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低迷的西欧经济及其启示_法国经济论文

增长低迷的西欧经济及其启示_法国经济论文

低迷增长的西欧经济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欧论文,低迷论文,启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以来,正当世界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并且表现出相对景气状态之时,由主要发达国家构成的西欧经济却在走向增长的低谷。西欧经济缘何增长乏力,分析其原因,吸取其教训,对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西欧经济增长低速的表现

90年代以来的西欧经济发展逐步走向低谷,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而且反映在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的就业、财政、外贸状况等经济指标。

首先,从最直接反映经济发展变化的经济增长率来看,1989年当时欧共体12国的经济增长率为3.5%,其中比利时为4.2%,丹麦为1.1 %,法国为3.7%,德国为4.0%,希腊为2.9%,爱尔兰为4.0%,意大利为3.2%,卢森堡为3.5%,荷兰为4.3%,葡萄牙为5.4%,西班牙为4.9%,英国为2.3%。而到了1995年,欧盟15 国经济增长率已下降到2.5%,1996年进一步下降到1.6%,其中德国为 1.3%,英国为2.2%,法国为1.3%,意大利为1.1%。从1997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西欧经济增长仍未见有较大起色,据有关资料显示,德国一季度GDP 比上年同期增长只有1.4%,而法国一季度GDP比上年同期增长也只有1%。 西欧经济增长不仅从纵向表现为持续不滑,而且从横向对比也表现为增长乏力。1996年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在90年代增长相对强劲的一年,表现为其增长率从1995年3.5%的基础上提高到1996年的3.8%,但西欧经济增长不仅同世界经济中增长最高的东亚(8.3%)相比显得低下, 而且同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水平(2.3%)相比,同美国(2.4%)相比,同日本(3.5%)相比均显得低迷不振。

其次,从经济增长乏力直接相关的就业状况来看,持续20年之久的西欧高失业率在1996年再创“新绩”,达到了11.4%,其中德国为10.3%,英国为7.7%,意大利为12.2%,法国为12.4%, 均大大高于美国的5.6%和日本的3.5%。从法国国内的失业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青年失业更多,失业率高达25%,大学生的高失业率也在20%左右,青年劳动力尤其是大学生的高失业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低经济增长所导致的新就业岗位难以形成的结果。由此可见,高失业率已成为西欧经济低增长和其它相关因素作用下难以治愈的“顽疾”。

再次,从财政状况来看,为保证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的启动,根据《马约》之五项“趋同标准”规定,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必须削减到占GDP的3%以下,为此,各国都在程度不同地强制性削减财政赤字,但许多国家的财政赤字并未完全压缩到占GDP的3%以下,财政赤字的压力仍然较大。1995年欧盟15国除爱尔兰、丹麦和卢森堡的财政赤字占GDP 的比重在3%以下,从而达到“趋同标准”外,其他12国均未达到, 其中德国为3.6%,法国为5.0%,英国为5.7%,意大利为7.2%,西班牙为6.2%,希腊为9.2%,葡萄牙为5.1%,瑞典为8.1%,奥地利为6.2 %,比利时为4.4%,荷兰为3.3%,芬兰为5.6%。1996年欧盟15 国除爱尔兰、芬兰、丹麦、卢森堡以外,其他11国也未达标,其中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8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仍在4%以上。

最后,西欧经济的不景气还表现在破产企业的增加。从西欧经济大国法国的情况来看,虽然在1993年经济不景气时其破产企业数目曾达到68000多家,但1995年减少到59503 个, 而1996 年又有所扩大, 达到648894个,比1995年增长9%。西欧破产企业的增加, 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的表现,另一方面又恶化了西欧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状况。

此外,西欧经济不景气还表现在商品竞争力的相对乏力和外贸增长的疲软。1996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1995年的8%左右下降到5%左右,而欧盟的出口增长率则由1995年的7.3 %下降到1996年的4.1%,由此可见,欧盟出口贸易增长率1996 年下降的幅度不但要略大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其1995年、1996年的出口贸易增长率均低于世界平均增长率。从世界第二、欧洲最大出口大国德国的情况来看,1996年其外贸率也仅为3.3%,比1995年进一步下降。 西欧出口贸易下降,除受世界贸易总体环境影响外,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低速和商品竞争相对乏力所导致的,同时其出口增长的疲软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出口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力量。

二、西欧经济增长缘何低迷

近年来西欧经济增长乏力而且持续走向又一个低谷,究其原因,除了受诸如英国“疯牛病”等偶发性局部因素影响之外,既有经济、社会制度等长期性基础因素的影响,又有经贸联盟实行单一贷币所要求的“趋同标准”等短期性因素的影响,是短期政策因素在长期基础因素之上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当今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科技因素来看,在新科技革命中,西欧主要国家从50年代后就已逐步落到美日之后,尤其是在70年代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美日又走在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前列,使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等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逐步成长起来,即使是传统产业部门,如钢铁、汽车部门等,日美也已完成高科技、高质量化,加快了更新换代的步伐。但对西欧国家来说,他们在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中,不但过于侧重基础研究而缺乏应用研究,而且不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即使在80年代西欧国家认识到高科技领域落后美国的严峻后果之后,采取了通过科技一体化,强调加强合作发挥集体力量来赶超美日的政策,如“尤里卡计划”的提出及实施等,并且这些措施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在个别领域同美日的差距正在缩小,但仍未改变科技总体水平落后于美日的格局。由此,在当今产业科技化、国际化的经济世界,西欧经济比日美较低增长也就不足为怪。

