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平[1]2001年在《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被视为技术落后的领域。这一方面在于其劳动密集的生产特点,另一方面也源于其技术创新的落后。随着我国加入WTO,迎接国际大型建筑集团企业的挑战,通过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劳动生产效率已经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对建筑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研究,以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纵观全文,本文的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解决建筑企业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技术创新的问题。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建筑业的技术主要有明显的技术外生性质即建筑业创新技术的外在导入特性。在创新能力形成方面,本文认为目前建筑业广泛采用的低层次、不连续的明示性知识导入模式是导致建筑企业创新能力低下和技术雷同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认为建筑业当前采取的创新模式应为具有长期性、稳定的技术导入合作和并购等较高层次的创新导入模式。具体地说,对于广大技术经济条件较差的中小建筑企业,本文提出了在同一经济区域内建立以当地建筑大企业为龙头的联营体创新合作模式,利用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用户主导特性促进建筑业创新网络的形成;针对少数技术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型建筑企业,本文提出了围绕建筑企业核心技术的外在技术合作及并购导入模式。其次是解决建筑企业为什么技术创新能力弱的问题。这一方面主要涉及的是针对建筑业创新障碍的研究。本文避开了传统上对离散的创新障碍要素的调查分析方法,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对影响技术创新的产业市场障碍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指出了目前影响建筑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障碍主要为建筑产业的市场结构障碍、企业制度行为障碍和经济绩效障碍并提出了克服相关障碍的政策建议。
王栋[2]2011年在《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企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建筑企业立足于市场、不断做强做大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运用建筑经济学、技术创新学、制度经济学、财税金融学等学科的知识,围绕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这个中心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并结合日本及英国建筑业技术创新的对比,讨论了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从内部和外部多个方面,例如:税收政策、资金支持、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品牌意识等进行了分析,展开论述。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作者提出了解决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新型技术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构建建筑企业的品牌与技术创新的整合;建立新型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积极鼓励支持建筑企业R&D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完善税收政策体系;构建新型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等。文章的最后,作者结合自己工作多年的国家特级施工企业—五洋建设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发展的实践,从技术创新运行机制、技术创新人才及资金保障、技术创新项目研发、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等多个方面说明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技术创新成果所带来的效益,得出加强技术创新是建筑企业提高竞争力、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的结论。
刘世婧[3]2016年在《建筑业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中障碍与政府驱动力优选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科技、资本、组织、市场等行为综合的结果。知识转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跨越组织或组织间边界的知识共享,并在组织或个体间实现转移或传播。建筑业创造的新的技术,在企业、项目间进行知识转移,形成新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要素。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当代建筑业的先进技术,成功地将正确的人和信息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应用于建筑性能分析、可持续发展,协助利益相关者实现产品性能与效率的提升,减少成本、风险和碳排放,释放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面临各种障碍的挑战,可以是技术的,也可能是组织变化或经济或人才的影响,需要创新主体内部与外部的动力驱动。BIM实施也是如此,政府具有依法贯彻国家意志,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为所有社会群体提供普遍的、公平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功能,并通过政府行为形成政府驱动力,对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进行有效控制,或财税政策,或制定科技、教育发展战略,推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本研究面向建筑业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BIM实施),基于国际学术界大量的学术文献检索,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形式,采集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BIM利益相关者的调查数据,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利益相关者对创新技术(BIM)的关注度,分析研究利益相关者对政府角色及其驱动力的认同度,探索政府推动创新技术实施的路径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过程中障碍和政府驱动力优选级评定方法,构建了BIM实施中主要障碍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益相关者应用效果与政府驱动力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BIM正在逐渐应用到整个建筑业产业链,其中3D建模设计的实施应用已深入人心,利益相关者逐步接受了BIM贯穿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发展理念。九成多的利益相关者认为BIM实施是重要的。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BIM实施)过程中障碍优选级选择集中在成本、标准和人才叁个方面,政府驱动力优选级选择则集中在财税支持、国家标准和教育培训叁个方面。
