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邵海林论文_邵海林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邵海林论文_邵海林

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疑点,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欲望,更好的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学习效率最高。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片、色彩、动画、意境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视听并举,左右脑并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灵活,更全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梦圆飞天》一课中,有大量的场面描写,单纯地讲述,学生很难从中体会到神州飞船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而这时,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就大显身手了,伴随着神州飞船的发射,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去感受,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同时,丰富直观的画面,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还原情境,培养学生情感

在课堂上,我们为让学生理解,常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再加上教师的讲解,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但若用上一幅展现情景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或是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情感的境界。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因此,教学本课,我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来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通过读去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也更增加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再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我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课文有关内容,而是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再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更好的渗透了“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形象直观,轻松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

如在教古诗《草》时,“离”、“枯”、“荣”等几处是文章的难点,“野火烧不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场景:像大海一样美丽宽广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理解“离离”之草就是茂盛的草,同时,通过这幅画面,也知道了“荣”就是“茂盛“的意思。在理解“春风吹又生”时:春暖花开,小草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这样的画面,学生很容易由此了解“春风吹又生”。 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灵活的特点和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意境,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四、创设情境,优化课堂结构

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为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提供具体的凭借,使课堂结构更加合理。如:《捞铁牛》一课,怀丙和尚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送回来。”针对这一情节,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铁牛是怎么冲走的,又是怎么送回来的这一过程用课件精确地展示出来,首先投示捞铁牛的全过程,然后再分步投示捞铁牛的各个环节,通过对慢镜头的观察,学生明确了船沙、牛、水之间的联系,从而弄明白,“是水把牛送回来”的道理。

当然,多媒体也不是什么课文都适用,应该使用在引导学生感悟语文上,它首先是为语文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如何合理地使用,恰当地使用,让多媒体发挥它最大的功能,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作者:邵海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邵海林论文_邵海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