其次,西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发达国家的现行福利制度可分为美国型、北欧型和西欧型三种类型。西欧型福利制度同美国型相比,不但福利水平高,而且享受时限长,同北欧型相比,虽然福利水平较低,但享受福利的时限更长。尤其是失业制度表现更为明显,据经合组织的估算,反映失业者受保护的替代率(一名失业工人的收入与在业工人平均收入的比率),美国为17%,而英国为31%,法国则高达83%,表明西欧国家失业受保护的程度更高。可以说西欧型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在保护低收入阶层和维护低收入阶层利益、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这种福利制度都在另一方面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较大的抑制效应。这是因为:首先较高的福利水平是建立在高税收基础之上的,如德国国内税种就达38种之多,而在法国从事第二职业除征收所得税外,还要征收附加税。而高税收政策的实施必然影响到企业用于扩大生产的投资规模,从而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其次高福利水平必然抬高在业工人的工资,推动产品成本的上扬,削弱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难怪乎西欧等发达国家近年来总是对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喋喋不休。再次高福利水平必然影响到政府财政支出的扩大,从而削弱了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政策刺激生产发展的能力。此外过高的福利水平还会影响到失业者对谋求再就业的兴趣和在业者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大多西欧国家已经认识到由高福利水平引起的“高福利——高失业率——高财政赤字——低经济增长”恶性循环的弊端;并逐步进行改革。但高福利就如同工资一样具有刚性,要想彻底改革其高福利制度,通过福利水平的下调来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后劲,这在各国改革实践中尚无完全成功的先例,而且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危及统治者的地位,如法国希拉克和朱佩左翼联盟在上台后不久提出的“增税、减福利”的改革方案,未能完全付诸实施就已招致公众的反对而最终导致朱佩的下台和左翼若斯潘的执政。由此,业已形成的高福利制度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在较长时期内将难以完全消除。

第三,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造成经济体系相对缺乏竞争力。90年代以来西欧在高科技和信息产业领域有了长足发展,贸易商品结构也逐步向高科技产品、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贸易领域倾斜。但是目前西欧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面不但从总体水平上要落后于美国10年左右,而且在诸如电子、数据处理、办公设备等关键领域也要落后于日本,在航天航空等生产领域也处于中等水平。为此欧盟各国正在通过增加“尤里卡计划”研究项目及其投资、实施第四个“研究与发展框架计划”、“发展运输与能源和信息高速公路等措施,力图尽快改变高科技及信息产业相对落后的局面,但要真正赶上美日还尚需时日。正是由于西欧高科技产业相对落后的不足,影响到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削弱了外贸拉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第四,统一大市场业已存在的垄断和对外壁垒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竞争对经济的刺激作用。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得以启动,作为“共同市场”形式的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虽然对外的排它性与封闭性并不是其固有的根本特征,但在整个世界经济现有发展水平不平衡情况下,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外程度不同的排它性和封闭性很难完全根除,而且从利益上说也是符合其内部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根据传统的大市场理论,建立大市场的目的在于通过竞争激化的途经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但是这种竞争激化对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能有多大程度的发挥,在理论上说也是有限度的。因为:一方面正是大市场的启动使内部商品、要素流动自由化,竞争对每个成员国来说均得以激化和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发展和优胜劣汰基础上实现规模生产之目的,但在另一方面,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内部在竞争基础上形成的集中与垄断又反过来抑制竞争,同时大市场以外形成的在目前尚难以根除的对外排它性和封闭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来对手的竞争能力,从而最终又在一定程度上在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抑制了竞争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应该说欧盟统一大市场启动后,其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失业率连续攀升也有这种因素影响的作用。