赵雪凌[4]2007年在《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建筑业技术创新既是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转型,又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建筑业是否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业创新的障碍因素从产业、制度和市场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制定建筑业创新政策和建立建筑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的建议。
盛淑凯[5]2009年在《创新型建筑业及其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建筑业是一个在大自然中建造不动产的行业,它营造了人们赖以生存、工作和学习的物质条件与文明,吸纳了总人口3%的从业人员,供养了10%的国民。中国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值比重和增加值增长率却低于国际同行业正常水平,主要原因是其传统的经营方式、工程服务能力单一和技术进步缓慢,对市场环境和改革开放以来建设需求变化所蕴含的、新的经济增长机遇反应迟缓、应对乏力。鉴于此,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并重的方法,研究了创新型建筑业及其发展战略,为中国建筑业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有:1、创新型建筑业及其经济增长原理。中国建筑业经济增长面临低收益、低效率和低附加值叁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建筑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分工过程、建筑产品价值链与传统建筑企业的市场定位以及后向关联性建筑产业对市场的被动依赖关系的角度分析了这叁大问题的成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构建创新型建筑业的建议。创新型建筑业是基于创新(产业内因)的经济增长方式,它具备叁项基本功能:①通过市场开发主动地创造建筑需求,不断地开拓工程服务的新领域、新空间,充分发挥现有技术、资源的使用价值;②通过技术开发,不断地为工程服务提供新技术,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社会满意度;③进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不断地在建筑经济活动中引进新构思、新过程、新方法、新产品、新服务。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这叁项基本功能与建筑业经济增长的关系。2、创新型建筑业的判定理论与方法。本文认为TFP是指产出的价值与全部投入的价值之比,在此定义下融合生产函数法建立了新的TFP增长率的测度模型(放宽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进而采用非平衡Panel Data的方法测算了OECD六成员国建筑业的TFP增长率及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分析了它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使用DEA模型测算了这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相对效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与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本文认为创新型建筑业评价指标为TFP增长率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技术创新相对效率的乘积,且该指标大于0.5为创新型建筑业,该指标小于或等于0.5为非创新型建筑业。随后,本文据此规则对OECD六成员国建筑业进行了判定,结果发现:加拿大、芬兰、意大利叁国的建筑业为创新型建筑业,比利时、丹麦、法国的建筑业为非创新型建筑业。此外,根据上述国家建筑业的数据与判断结果,本文还建立了支持向量机模型(网格搜索法优化参数),对中国建筑业进行了简化判断,其结果为非创新型建筑业,中国建筑业亟待建设创新型建筑业。3、建设创新型建筑业的战略研究。本文使用扣除法测算了中国建筑业1993-2007年间管理创新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9.961%,技术创新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13.343%,广义技术进步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23.305%,资本和劳动力的生产弹性系数之和为0.978,轻度规模效益递减;基于此提出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建筑业的战略方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先导,通过管理创新引导有序高效的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建设创新型建筑业短期内应着力进行生产力组织形式变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及对建筑市场进行合理的开放与保护;在中长期,应着眼于技术创新,但继上述管理创新这些基础性工作之后,应着力建立并完善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动力机制及风险投资机制,以激励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健康有序的进行。随后从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论述了相关战略措施。进而通过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结果发现建筑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建筑企业经营战略及市场竞争环境不利于新技术的产生、应用及推广;根据上述研究,在对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的动力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运作方式(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式及其相关政策建议;此外,本文在建立建筑企业多R&D项目投资风险测量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独立性原理和休哈特控制图确立了预警控制界限,事前判断建筑企业多R&D项目投资风险值是否受控,同时采用时间序列回归方法判断建筑企业R&D投资决策者的心理趋势是否有变动,并以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基于创新和更加注重产业内因的经济增长方式及相关视角,可望为中国建筑业科学发展以及把握机会和应对挑战提供新的工具与方法,同时也为建筑经济与管理学学科增添一些融合理论与知识,有利于本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和研究领域的拓展。
何云峰[6]2004年在《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成长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然而,50多年来,中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低,科研成果少。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建筑业本身的发展需要和国外建筑企业的强劲威胁,使得如何提高中国建筑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建筑业产业技术是建筑技术演化到了产业层面的一种知识形态,是整个建筑产业生产活动的技术基础。提高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增强产业创造知识的能力,并建立合适的制度来保证所创造的知识在产业内循环流转。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种制度之一。产业技术创新涉及到产业内外的诸多因素,如何安排这些因素的关系是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 本文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为基础,运用建筑经济学、技术创新学、制度经济学和科技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围绕如何构建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这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从基本理论的阐述出发,本文分析了建筑技术的本质、发展趋势和建筑技术体系的构成要素,讨论了中国建筑技术创新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模型,并详细分析了建筑技术创新体系各层次要素的功能;最后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建筑业可以遵循的技术创新战略。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如何提升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有一定借鉴意义。
