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分析论文_李杨

天津市血液中心 300110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血液采集以后储存时间对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和临床安全输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择2016年3月到2017年7月间符合献血标准的无偿献血的100份标本当作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血液采集后储存时间对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等变化情况对于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两周以后分别和一周以及三周进行比较,RBC-C3b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周和采血当天以及第四周的血液进行比较,IL-8检测和RBC-SOD检测存在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血液离开人体进行保存以后,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红细胞的受损程度会不断的加深,分析这可能和红细胞部分免疫功能减弱存在关联,需要予以重视。

关键词:血液储存时间;红细胞免疫功能;临床输血安全

从临床对患者抢救的角度来说,输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抢救方式,现如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关注输血的安全性[1]。所以很多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在经过努力的预防以后都得到了可行性的控制。但是国内外仍然有研究表明,很多濒临死亡的患者在输入血液后如果血液为超过采集时间两周的血液,患者的死亡率会明显升高,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目前来说却不得而知[2]。为了更加清楚的对于血液储存时间的长短对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解和认知,探究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以便于进一步的降低输血风险,本研究主要分析血液储存时间对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对于临床安全输血的影响,同时将相关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3月到2017年7月间,符合献血标准无偿献血的100份血液标本。每份血液标本大约3.5ml,献血者当中年龄最大的为46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平均年龄为(28.5±6.4)岁。本研究采集对象当中,男性献血者54例,女性46例。

1.2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也应用了放射免疫分析仪,还有红细胞C3受体(RBC-C3b)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试剂,白细胞介素-8(IL-8)放射免疫试剂盒等。

采用0.2ml红细胞配制成红细胞悬液,需要注意配制成的红细胞悬液.浓度必须符合相关的检验标准。之后选择5μl红细胞悬液以及补体致敏酵母菌悬液,将它们都放置在试管当中,摇晃均匀。然后再将它们放在37℃的温水当中,待半个小时以后加入生理盐水,剂量为100ml,当他们充分的稀释均匀以后,在高倍镜下计数红细胞,个数为200个,如果存在一个红细胞上能够接着两个以上的酵母菌的细胞,将其称之为阳性花环,并且对其进行换算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于血液储存的不同阶段的RBC-C3b、RBC-IC、RBC-SOD、IL-8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调入统计学软件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液不同储存时间的RBC-C3b花环率、RBC-IC花环率情况

结果表明两周以后分别和一周以及三周进行比较,RBC-C3b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2.2血液不同储备时间的RBC-SOD检测、IL-8检测情况

两周和采血当天以及第四周的血液进行比较IL-8检测和RBC-SOD检测存在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请参见表2所示。

表1 血液不同存储时间的RBC-C3b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的情况比较

3.讨论

在血液当中其他细胞总数没有红细胞总数多,它导致红细胞上的CR1分子远远多于体内的CR1分子总数。所以通常情况之下CR1分子作为红细胞免疫系统的一个基础的物质,就会和体内大部分的IC粘附在一起,而且会带到脾脏和肝脏等各个器官,之后会被巨噬细胞清除。红细胞膜上的CR iv、RBC-SOD受体、SOD酶都是和免疫具有密切关联的物质[3],那么因为CR iv能够快速的和病理性循环免疫的复合物补体进行粘附,之后能够转移送到网状内皮系统当中,有效地将CIC进行清除,能够对于补体过度的活化效果进行控制,这种功能是免疫防御系统所无法具备的功能。有很多研究认为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作用之下,IC会出现大量的沉积,主要沉积在肝脏等组织器官当中,这样就能有效地激活补体的系统,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发生。因此可以得出RBC-CR1在和IC进行接触的时候产生结合反应,有效地保证肝脏和肾脏正常运转。而C3b水平会随着贮存时间延长逐渐的降低,这说明在红细胞当中CR的数量在脱离人体以后逐渐减少,再次进入人体后就会对于某些病理循环免疫复合物清除能力产生影响。SOD酶作为一个辅助的诊断标准,它对机体的自由代谢紊乱能够产生一定的参考,较好判断相关的自由清除的干预对策。现如今科学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血液能够得以更加持久的保存,但如果过了血液保存时间,依然会对输血者产生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当血液离开人体进行保存以后,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红细胞的受损程度会不断的加深,分析这可能和红细胞部分免疫功能减弱存在关联,需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韩梅,张在臻,陈琳.血液不同储存时间对白细胞去除效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5,05(11):418-419.

[2]刘仁强,秦艳兰.血液储存时间温度对FⅧ:C活性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1(03):78-80.

[3]姜敏.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04):275-277.

作者简介:李杨,女,1987.7月出生,本科,临床医学,天津市血液中心 300110,医师,研究方向:输血方向。

论文作者:李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  ;  ;  ;  ;  ;  ;  ;  

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分析论文_李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