中标识虚拟语气的谓语部分,在页边给出虚拟语气的用法提示。但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虚拟语气运用规则用英文介绍增大了教与学的难度。第二,所列规则深度、广度不够精当。第三,规则和例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会引起记忆力较差学生的恐惧。第四,练习难易不当,覆盖面小,针对性弱。因此,教师在进行虚拟语气运用规则教学时要注意:补充例子要适当,分类归纳要清楚、易学;设计的各种活动要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和趣味性浓;呈现语法条例和语法练习时,要由易到难。
二、教学设计
1.从情感角度设计
本节课是笔者在南京市玄武区一所中学高二开设的公开课。师生彼此不熟悉,于是,激发学生善良友好的本性,和学生拉近距离,是成功合作的关键。笔者考虑到现在的学生追求平等的意识强和英语中人与人之间直呼名字的习惯,因此,用最简短的方式进行了自我介绍:“Hello,everyone!I come from Nanjing No.9 Middle School.My name is Zhang Rufang.You can call me Fangfang.”笔者的话音刚落,立刻就有学生情真意切地回应我“Hello,Fangfang!”几位勇敢者还朝我开心地微笑。因为有众多教师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学生紧张实属正常。笔者为了创设轻松的氛围,对学生说:“If there were no teachers at the back of our classroom now,we would feel more comfortable.”学生立刻理解了笔者对他们的情绪感知,点头认同。虽然学生不了解虚拟语气的形式,但已经听懂了笔者使用的虚拟语气句子所表达的意义。简短的开场白让学生感受到笔者的心情、教态、个性和教学风格等。笔者也看到他们脸上写满了自信、愉悦等积极情绪。愉快、兴奋等正情绪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他们感知敏锐、记忆力强、思维灵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认知的深化和优化,提高学习效率。[2]
2.从对比角度设计
对比可以使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开拓新知识,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他们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他们找出关键点和异同点,揭示新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法问题。[3]授课前,笔者了解到该班的班主任是一位深受学生喜欢的数学老教师,因此,特意以他为主角,给出以下例句供学生分析、对比:
(1)If your math teacher in his office now,he sure to be grading your papers.
(2)If your math teacher at the back of our classroom now,he little of what we are talking about.
学生在朗读例句(1)和例句(2)时,深入思考这两句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明白了例句(1)为真实条件从句,例句(2)为非真实条件从句,即虚拟语气。这样的对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
3.从欣赏角度设计
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将英语歌曲用于英语语法教学中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4]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笔者选择了美国著名黑人歌手碧昂斯的流行歌曲“If l Were a Boy”。歌词难度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内容真实地道,旋律优美,深受学生喜欢。在课堂上播放这首歌曲,歌曲内容多次重复,虚拟语气不断传递和再现给学生。此外,逼真的声像效果为他们提供近似身临其境的感性氛围,弥补了直接经验的不足,促进了记忆、理解和运用虚拟语气。
歌曲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欣赏歌曲后,笔者让学生小组讨论“What would happen if you were a boy/girl?”,为他们创造了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的机会。在运用“If I were a boy/girl,I should/would/could/might...”表达心愿时,他们乐于分享信息、碰撞思想,加强了有价值语言的生成,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中建构了语法知识。
4.从拓展角度设计
McCarthy和Carter提出“语言即语篇”的观点,他们从语篇的角度描述语言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5]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篇设置语法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语篇拓展来学习语法规则,学生在进行分析、思考或探究等活动中可以理解语法原理。笔者在进行对过去情景假设的虚拟语气教学时,选取《新概念英语2》Lesson 64 The Channel Tunnel,请学生阅读文章时找出文中使用虚拟语气的句子。
刘润清认为,“大量阅读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许多奇妙的语感来自阅读。只有在泛读之中,你才能忘掉你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在读书,你已经沉浸在摄取的信息之中。这时,信息与语言同时吸收了,你也在不知不觉间就学到了语言”。[6]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很快找到了对过去情景假设的虚拟语气句子:“If,at the time,the British had not feared invasion,it would have been completed.”他们不仅发现了该语法形式,还了解了语篇的意义并领会了在真实情景中如何应用它。
5.从想象角度设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胡文仲、高一虹指出,外语学习的结果不仅仅限于单纯的语言交际能力,它可以是思维方式的拓展、价值观的重组和人格结构的重塑。[7]笔者在进行对将来想象的虚拟语气教学时,选用改编自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中的以下句子引导学生在大脑中建构语法形式。
●On the first day,I should like to stare long at the face of my dear teacher,Mrs Anne Sullivan.
●The next day,I should get up early to see the sunrise.I should spend at a theater to see Hamlet with my own eyes.
●The third day,I should go sight-seeing along the streets,watching activities being held there.
学生阅读思考后归纳出对将来进行想象时应采用的虚拟语气形式。笔者通过变换人称,改变主体,巧设开放性问题:“What would you see if you had the power of sight for just 3 days?”使学生进入所学情境之中,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仿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进行了大胆合理的假设。反馈中,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6.从交际角度设计
美国语言学家Fotos指出,在解释语法项目后,(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包含目标语法结构多种用途的、以结构为基础的交际任务。[8]笔者为学生提供五幅图片(图略),根据图片内容,以“A Love Story”为题,让学生和同桌进行Pair work,设计对话,尽可能多地运用虚拟语气。反馈检查后,笔者提供以下对话示范,并要求学生将所有虚拟语气条件句改为倒装形式。
Tom:Hi,Peter.Why do you look upset?
Peter:Well,Jane refused to marry me.lf she had accepted me,I would have become the happiest man.
Tom:Cheer up,Peter! If I were in your position,I would send her a bunch of flowers every day.
Peter:Oh,yes! Good idea!
Tom:May you succeed!
(months later)
Peter:Oh,Jane,please marry me! If you should marry me tomorrow,you could do whatever you like.(以上虚拟语气句子中的条件句分别可以改成以下倒装形式:Had she accepted me…Were I in your position...Should you marry me tomorrow…)
笔者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创设运用这个语法项目的情境,将语法教学与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感知语言形式及理解语言意义的基础上,在交际中有针对性地运用语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7.从体验角度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9]给学生呈现四幅图片(见图1)后,笔者以Bill的身份讲述故事“Bill's story”——Big Jack stole my bone today.If I had eaten it yesterday,Jack couldn't have stolen it.If I had given it to my girlfriend,Mary,I would have got a sweet kiss.If I were strong enough now,I would beat Big Jack black and blue.If I got a bone now,I would be happy.If my master should give me another bone tomorrow,I would share it with my girlfriend.
学生一边看着可爱的小卡通画,一边听着Bill的故事,从而复习了虚拟语气条件句的三种基本形式。随之,笔者向学生提出“If you were Mary/Jack,what would happen/could have happened?”,请他们用虚拟语气条件句编写小故事,在体验中巩固所学语法。
8.从练习角度设计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程晓堂认为在练习中,学习者应该围绕语言项目本身进行一些旨在复习或巩固该语言知识的活动。[10]笔者完成虚拟语气的教学后,课堂上及时安排学生完成课本第40、41页的练习,使用激励机制进行反馈评价,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互帮互学,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动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后作业为课本第116页的练习,帮助学生检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三、结束语
本节课围绕虚拟语气语法的各种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透过例句关注语法形式,置身语境理解语篇意义,通过交际使用语法规则,融趣味性、实用性、情景性、交际性等为一体的听、说、读、写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点,捕捉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是一次三维语法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课中的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