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浆脑钠肽的变化研究论文_田海英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 417000)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专科治疗;另选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分析慢性心力衰竭血浆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SV、CO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SV、C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SV、C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SV、CO水平均呈负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检测血浆BNP,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亦可用于指导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脑钠肽;治疗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心脏彩超即时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敏感性不高,选择便于检测、诊断效能良好的实验室观察指标,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及治疗中,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出现显著变化。BNP是一种由心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神经激素,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期间的BNP合成基因被激活,导致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的心功能密切相关。此外,针对慢性心力衰竭采取专科治疗,血浆BNP水平亦随着病情转归而显著降低;对此,可以认为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检测血浆BNP水平,分析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等均具有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专科治疗;性别:男患占69.30%(79/144)、女患占30.70%(35/144);年龄:最小39岁,最大76岁,平均(68.3±5.2)岁;NYHA心功能分级:I级19例、II级38例、III级29例、IV级28例;另选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性别:男患占58.73%(37/63)、女患占41.27%(26/63);年龄:最小28岁,最大53岁,平均(37.9±4.1)岁。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采取专科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使用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等进行对症治疗,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密切监测药物反应;以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作为观察指标,采用德国罗氏公司E-170检测仪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LVEF、SV、CO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血浆BNP、LVEF、SV、CO水平,分析慢性心力衰竭血浆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SV、CO的关系。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间的关系。

2 结果

2.1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浆BNP、LVEF、SV、CO水平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SV、C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SV、C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对于健康体检者而言,血浆BNP水平较低,可能与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有关;但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BNP的能力增大,可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压力负荷过重有关;对此可以认为BNP可高度敏感、特异性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功能[2,3]。一些研究认为,早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较正常水平显著升高,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非常显著。另有研究指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衰竭、心脏不良事件等密切相关,对于反映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积极作用[4]。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SV、C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SV、C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提示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浆BNP水平变化显著,通过分析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SV、CO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鉴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室壁张力持续增大、心肌扩张均可导致大量BNP进入血液循环,参与调控心功能,原因在于BNP具有减低前后负荷,减少水纳潴留,促进肾上腺激素合成释放的生理活性[5]。对此,本研究,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一系列专科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且经Pearson相关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SV、CO水平均呈负相关;这充分说明了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检测血浆BNP,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亦可用于指导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秋霞,冼中任,吴晓翔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和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3,34(11):1723-1725.

[2]马明,宋鉴清,金国江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5):406-407,411.

[3]余俊,朱武军,杜燕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心钠素、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3):296-297.

[4]王魏魏,姜婷,李华等.评价BNPNT-proBNP对心力衰竭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5,09(5):418-425.

[5]邢阿光,黄贤胜,夏爽等.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27):70-72.

论文作者:田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  ;  ;  ;  ;  ;  ;  ;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浆脑钠肽的变化研究论文_田海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