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应当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施教时期,从明确规范、狠抓细节、榜样示范、反复训练、检查督促、家校结合等方面进行习惯培养,奠定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 习惯 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明确规范,清楚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让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乱说。《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班规、家规都是约束言行的规范,必须让每一个中学生熟记于心。有了明确的规范,还要让中学生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因为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习惯养成教育。
二、 抓住小节,着手细微
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处入手,从细微处抓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节决定成败”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平时应注意学生在校时的仪容仪表、交际交往、课桌椅整齐、地面整洁等小节方面的规范训练,要求学生不要随手乱扔垃圾、少吃或不吃零食、不乱倒剩饭菜、遇见客人笑脸相迎彬彬有礼、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问好等等。经过训练,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言传身教,榜样教育
学生从道理上明确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要从感情上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形成良好习惯的愿望。这既需要班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周围人的影响及父母、教师的示范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师板书工整、美观,说话风趣、生动,可激发学生把字写好、把话讲好的欲望。另外,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在班级里让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或保持良好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坚持不懈,反复训练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他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对于好习惯,每重复一次,就相当于“缠上一股,又缠上一股”;而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重复一次,缆绳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老师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要求学生坚守。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学生定能养成好习惯。
五、施加外力,检查督促
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例如,要让孩子养成每天预习的习惯,老师就要每天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发现没有预习就要及时纠正,这样才能对孩子形成良好习惯起到督促作用。
六、激励为主,奖善惩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
七、营造氛围,家校结合
教育是诸因素综合的结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家长作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其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时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相协调,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重视时间观念,就能培养孩子自觉遵守时间的习惯;家长平时多阅读报刊和书籍,就能培养孩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因此,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推动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获取成功人生的助推剂,对提升民族整体素质也具有重大意义。
论文作者:印 梅 黄文见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6
标签:习惯论文; 学生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中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良好习惯论文; 缆绳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