张静晓[7]2007年在《适度垄断下建筑业技术创新效用模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缺乏生机,通过适度垄断来激励建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失为一种较优选择。文中先假设建筑行业内,超级大企业可以全面地参与行业竞争,运用企业产出模型证明了建筑业适度垄断企业数目确定性问题。其次,以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假设在适度垄断下建筑企业连续增加R&D费用可以提高生产力,并且在建筑企业的生产阶段均有研发(R&D)投资,运用LaGrange函数建立了适度规模下建筑业技术创新效用模型,模型解揭示我国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用不明显,同期的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性因素调查研究和1991-2004建筑业的增长率曲线支持此结论。
陈一飞, 李芳成[8]2012年在《基于ISM的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及其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征询的基础上,列出22个建筑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结构化分析,得到建筑业技术创新不足的解释结构模型;进一步通过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析,对影响因素按照驱动和依赖要素进行分类,从而找到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和干预的重点。最后,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姚宽一[9]2006年在《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产业竞争力的一般概念,可以表述为一国的某一产业在占有现有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基础上,比其它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综合能力。自从1980年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第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以来,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关于竞争力研究的热潮。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经济面临的竞争态势愈加受到各方面注目,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建筑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的分析,构建了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的效应、影响因素、成长以及对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增长力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如下: (1)建立了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核算出了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综合指数。这一模型的特点是把建筑经济系统的流量分析与存量占用联为一体进行考察和分析,不仅研究部门间产品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且研究占用与产出、占用与投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处于宏观经济层面的建筑经济活动的内在关系及其演化趋势,突破了常规的投入产出模型只研究经济系统在某个时期所发生的经济流量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而没有反映其在某个时点上的存量情况的局限,即自然资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建筑设施存量的占用状况。同时,鉴于目前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对现有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引用,本文构建了国民经济33部门投入产出表,并结合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技术、整数规划模型以及模糊层次分析法等,测算出了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评价综合指数,为分析和评价建筑业产业竞争力效应提供了新的技术工具和研究方法。 (2)建立了建筑业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关键影响因素。针对现有竞争力影响要素评价体系研究只强调全面性、忽略产业自身特点的缺陷,
佘立中, 温冉[10]2008年在《建筑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障碍分析与对策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在总结我国建筑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对科技成果推广中存在的体制、市场、产业、资金、人才、信息障碍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建筑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好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增加投入等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D]. 刘永平. 重庆大学. 2001
[2].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D]. 王栋. 浙江大学. 2011
[3]. 建筑业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中障碍与政府驱动力优选级研究[D]. 刘世婧. 山东建筑大学. 2016
[4]. 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分析[J]. 赵雪凌. 经济问题. 2007
[5]. 创新型建筑业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 盛淑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6]. 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 何云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7]. 适度垄断下建筑业技术创新效用模型[J]. 张静晓.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
[8]. 基于ISM的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及其关系研究[J]. 陈一飞, 李芳成. 建筑经济. 2012
[9]. 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 姚宽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10]. 建筑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障碍分析与对策思考[J]. 佘立中, 温冉. 建筑经济. 2008
标签:建筑科学与工程论文; 工业经济论文; 建筑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中国建筑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