第五,欧盟1999年实行单一货币启动而规定的“趋同标准”的实施,是促使以上所述原有因素影响下的低速增长的西欧经济“雪上加霜”,进一步滑向增长低谷的根本性原因。目前欧盟15国正在向《马约》规定的1999年推进经贸联盟、实行单一货币、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和实行共同经济货币政策的目标迈进,根据《马约》规定的五个“趋同标准”和1995年12月西班牙马德里首脑会议通过的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间表,各国为了搭上单一货币的头班车,均在程度不同地实行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尤其是削减财政赤字表现更甚。根据欧盟主要国家1997年的财政预算,德国财政支出预算将严格控制在4400亿马克之内,比1996年减少2.5%,法国预算赤字为2848.2亿法郎,比1996 年减少30亿,意大利预算也比1996年减少62.5万亿里拉。从货币供应增长率来看,欧盟15国1994年货币供应量比上年增长4.3%,1995 年比上年增长5.9 %, 而1996年第1季度则分别比上年同期只增长了1.0%和1.8%。 众所周知,自从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财政与货币政策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工具,特别是当经济处于不景气阶段时,财政和货币手段对经济恢复发展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目前西欧经济正处于不景气时期,需要刺激性或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恢复发展,但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却与“趋同标准”完全抵触,为此各国对是首先坚持“趋同标准”还是首先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分歧意见。英国工党新政府曾在1997年6月4日宣称,在欧洲单一货币问题上,英国仍坚持“等等看”的政策,并表示英国极有可能不在 1999 年第一轮加入。1997年6 月欧盟财政会议和首脑会议通过的《稳定与增长公约》与《经济增长与就业决议》也因法国的支肘而不得不把保证单一货币的稳定和经济增长同就业问题联系起来。不论分歧意见如何,但是欧盟财长和首脑会议一再强调不会改变“趋同标准”。因而大多欧盟国家无论是否愿意,但都将为如期启动单一货币继续实行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正是由欧盟“趋同标准”所强制性实施的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削弱了各国政府调节经济的功能,使原本低速发展的西欧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从1995年以来随实行单一货币日期的临近,而进一步走向低速增长的低谷,并且这种低速增长的态势1999年之前不会有大的改观。据最新报告显示,欧盟经济大国——德国1997年第1季度GDP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4%和1%,并且根据经合组织1997年6月12 日发表的《经济前景报告》预计,西欧经济在1997、1998两年的增长率仍将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第六,从西欧各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导向来看,西欧国家大多为经济政策导向基本相佐的两党(派)轮流执政,如英国的保守党与工党、法国的左翼与右翼联盟等均对经济的私有化、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调节经济的手段选择、对外经济关系政策和对欧盟一体化的态度等在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性。正是由于多党轮流执政及各党政策导向的相佐和矛盾性,使各国经济政策很难保持连续性和一贯性,不同经济政策的效应相互抵销在所难免,最终导致各政党的经济政策目标(无论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很难完全实现。如法国社会党领袖若斯潘的上台执政,就很可能使原右翼总理朱佩的社会改革方案和私有化计划搁浅。

三、对发展中国家几点启示

根据上述分析,西欧经济持续走向增长的低谷,是由于“趋向标准”所要求的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在长期性影响因素(福利制度、经济政策导向等)作用的基础上再作用的结果。目前大多发展中国家为增强综合国力,正在进行国内经济的改革、调整以及加大对外开放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力度。虽然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不同于西欧国家,但西欧经济增长持续低速的原因仍然在如下几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具有“教训性”的启示作用。

首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主要为经济体制或运行机制的转型,即由非市场型的经济体制向市场型的经济体制过渡,确立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体制。但是建立市场型的经济体制,并不能因此放弃或削弱国家政府对经济的调节管理职能。西欧经济所以走向增长的低谷,其关键还在于因实施“趋国标准”而使各国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发展的功能被抑制,对此,就连一贯积极倡导和支持欧盟单一货币的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单纯强调“趋同标准”而导致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是徒劳的,并由于法国的作梗,促使欧盟财长会议和首脑会议把保持欧元币值稳定同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联系起来通盘考虑。因此,鉴于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在目前进行的经济模式转型中,必须把加强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提高经济调节手段使用的科学性提到重要地位。

其次,发展中国家参与多形式、多层次国际经济合作不仅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飞跃的重要途径,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具体方式必须针对本国的具体国情和国际经济组织的不同机制而区别对待。可以说欧盟由于强制性“趋同标准”而实施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导致本已低速发展的经济进一步低速的教训,也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启示,即在目前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制度化、一体化水平较高的经济合作组织时,必须慎重行事。如对我国来说,目前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参与国际性的经济组织,二是参与地区性的经济组织,三是同他国的双边合作。在第一种形式的合作方面我国目前正致力于加入“WTO”的谈判,并取得积极进展,但是我国加入“WTO”必须取得发展中国家应有的地位,而不能按照西方国家的条件和“要价”来加入。在第二种形式的合作方面,我国主要是参加了APEC的投资与贸易自由化合作,对此我国主要是采取了削减关税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既在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又对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和促进APEC的合作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说APEC的非制度化,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不强求一致和开放性的合作机制是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应APEC构成的特殊性的。

再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了迅速发展民族经济和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正在制定和实施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但是在当今产业科技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吸取西欧高科技相对落后于美日就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的教训,发展中国家要想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来促进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就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置于总战略的核心地位,即使是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分支战略,也必须同培育科学技术的“新增长点”结合起来,否则一切还将仍是空中楼阁。

标签:;  ;  ;  ;  ;  ;  ;  

增长低迷的西欧经济及其启示_法国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